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任行长一种结局

时间:2022-10-29 11:24:41

“97炒股风波”

河南口音的湖北人贺云于1995年8月被聘为深发展第二任行长。他经常使用煽动性语言鼓励员工士气,主政期间,他力主从内地招募大量人才充实队伍,这批人逐渐成为深发展未来的中坚。但贺云留在深发展的深刻履历却是他一手制造了深发展大牛股的“市场神话”。

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最低探至512点后开始反弹,深证综指则在1月23日运行至105点后开始反弹。随着新一轮牛市的开启,沪深交易所争雄加剧。

由于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深市具备了“香港回归题材”,其活跃程度超过了上海。上海不甘落后,不到半年,上海石化已经从年初的低点2.24元涨至5.4元,最高涨幅超过140%。但如此凌厉的涨势与深市龙头深发展相比,却是相形见绌。同样是不到半年的时间,深发展由年初的5.9元涨至19.48元,涨幅超过230%。制造出如此凶猛涨势的人正是贺云。1996年3月至1997年4月,深发展先后动用3.11亿元资金直接炒作自己的股票,非法获利9034万元。

1997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一文,披露了国务院证券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对一批违规银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的消息。引人注目的是,贺云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同时遭到处罚的还有狂炒陆家嘴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总裁阚治东。

同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对深圳发展银行违反证券法规行为的处罚决定》,认定“深圳发展银行利用深圳发展银行下属的机构帐户买卖深发展股票”,严重违反了证券法规的规定,构成上市公司大量买卖本公司股票行为。证监会一共做出了三条处罚决定:一是对深发展给予警告并罚款人民币500万元;二是没收深发展非法买卖深发展股票获利9034万元;三是认定深发展行长贺云为证券市场禁入者,自中国证监会宣布决定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1997年6月18日,深发展发表了《深圳发展银行董事会致全体股东的公开信》,贺云就此去职,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亮相草草收场。

五年市场禁入期满后,贺云折返证券市场,出任南方证券董事长,而他的搭档竟是昔日沪深争雄中老对手阚治东。

事实上,深发展原计划在当年进行一轮规模大约在30亿元的再融资,因“97炒股风波”,融资计划暂停,令人扼腕的是,这一计划之后又受制于核心指标达标要求、引资风波、外资股东意愿、股改限制等因素,一拖再拖,直至2007年。十年间,深发展没有进行再融资。

乱象

1997年7月,周林以“97炒股风波”后的治乱者身份空降深发展,成为第三任行长。其到任后,逐步实现全面控制。2002年,在与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洽谈引资事宜时,周作为副董事长主持董事会工作,直至2003年10月辞去行长担任董事长,其控制力达到空前的局面。

周主政时期,最突出的贡献是在2000~2002年间,一口气设立了八家分行,一举奠定了深发展全国性银行的格局。虽然那时深发展已经落后于其他银行,但如果没有这些机构,它就更无法体现价值了。

2000年,深发展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多项评价指标中均为倒数第一;在上市银行中,深发展成为不良资产比例最高、拨备计提覆盖最低的双料“冠军”。1997年深发展尚可实现盈利10亿元,到了2002年、2003年则只有2亿~3亿元左右了。甚至有媒体评论称,到2004年底新桥入股深发展时,仅仅一个“乱”字已经不足以形容深发展当时的公司治理状况了。

人是最大的问题。新桥入股前,深发展总部的员工超过500人。国外类似规模的银行,总部只需要1/10的人员。人多,人事就复杂。“不靠业绩而靠关系的用人政策和向下攀比的文化,正是导致深发展业绩不佳和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有媒体报道,曾有江湖传闻,当时有近百名深发展员工准备报考深圳市公务员,甚至街道一级的职位都有人愿意应试。

在深发展内部的一个培训班上,主导新桥入股深发展交易的时任新桥投资合伙人单伟建对中层干部提出三个问题。“有多少人认为我行在中国银行同业中处于上流水平?”无人举手。又问,“有多少人认为我行处于中流水平?”举手的人不到20%。再问,“有多少人认为我行处于末流?”举手的人较多,但仍有很多人不举手。单伟建说:“看来有的干部认为我行根本就不存在。”

在深圳的同一个物业项目上,深发展被人坑了三次。第一次,深发展买了第八层作营业网点,结果发现这栋楼总共只有七层!第二次,同样是这座楼,被人用作抵押贷了款,变成一笔不良资产;而第三次,深发展又贷款给别人去收购此楼,制造了另一笔问题贷款。

周林上任后,吸取了贺云的教训,不再涉足股市。但深发展与股市上的大庄家——德隆集团和南方证券,依然保持密切联系。在2004年以前,深发展向德隆系企业和南方证券发放了大笔贷款,随着德隆和南方证券的沉沦,这些规模数亿的相关贷款也成为深发展挥之不去的问题贷款。

无果的15亿元问题贷款

2005年4月20日,深发展公告称,预计将在2004年年报中计提约1.5亿损失准备。一笔总金额高达15亿元的违规问题贷款浮出水面。这是深发展史上最大一笔不良贷款。

公告称,深发展于2003年8月向某系列企业发放3年期共计亿元贷款,存在发放不合内部管理程序和借款人使用贷款违规的嫌疑,并于2004年11月向司法机关报案,并获立案。

相对于深发展19.5亿的总股本来说,15亿,是令人冒汗的数字,按照当时的股价,万一全部损失,每股损失将高达0.8元。1.5亿拨备,对于2004年的深发展年报来说,将直接减少该行税前利润1个多亿。

2004年11月,深发展内部自查一笔15亿元异常贷款的消息被国内媒体察觉,“光打印出来的相关资料就有一尺多厚”。因为当时新桥入股深发展的交易并未完全收官,时任深发展过渡期风险控制顾问委员会执行工作组主席韦杰夫投入了大量精力清查这笔贷款,并亲自前往公安机关报案,当时该案被初步定性为“诈骗”。

这笔贷款发生于2003年七八月间,为期三年,当时深发展曾向中财国企投资有限公司和首创网络有限公司,以及相关的五家企业发放一笔合计人民币15亿元的贷款。这笔贷款后被挪用于北京东直门房地产项目。该地产项目的权益人、北大青鸟旗下的北京东华广场置业有限公司为上述贷款提供了担保。后来,东华置业将该地产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在未获合理对价的情况下,转让给北京城建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东华置业因而事实上变成了一个“空壳”。为保全债权,深发展先后于2005年11月及2007年8月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东华置业和城建东华。因北大青鸟分别控制着这两家公司90%和51%的股权,两公司一并承担不可撤销的连带担保责任。采取法律手段的同时,深发展与北大青鸟等有关方面亦积极争取和解谈判,但历经数年的努力,目前仍然无果。

这笔贷款的发放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深发展2003年年报显示,其资本净额为89.31亿,这意味着2003年度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最高不能超过8.931亿。而从深发展的审贷记录看,该行刻意采取了转授信的方式,即同一笔贷款分拆贷给相关公司的办法,回避这条监管条文。

2004年底,新桥入股深发展获批后,周林离任,不再参与银行管理,主要协调解决不良资产问题。2006年1月,周被免去党委书记的职务。3月28日,深发展接到深圳市公安局通知书,周林等4人涉嫌违法放贷被刑事拘留。之后,周被取保候审,与深发展再无关系。

上一篇:发起式基金本色登场 下一篇:CPI“破二” 降息成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