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时间:2022-09-14 03:22:38

浅析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必然性,是当前中学课程改革需要,是高中政治课教学和当前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主性欠缺,参与性主动性不够和创造性不够。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成因,重点探究了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学生主体性 策略

当代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对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德育课程,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社会实际,承担着宣扬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增强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重任。

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成因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创造性。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成因有多种情况,经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学生兴趣缺失,学习动力不足。这是阻碍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主要原因。动力缺乏的状态,实质上是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缺失。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绕教转”。

其次、应试教育的“如影随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学的评价机制往往以成绩为准绳,成绩决定一切。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教师往往采取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从事教学。这种教学毫无疑问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也抑制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以往的课程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也有原来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转变到侧重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尤其是思维独创能力的培养,这势必要求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自主学习动机是提高学生自主性的重要前提

自主性是人的本性,而动机是自主性的内驱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教师自身的素养和魅力,教学目标恰当,内容精彩,方法多样,求知心理得到满足,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自主性的重要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关键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思维的载体,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问、敢思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性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的难度大,效率低,一部分学生政治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厌学情绪,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四)培养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性的关键

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因为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问题,这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特征。所以这就要求应该把我们所熟悉的传统讲授法与当前同行所探索的自主探究法相结合。对此我有一些想法:

首先,教师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教师讲授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自己分组探讨,或者对某个教学案例让学生来个模拟活动,使他们身临其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广州教育》1987(04).

[2]《学周刊・C》2009(10).

(作者单位:沭阳县建陵中学)

上一篇:新物权担保立法之司法理解与运用 下一篇: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