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彰显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时间:2022-10-29 10:34:49

让语文课堂彰显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探究式课堂、互动式课堂逐渐成为了课堂主要形式,学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能力。为此,作为一线语文课教师,务必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创设多种渠道,让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彰显学生的主动意识。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下看法,以供同行们探讨:

一、教师要准确定位,适时转换自身角色

现行诸多课堂教学虽推崇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呈现却始终离不开学科教师的悉心引导、策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更新理念,转换自身角色,这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唯有如此,学生才能逐渐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过程之中的主宰,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着力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为一名多年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学《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三、注重因材施教,践行以人为本

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对于后进生,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理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启发引导他们从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了《松坊溪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 (2)有感情德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 (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提倡大胆质疑,诱发深度思考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号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贵在学科教师努力创新,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和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程度的教学环节。我们坚信,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语文学科的教学与提升定会有美好的前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艺术学校)

上一篇: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下一篇:中国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