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行为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2-10-29 10:38:31

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行为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摘要〕本论文分析了在当前移动网络时代,作为高校图书馆主体的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和特点,研究了其在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和手机阅读等新一代阅读方式环境下,对移动图书馆提高电子资源质量、做好读者服务的意义,以期对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尤其是在读者定位及个性化服务方面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大学生;阅读行为;图书馆建设;移动网络时代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0.021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0-0092-04

当今社会人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与日俱增,手机等通信媒体甚至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即时通信、手机新闻和手机搜索业务发展迅猛,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分别达到67.7%、59.9%和56.6%,成为手机上网使用率最高的3类业务,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手机上网用户达到5.8亿户,占比97.6%[1]。手机作为新一代阅读媒体具有普及率高、互动性强、功能强大且便携等特点,因此备受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青睐。2011年,手机网民对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深度进一步提高,其中手机即时通信仍是实用率最高的应用,实用率达到71.8%;手机搜索排名第三,达到59.5%[1]。鉴于人们对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痴迷与依赖,高校图书馆也看到了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将这种移动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推出了移动图书馆,以提高手机拥有率极高的大学生用户群对图书馆的访问与利用。

1移动网络时代中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

1.1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简述

移动图书馆在发明之初是用来为那些处于乡村或城市郊区没有图书馆的偏远地区人们提供阅读服务的,所提供的阅读载体除了纸质图书也包括一些有声读物和电子图书。随着无线网络的兴起,利用手机、PDA等移动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开始成为移动图书馆新的业务模式,如手机接收图书馆短信提醒服务、进行书目信息查询、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等[2]。

步入新千年以来,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多所大学纷纷开展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如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在2000年9月开发出i-mode手机书目查询系统;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开始使用手机短信为其服务;韩国西江大学在2001年7月推出可以通过手机查阅馆藏资料的移动图书馆;全美高校中更是有多所图书馆相继开展了移动服务。通过数据显示,就排名靠前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而言,美国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迅速,移动图书馆服务普及率高达90%[3]。同时,国内很多高校也感知到这些新技术的演变,正在努力开发移动图书馆业务以适应移动技术在学生中的大范围使用。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移动应用业务,使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来获取基本的校园信息。当然,这与学校各种硬件设施和服务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校内网络的覆盖率和使用条件等等。因此有学者指出,电子资源利用的情况呈逐年递增趋势与校园网、图书馆网络的逐年完善是分不开的[4]。

1.2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1.2.1数字资源的建设

移动图书馆应具有充足的数字资源保障,读者通过信息平台除了能够检索所有的馆藏资源以外,还应拥有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丰富的数据库资源、电子期刊以及一些特色资源和非书资源等,即将图书馆全部的数据库资源移动化,并提供这些资源的全文阅读。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从资源的收藏和可获得性两个角度得到数字资源的保障率[5]。因此,数字资源是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是提供一切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同时,资源数字化移动化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这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网络的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2用户服务的完善

移动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简洁的图书信息服务,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新媒体推广虚拟服务,向用户推送所需信息,制定个性化服务,并通过移动平台进行信息、资源下载、参考咨询及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等。

1.3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概念及功能

1.3.1概念

所谓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用户利用各种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图书馆,接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共享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的一种服务方式[6]。移动图书馆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其移动性,图书馆必须通过自己的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向读者提供实时的服务。目前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主要包括书目信息查询、图书到期提醒、图书预约、图书馆公告、图书馆讲座信息、书目推荐、参考咨询等,并以短信和WAP网站访问为主要服务模式。

1.3.2功能

目前移动图书馆的功能主要包括:提供馆藏书目查询及个人借阅信息查询、续借、预约;提供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整合检索,支持在线阅读全文;在线浏览图书馆最新消息和资源动态;提供学术微博交流平台,支持互动学习和互荐文献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浏览与收藏以及个人中心提供显示模式、订阅消息时间及订阅内容等设置功能。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2009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开通了基于WAP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与馆内业务自动化系统紧密集成,主要功能包括读者信息查询更新、书目查询及单册查询、读者预约以及续借等[7]。通过移动图书馆服务,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多种移动设备访问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并实现移动阅读。目前支持的设备主要包括各种上网手机,如IOS、塞班、安卓和windows mobile等,以及各种具有WI-FI上网功能的MP4、手持阅读器及平板电脑。

1.4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及阅读现状

近年来,3G(3rd-generation)技术给高校移动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生机。根据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出版的2011年《中国信息年检》统计,截至2011年6月,我国3G用户规模超过8 051万户,各运营商纷纷推出丰富的3G业务,发展了天翼阅读、手机漫游、手机上网、手机搜索、可视电话、手机报等特色业务[1]。另外,在第17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于2012年4月19日在京召开成果会,中新网4月19日对外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显示,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10年增加0.5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8]。

由此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3G业务、智能手机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和手机阅读等新一代阅读方式开始越来越多的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使其具备了移动网络时代特有的阅读行为特点。从服务内容来看,当今媒体利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向用户推送各种类型的信息,添加了图片、杂志、视频、音乐、广播等丰富的内容,将可视化和娱乐性相结合,集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传媒功能于一身,以绝对优势吸引了广大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的使用和关注。从使用率来看,移动网络新技术更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使人们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身份的约束,随时随地的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满足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且迎合了现代用户的阅读心理,因此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

2大学生的移动网络阅读行为

2.1大学生阅读行为特点

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技术不可避免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特别是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群体,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更是与日俱增。大学生从年龄结构和身份特征来看,都处于移动网络用户的核心地位。根据2011年《中国信息年检》统计,20~29岁的网民比重继续加大,从2010年的29.8%增加到2011年的30.8%,在所有年龄段里居首位;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整体网民的29.9%,大幅度领先于位居第二的自由职业者(14.6%),也居首位[1]。鉴于年龄和文化层次等方面的优势,大学生读者有以下几种阅读需求:

2.1.1内容需求

大学生由于课业负担比较重,面临各类考试、考级和求职等压力,其阅读需求比较集中,主要阅读与考试或本专业相关的业务书籍、撰写论文所需的中外期刊文献和与之关联的视频资源等,当然也辅以一些休闲娱乐的书籍、杂志、视频等读物。不同学历和专业的大学生又有不同的内容需求,如本科生偏向阅读课程辅导、英语考级和老师推荐的辅助教材等书籍;研究生阅读的文献较为专深,针对性强,对国内外数据库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文献需求很大,纸本书籍一般作为辅助使用。

2.1.2功能需求

2009年,加拿大研究人员Wilson和McCarthy对Ryerson大学的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们对移动图书馆未来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查找文章、阅读电子书、借阅书刊、联系或询问图书馆员等等,而图书馆还不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提供大规模的学术搜索[9]。其实大学生对移动图书馆的功能需求颇多,就像数字图书馆网站上丰富多彩的资源与服务一样,大学生也非常期待能够充分利用和享受移动图书馆平台带来的便捷与帮助。

2.1.3学术需求

随着网络的大力发展和高校数据库资源的不断丰富,大学生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尤其是对本专业相关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的阅读需求更为明显,这与当前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发文要求有很大关联。其中对全文文献的阅读和下载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在线查阅全文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能够满足对如此庞大信息资源的需求,同时又可以对大学生随时开放的机构,惟高校图书馆莫属。各大高校的数字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电子资源和服务,国内外数据库、电子期刊、网络资源导航、馆际互借、科技查新等等内容,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坐拥书城。

2.2移动网络阅读

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85.3%是18~40周岁人群;对中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中显示,有11.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9.4%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2.5%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8]。世界上最大的数字课程内容提供商CourseSmart公司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现今的大学生已经不能长时间离开他们的数字电子设备,他们必须经常查看自己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类似的设备[10]。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网络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人们越发希望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查询资源或浏览阅读,以获取所需的信息,由此,移动网络阅读应运而生。网络阅读是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知识和多媒体合成信息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其阅读平台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转向了电子设备及其电子形式的信息,网络阅读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阅读图书资料,查找各种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11]。由于网络阅读的高速发展,其便利性和实用性吸引了不同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的大量读者,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阅读的行列中来。高校图书馆根据这一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发展推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又加强了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

3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电子阅读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3.1大学生阅读与移动图书馆的关系

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涉及3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和电子阅读行为:

(1)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是支持移动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它为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载体,正是当今互联网、3G业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孕育了与其发展对应的图书馆新形式,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与时俱进的基础和条件。

(2)大学生作为时展的主力军,文化素质较高,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能力强,比其他人群更加熟悉各类电子设备、软件、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由年龄特点和学业要求所致又普遍拥有前沿移动设备,首当其冲的成为了移动图书馆使用和服务的对象。

(3)电子阅读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虽然电子资源永远不能取代纸质文献,但电子资源便捷、充足、易得的特性给人们的阅读行为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图书馆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和用户,就必须拓宽自身的服务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移动电子阅读势在必行。

3.2大学生阅读行为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1)鉴于大学生对专业文献的阅读需求,移动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应有所针对。目前在学术文献检索方面,从操作界面到数据库范围,移动图书馆检索系统所提供的都只是基本查询,对于有较高要求的文献查找还存在诸多不足,虽然很多高校的移动图书馆对数据库和在线资源检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进,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学术文献的查询需求是大量而复杂的,对于检索系统的要求,如检索字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各种限定条件等,不只局限于提供题名、作者、刊名等单一的检索项。因此,对高级检索的完善是移动图书馆OPAC系统设置应提高的方向之一。

(2)移动图书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服务类型比较局限,主要以催还续借、预约咨询以及简单的数据库检索为主,与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丰富资源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一些针对大学生的实用,如资源推荐、新书通报、学术活动、讲座通知、交流论坛等等开展实施的还比较少,因此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用户的高水平要求,要想增强使用率,必须提高软硬件设施,增加实用,将馆藏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相结合,提供在线咨询、校外图书馆资源链接等服务,开展论坛或互动交流等2.0时代的新项目,使广大师生能够利用移动图书馆全面的开展各类科研活动。

另外,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其信息需求是教育部门及图书馆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掌握大学生群体的阅读行为习惯和特点,对高校图书馆提高电子资源质量、做好阅读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发展虽已相当成熟,但大学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还不清楚学校购买了哪些数据库或电子资源,对其利用率甚低,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库查找相关资源,缺乏检索知识,这些都对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构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要想增加移动图书馆的使用率并且实现移动图书馆与用户的有效互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

4结语

在网络时代和移动技术的新形势下,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电子在线资源库等新兴的媒体形式对传统图书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将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使其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接入资源并为更多的读者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读者不仅能在实体图书馆内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还能通过移动设备在无法到馆的情况下随时与图书馆亲密接触,而图书馆也能够通过移动网络扩充服务范围,增加读者数量,真正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年鉴(2011)[M].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11:391,398,400.

[2]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89):34-35.

[3]高春玲.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PK[J].图书情报工作,2011,(9):64-65.

[4]褚艳秋,张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需求分析及导读策略[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3):30-31.

[5]王启云.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74-76.

[6]梁欣.移动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未来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2,(2):66-67.

[7]孙一钢,钱国富.新媒体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90-91.

[8]中国新闻网.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图书阅读率为53.9%[DB/OL].http:∥/cul/2012/04-19/3832813.shtml,2012-04-19.

[9]Wilson,S.The mobile university:from the library to the campus[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0,38(2):214-232.

[10]CourseSmart.Digital dependence of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revealed in new study from course smart[R].http:∥/article/2011/06/01/idUS141122:CourseSmart,2011.

[11]袁建娟.论网络时代图书馆对大学生的阅读引导[J].新世纪图书馆,2008,(5):60-62.

上一篇:NSTL网络服务系统评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CSSCI(2005—2012)信息安全研究文献的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