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和幼儿对话 让教学灵动而鲜活

时间:2022-10-30 12:19:51

让教材和幼儿对话 让教学灵动而鲜活

一、背景

1999年新《纲要》的颁布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幼儿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它引领着幼儿教育进行一场全新的变革、一次根本性的跨越,引领着新课程走入幼教领域。主题活动、方案教学逐渐占据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同时以半日活动的方式来呈现。

1、半日活动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积极倡导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文化,努力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模式。因此,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半日活动的内容设置上,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和建构者;在活动组织中教师再也不是一种只知"教书"和"传授"的匠人,而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教学探究者。如何组织好半日活动就是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考验。新的角色定位需要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解冻思维僵化、拓展思维方式、激发创造灵感。

2、半日活动内容的选择:课程多元化,教材多样化--需要教师理智选择,机智运用。

新《纲要》是新课程的指南针,它为幼教课程改革指明了前景和方向,从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出发,具体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范畴、目标以及基本的实践规范要求。新课程又是发散的、多元的、开放的,地区的、园本的,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各类实施教材相继而出,"一纲多本",形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3、半日活动的组织:教师指导用书的程式化--需要教师冷静审视,灵活建构。

教材和教师指导用书是实施新课程的有效载体,聚集了幼教专家和教研人员的智慧,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但是教师用书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里面详细的课程目标,安排好的内容、进度、课时,有的甚至把每周、每天、上午、下午该做什么都安排详尽,这种程式化的模式,需要教师有思考地去执行,以园为本、以班为本、以人为本,创造性重建,灵活运用。

在教育实践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简单的"用教材"、"教教材"的现象,很多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热心地找"教材",然后一成不变地照搬照抄,而忽略了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适宜性,人本性。

其实在各类教材中都有很多好的教学内容,只要我们合理选择,灵活运用,用我们的教育教学智慧思考教材,重创教材,让教材走进孩子,和幼儿对话,就能为我所用。

二、案例

(一)随堂听课:半日活动;

作为副园长,在自然状态下随堂听课是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并

帮助改进策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

1、时间:2005年1月11日上午; 班级:中班; 组织教师:一青年教师。

2、半日活动实况:

9:00--9:30 第一个活动 故事:害羞的贝贝(活动来源:南京版整合课程)

目标:学会理解和体验他人的心情;

学会一些关心他人的方法。

过程:

教师讲故事《害羞的贝贝》。

害羞的贝贝

贝贝是个很可爱的女孩,脸蛋圆圆的,眼睛笑起来弯弯的,声音更是好听。可是贝贝很害羞,她总是低着头,小声地说话。

贝贝上幼儿园了,老师要大家轮流表演。有人讲故事,有人唱歌和跳舞,只有贝贝害羞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下课了,小朋友都到院子里玩,贝贝却静静地看着别人,不敢和大家一起玩。

上课上到一半,贝贝突然想上洗手间。到洗手间去需要先经过厨房,可是这会儿厨房里却冒着浓浓的烟呢!贝贝心里想:厨房一定失火了,我得快点跟老师说。贝贝拼命跑回教室,忘了害羞,仰起头来大声地喊。老师立刻打电话给消防队,火很快被灭掉了。

老师请贝贝把整件事说给大家听。贝贝抬起圆圆的脸,用好听的声音说着刚发生的事。大家都看到贝贝亮亮的眼睛,笑成弯弯的样子。

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说说故事里贝贝的前后变化。

(幼儿能说出贝贝的前后变化,但对"害羞"一词概念模糊,教师没有深入让幼儿理解"害羞"的意思,就进入下一环节)

讨论:

----故事里的贝贝是个什么样的女孩?

(因为前一环节没有强调和理解"害羞"这个中心词,幼儿对贝贝的认识只停留在"听话"、"可爱"、"漂亮"、"勇敢"的层面上。)

---- 为什么贝贝突然不害羞了?

集体探讨:如果你有一个同学象贝贝一样害羞,你可以怎么做?

(这只是一种假象,幼儿根本没有相关生活经验,加上认识上的偏差,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完全是文不对题,有的说:"我带他上医院吃药。"有的说:"我给他玩具玩。")

10:00--10:30 第二个活动 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来源:浙江版课程指导)

目标:根据已有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会游戏;

感受集体合作编游戏的快乐。

过程:

启发幼儿回忆关于放鞭炮的经验,引出活动。

集体学唱歌曲《卷炮仗》

卷 炮 仗

1=C 4/4

1 3 3 1 3 5 5 ︱ 5 1 5 4 3 2 1 3 5 ︱ 2 4 4 2 4 6 6 ︱

我们 大 家 卷 炮 仗, 啦啦啦啦 啦 啦 啦 啦 啦, 慢 慢 慢 慢 往 里 卷

5 1 5 4 3 2 1 3 1︱1 5 1 5 6 6 5︱1 5 1 5 6 6 5 ︱

啦啦啦啦啦 啦 啦 啦 啦。一步 一步 向 前 走,炮仗 卷 得 紧 又 紧

1 3 3 1 3 5 3 5 ︱1 3 1 3 3 5 3 5 ︱5 1 5 4 3 2 2 2 1︱

卷 呀 卷 呀 卷 呀 卷 呀,卷 呀 卷 呀 卷 呀 卷 呀,我们卷成 一 个 大 炮 仗。

(由于是新学歌曲,幼儿事先又没有卷炮仗的经验,学习歌曲有一定难度,教师花了很长时间让幼儿去理解和记忆)

音乐游戏:卷炮仗。

幼儿唱歌曲,教师用一筒状物和红纸演示卷"炮仗";

请幼儿思考:如果人当炮仗应该怎么做?

(幼儿对卷炮仗缺乏感官的直接认识,身体动作就显得很单一,缺乏表现力。)

幼儿分组讨论卷的方法并尝试;

集体得出最佳方法并尝试;

讨论回忆学过的舞步,并把学过的小跑步、碎步等舞步安排在《卷炮仗》中;

和着音乐集体游戏。

(二)分析反思

教学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幼儿园的教学应该是整合的、生活的、建构的、动态的、和幼儿对话的。

1、 半日活动中两个教学活动之间相互孤立--何来整合?

幼儿园课程是整体的--追求综合化、整体性是当今课程理论和实践所显示的重要特征。幼儿对知识的获取不是分门别类的,而是综合的、整体的把握,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越强,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就越有利于幼儿学习。

2、 两个教学活动都只停留在即时的课堂层面--何谈生活?

幼儿园课程是生活的--生活是人们综合性的活动。教学也如此,应该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但是本次半日活动的两个教学活动都是和生活脱节的:(1)故事《害羞的贝贝》除了要达成语言方面的目标外,很重要的就是教育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要大胆,在人前大方地表现,并能够去帮助身边害羞的孩子消除胆怯的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幼儿从故事延伸到现实生活,了解哪些孩子是害羞的,让他们正视自己,并鼓励同伴帮助他们,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而不是只停留在"如果你有一个同学象贝贝一样害羞,你可以怎么做?"的表层上,这只是一种假想,孩子无法在这种假想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只有让孩子回归到真正的生活中,让他们真切地感受,他们才知道怎么做。(2)在音乐游戏《卷炮仗》中,幼儿根本没有卷炮仗的生活经验,只是凭借对歌词的理解"往里卷"、"向前走"、"卷得紧又紧"来模仿老师的动作,创造性表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我们是否可以在教学前组织一次卷炮仗的手工活动,让幼儿亲手去卷,感知卷炮仗的动作,同时去丰富歌词内容,做好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准备。把幼儿制作的大红炮仗挂在活动室里,感受新年喜庆热闹的氛围。

3、 教学过程只是一成不变地执行设计好的方案--何具动态?

幼儿园课程是建构的,也是变化的、弹性的--幼儿园课程不应该是一个外加的、静态不变的文本。教学方案应该是"留白"的,参考性的,而不是强令执行的。在本次半日活动中,首先教学方案是静态的,是教材的完全再现,没有老师自己的思考和针对性的调整。其次,活动过程是静态的,没有根据特定的情境和幼儿的实际反应进行再创造。

4、 教学活动中,幼儿只是跟从学习,只是被动的"接球者"--何有对话?

幼儿园课程是对话的--所谓对话,就是强调课程的民主性:教材--教师--幼儿之间的互动。如果把教学活动比喻成一场玩球游戏,那么教师和幼儿应该同是"抛球者""和"接球者",交替互动进行。对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冯晓霞老师有更精辟的比喻:(1)教师和幼儿不是主宰和被主宰,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作用的,当人类为自己能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而自鸣得意时,不是每每遭受到大自然的疯狂报复吗?当"万乘之尊"的皇帝耀武扬威号令天下的时候,不是也时时担心那一双双窥视皇权的眼睛吗?(2)我们不妨把师生之间的这种共生主体性或和谐主体性比喻为一对舞伴:教师是高明的舞者,幼儿是新手。新手只有在高明的舞者的带领下才能逐渐成为一位熟练的舞伴;而高明的舞者也只有在帮助新手成为配合默契的舞伴时,才能真正自如地舞起来。但是在这两个活动中, 教师是"抛球者"、"独舞者",她忽略了"自然的反征服"和"一双双窥视皇权的眼睛";幼儿只是被动的"接球者"、"跟舞者"。

(三)策略调整。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单独孤立、脱离幼儿生活、静止死板、一成不变、单向运转的活动是没有生命活力的。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就能对症下药了。我让这位年轻老师通过对本次半日活动的剖析和反思,以这两个内容为素材再次设计半日活动,并在平行班级尝试。

1、重建半日活动方案;

她以这两个内容为出发点设计了两个半日活动,下面是调整后的半日活动方案:

方案一:9:00--9:30 语言活动 故事:害羞的贝贝;

9:50--10:20 自由组合活动:自由组合排练节目,为表演会做准备;

10:30--11:00 幼儿表演会。

(半日活动设计井然有序,使幼儿活动不只停留在教材的文本里,通过表演活动让教学回归生活,让教材与幼儿对话。自由组合排练节目让幼儿在小组里进行互动和对话,通过同伴的相互影响,消除胆怯心理。最后的幼儿表演会,让孩子们实实在在看到了我们身边害羞的孩子,并能给予他们具体的帮助。)

方案二:8:40--8:50 谈话活动:关于炮仗

9:00--9:30 手工活动:卷炮仗

10:00--10:30 音乐游戏:卷炮仗

10:40--11:00 环境美化:我们的炮仗挂起来

(首先通过谈话活动汇集幼儿关于炮仗的已有经验,对炮仗形成初步的表象认识;然后让幼儿亲手卷炮仗,对炮仗形成感性认识,同时为音乐游戏做铺垫,做好经验上的准备;音乐游戏《卷炮仗》是主体活动,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根据歌曲编动作,进行游戏;最后,利用自己的手工作品进行环境渲染和情感渲染。)

2、组织实施;

方案形成了,但它只是教师预设的蓝图,是一种假设和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追随计划,而是追随儿童,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反应随时调整。我们都在提倡随机教育和生成教育。但随机教育并不是凭感觉的教育,更不是某种特定的可以教会的技能。随机教育和生成教育同教育艺术密切相关,是绝对不能允许那种安装、直接模仿的学习态度和方式的,它的形成和成熟,需要的是经年累月的思考、探索、反思,由此而形成的在具体情境中产生联想、进行联系、产生直观判断的能力,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一种专业素质。因此,在活动中,青年教师只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这种追随儿童,与幼儿互动、对话的能力一定能得到提升。

三、思考和启示:

实际上这是一次典型的教学诊断过程,通过这个案例,是否让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一个睿智的幼儿教师,让教材与幼儿对话,让教学灵动而鲜活。

1、预设合理的活动方案。教材作为活动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给教师提供了组织活动的素材和范本。活动的进行依靠开始的假设,瑞吉欧的教育者认为,如果教师有1000个假设,那么他就容易接受来自孩子的第1001个或2000个不同的反应。教师只有在自己设想过足够多的可能性时,才更容易接受未知,对新的想法更加开放。

2、灵活控制活动过程。

教师的教学"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因此,应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让教学追随儿童。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蕴涵 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并且坚信:"在旁边站一会儿,给学习挪出一些空地,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而后,如果你能够很好地领悟些什么,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往常。"让教师的睿智充满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满智慧和创造。

结束语:

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马克思

上一篇: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现... 下一篇:浅析小学教育管理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