浅析篮球运动员心理对抗的表现形式和训练对策

时间:2022-10-30 12:29:59

浅析篮球运动员心理对抗的表现形式和训练对策

我国篮球运动一个时期以来,在发展提高中有所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目前我国技术运用的对抗形式、内容、程度、技巧而言,影响着运动水平的更高层次迈进。主要阐述关于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心理对抗的表现形式与训练对策,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讨论。对抗内容的范围无限扩大;对抗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对抗特点的全面性。

篮球队员 比赛 心理对抗 训练对策

1前言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其对抗性越来越强,争夺越来越激烈。而在比赛过程中,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大脑进行系统训练。其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训练或比赛中获得必须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并进而学会在训练或比赛中控制调节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其目的应当是培养运动员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克服运动员和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如过度紧张、急躁、松懈、骄傲、气馁等心理现象,最适宜地激发运动员从事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动机,提高运动员自我控制、集中注意力和防止各种干扰的能力。同时,通过心理训练进一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陶冶性格,提高战斗力,改进运动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西安市普通高校篮球队的队员。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参阅了有关篮球心理训练形式与对策的有关书籍和资料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观察法:观察了解高校篮球运动员平时训练比赛训练的心理表现形式和训练对策;专家访谈法:走访了本院篮球专业队部分队员及其教练员及西安文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的多位教授。

3结果与讨论3.1意志品质:篮球比赛中所要求的各种心理能力都要通过意志行动来表现,意志坚强应是运动员精神的典型特征。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对比赛胜负起着重要作用。意志品质产生人的毅力,意志品质强者能在比赛落后时不气馁,失败时不泄气,在激烈紧张中勇敢顽强,全力拼搏,发挥出超常的技术。然而意志品质薄弱的队员在比赛双方咬紧、体力消耗大的情况下,会变得信心不足,整体不协调,快速变慢速,勇敢变拘泥。表现出心理紧张,拼劲不足;有的求胜心切,产生急躁情绪,忙中出错;有的甚至连罚球时命中率都很低。这都是由于比赛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不能恰当处理,意志不够坚强的表现。意志品质为人的气质、性格的综合表现。因此,加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训练,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是不容忽视的课题。3.2情绪状态:从心理情绪看,情绪受自身兴趣和性格的影响。篮球比赛成功的强烈愿望常常激励着运动员,但有时又不能摆脱失败的消极情绪。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随比赛的起伏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运动员行动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应激和挫折是篮球运动员主要的两种情绪状态。

4比赛前的心理训练4.1赛前心理训练内容与方法:赛前心理训练的任务是为比赛作好心理准备,克服心理的不适应性,提高比赛的自我调节能力,为比赛打好心理基础。4.2了解比赛双方队员技术、战术、个性和心理状态的基本特点,制定赛前心理训练的具体任务和实施大纲。训练大纲应从对方队员情况和假想对方可能采用的战术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结合我方战术和人员部署以及队员相互关系,心理默契、可享受的心理负担的实际等来确定心理训练的内容。双方的心理影响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战术。教练员若能够分析透彻,掌握双方的心理倾向和战术意图,作好充分心理负荷的准备,就能处于主动的、优势的地位,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增强抵御对方心理压力的能力。

5赛中心理训练临场心理调节的一些表现形式:临场运动情绪的调节――提高或降低强度,改变消极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等;临场排干扰――排除临场外来干扰,主要是专项技、战术动作和配合的专门化;知觉调节――对专项的球感,节奏感和配合的时机感等知觉练习或表象记忆;战局恶化时的心理应急性调节――采取果断决定,运用已备策略、战术等等;身心疲劳或伤痛时的“忍阈”调节――降低伤痛敏度、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恐惧情绪等。

6赛后心理调整的方法6.1身体、技术、心理的全面恢复。一场比赛,身心力量消耗巨大,随着自身能量供应的不足,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的质量都会因此而降低。所以,赛后的心理恢复训练是全面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要结合具体对象特点及身心技术和战术变化情况进行,既要全面又要有所侧重。6.2赛后紧张情绪的解除。伴随着比赛而产生的运动情绪,并不随着比赛的结束而消失,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冲动情绪常会延续到赛后,如比赛失败而迁怒于人,推卸责任;也有因比赛胜利而得意忘形,听不进善言的劝告,视提意见者为妒忌,或因受表扬而骄横等。这种紧张情绪的消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不仅继续消耗运动员的身心力量,并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而仍陷于自我陶醉之中。解决赛后遗留的紧张情绪,可用放松,注意转移,改变认识等方法。总之,要采取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措施,不能放任自流。

7结论7.1篮球运动是一项对客观依存性强,直接对抗的集体项目。具有复杂性、多样性、连续作战、胜负经常转换等特点;对篮球运动员心理因素的要求很高。实践证明,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而且要消耗很大心理能量;如果篮球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所需要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挥得不好,既使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比较好,也不可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水平的比赛最后往往是心理因素起着决定作用。7.2心理产生最适宜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变化,具有自我动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现代篮球竞赛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抗性越来越激烈凶悍,在比赛双方身体、技术、战术水平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胜负往往取决于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为此在篮球训练中有关人士至少在口头上已愈来愈重视心理训练,正在努力提高运动员心理活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美]kevin L.Burke,Dale Brown著.张忠秋等译.运动心理学系列:篮球心理训练

[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2]于振峰,柳永青.《篮球对抗技术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瑞林,黄滨,赵富生.篮球运动

[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

[4]肖长林.教育理论

[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5]李诚志.教练员训练指南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上一篇:论高校教师如何提高声乐演唱中有关音乐修养的... 下一篇:民事诉讼中公告送达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