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提问来hold住你的英语课堂

时间:2022-10-29 10:33:08

如何通过提问来hold住你的英语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反对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然而,为了体现以学生为课堂主角的教学理念,课堂提问似乎成为了教师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工具,进而出现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问”。而众所周知,课堂45分钟是教师传道解惑的重要时间,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如何设计英语课堂问题,如何通过提问来hold住你的课堂已成为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

一、 弄清英语课堂问题的类型

我认为英语课堂问题可以归纳为四类:

(1)识忆型(knowledge)。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具体知识的认识和记忆,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如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拼写,对短语和句型结构的把握,还有对who,what,when,where等具体信息的查找。

(2)理解型(comprehension)。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老师已讲过知识的理解,是否已掌握问题的关键。如“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等。

(3)开放型(opening)。此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在把握具体知识和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否发表出创造性的、较新颖的看法和观点。如“If you were the author, what would you do?”等。

(4)评价型(evaluation)。此类问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用英语语言进行抽象思维,并用英语语言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语言知识得到内化。如“Why does the writer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way? ”掌握了课堂问题的类型,就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这是作为上课教师hold住课堂的前提。

二、我们需要注意设计课堂问题的要求

(1)课堂问题要准确、简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是要符合客观规律,用词一定要准确。同时还要挑选大多数学生都认识的单词或刚学过的新词。如果问题过长,成绩不好的同学可能就听不懂老师的问题,更谈不上随后的思考与回答。如把“Can you give m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换成“Can you give me a reason?”

(2)课堂问题要有启发性、引导性。课堂问题的启发性就是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过程才能得出结论,不是简单的“yes or no”或者“right or wrong”,这样的问题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学习兴趣会提高,自己也可能会主动提出问题,逐渐把学生由“让我学”转化到“我要学”的学习轨道上来。

(3)课堂问题要有层次性、多样性。课堂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而这些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当面对问题时当然会有个体的差异。而一节课中,每一个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本身也不是孤立的,它们也是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的一个问题组。在这个问题组中,教师要将问题的难度、深度、广度有规律地、符合逻辑地向前递进。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有由此及彼的横向发展,又要有由浅入深的纵深发掘,让学生通过提问从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转化。

三、要hold住英语课堂,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问要把握好时机、节奏。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和表现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感到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同时,还需把握好提问的节奏,注意提问的等待时间;学生对问题作答时,教师应留出适当的时间间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于低水平的问题,你可以只等待3~5秒的时间给学生作答;而对于高水平的问题,等待时间可延至10~15秒钟。这样,学生就会对问题思考得更充分;同时,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更准确,文章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2)提问要有选择性。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有选择性,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提问所有学生,教师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于思维不够严谨的学生,要提一些逻辑性强的问题;对于不善用英语表达的学生,要多提一些描述、论述性的问题;对于一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要适时地提一些吸引其注意力的问题。问题的对象找准了,学生就会被问题所吸引和激励,从而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3)对提问要及时作出评价。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管被提问的学生回答结果对不对,教师都要及时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应该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切不可随意批评,甚至讥讽,那样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要善于帮他们摆脱“尴尬”局面,可以将较难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引导他逐步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可以让他们不觉得难堪,从而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而提问则是教师hold住这个场地的主要方式。只要教师课前根据问题的种类,认真地去设计问题,课堂上充分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师教学就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下一篇:对比训练?纠错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