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韩之武捐出“镇馆之宝”

时间:2022-10-29 10:02:28

今年六月,凡是参观巴塞尔艺博会的观众将有机会遇到一群法国和瑞士藏家,这群收藏家由艺术投资顾问佛雷德里克・埃凯姆率领。他们穿梭在艺博会上,成为艺术界的谈资,他们是一群签约参加“埃凯姆的法国・瑞士圈”的人,这种收藏家圈子化的模式正在欧洲流行开来。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一期)铸造馆的一角,有三个展台,展示的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殷商时期的铜镜、西周时期的“大彭丘”龙纹曲刃矛式青短剑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盔甲甲片。这几件“镇馆之宝”被中国工业博物馆筹建人员精心保护着、隆重介绍着,在他们看来,“有了这些数千年前的文物,填补了古代铸造展品的空白,也一下子把馆内展品的历史拉长了”。怎么挖到这些“宝贝”的?用中国工业博物馆筹建处副主任侯占山的话说,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这“镇馆之宝”竟都出自沈阳著名画家、收藏家韩之武之手。走进韩之武位于皇姑区珠江桥附近的家里,有点像逛小型古玩市场,客厅、餐厅、两间卧室,甚至阳台,除了简单的家具,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收藏品。这还只是表面看到的,如果再细看,大柜子和小抽屉里也都是藏品。

凭老报纸找到韩之武

搞了20多年收藏的韩之武基本没卖过手里的藏品,青铜器更是“有进无出”。

中国工业博物馆按筹建处工作人员最开始的设想,铸造馆里能展出上世纪50年代前后的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工业器械就很不容易了。古代铸造的布展大概只在筹建处工作人员的脑海中过了一下而已,因为真要收集到古代铸造出来的东西,难度太大了。

中国铸造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立波却为这事上了心。去年底,他跟中国工业博物馆筹建处副主任侯占山念叨“我记得你们沈阳一个收藏家有青铜器藏品,很多年前的报纸报道过他。 ”侯占山心里合计着“能有这种好事? ”张立波说,他得翻翻自己留存的剪报。翻到后半夜终于让他找到了那个报样,2004年10月22日,一张报纸收藏版报道的“韩之武的青铜世界”。张立波马上打电话给侯占山,嘱咐他赶紧找到韩之武。

说来也巧,等侯占山从网上看到张立波传过来的报样后,一拍大腿“这韩之武,我20多年前就认识了! ”侯占山的爱人原来和韩之武是老邻居。侯占山说,认识韩之武的时候并不知道他还收藏青铜器,只知道画画挺有名的。韩之武虽然在8年前搬了家,但他弟弟还在老房子里住。就这么辗转又联系到了韩之武。

让侯占山和张立波激动的是,搞了20多年收藏的韩之武基本没卖过手里的藏品,青铜器更是“有进无出”。除了是心爱之物舍不得卖掉,还因为青铜器是文物,按规定是不允许被买卖的。

中国工业博物馆筹建处副主任侯占山特意带着北京铸造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立波到韩之武家参观,想要瞧瞧韩之武收藏的青铜器,只见韩之武一趟又一趟地从卧室里搬出20余个大小不一的盒子,每打开一个,都能让在场人惊呆,如果把一些小件的青铜器摆在茶几上,摆满根本不费事。在韩之武专业般的介绍讲解下才知道,原来这些青铜器从殷商时期到清代的都有,随便拎出一个,都是博物馆里珍藏品级别的,不由感叹“原来中国工业博物馆里展出的才是九牛一毛啊! ”

韩之武先是拿出了一个小盒子,里面是用塑料包装袋装的小件甲片,大概有10袋左右。“那个时候,铜是非常难炼的,即使是非常小件的甲片,也需要很高的铸造工艺,而且还是稍微有点地位的人才有资格用。 ”韩之武一边小心翼翼地从包装袋里拿出甲片给张立波和侯占山看,一边讲解。随后又“献宝”一样的拿出一个大盒子,里面全是青铜冷兵器,因为年代实在太久远了,加上保存方式也比较简易,有些剑和戈上面已经风化了。“看看这个流星锤,辽代的,是不是很小很精致?你拎拎,可一点都不轻! ”还真是挺有分量的。如果不是韩之武特意介绍一番,根本想不到还没有一个拳头大的锤子竟是战场上用的兵器。

谜一样的铭文“大彭丘”

“我当时是用30多件瓷器收藏品,里面还包括4件官窑换来了两把青铜剑和一些盔甲甲片”。

在冷兵器藏品中,韩之武个人最喜欢的是一把西周晚期的青铜剑,叫西周“大彭丘”龙纹曲刃矛式短剑,这柄剑目前正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铸造馆中展出。韩之武说,这把青铜剑是国内目前已发现的曲刃剑中唯一带有铭文的,也是年代最早的青铜剑,一般发现的青铜剑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另外剑上还有龙纹。这些特征使得这把剑格外珍贵。所以,当侯占山找到他,提出希望能拿他收藏的青铜器展览时,韩之武最先想到这把青铜剑。

这把剑现在是中国工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么说其实一点也不夸张。有“青铜器鉴定第一人”之称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专家杜松曾特意来到韩之武家,只为目睹一下这把剑。侯占山说,杜松拿到剑之后一遍遍地从各个角度看,直呼“是国宝”,“还真没有见过”。本计划拜访半个小时就离开的杜松在韩之武家呆了3个多小时。杜松还给韩之武解了一个惑。韩之武入手这把剑20多年了,查了很多资料,都没研究出来上面的铭文是什么字,杜松端详辨认了半天后告诉他,剑上写的是“大彭丘”三个字。不过,这“大彭丘”究竟是人名还是地名,目前还是个谜,杜松带着这个谜团回到北京继续深入研究去了。

说起这把剑是怎么入手的,韩之武一副“肉疼”的表情。 20多年前,韩之武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把剑,很想弄到手,“我当时是用30多件瓷器收藏品,里面还包括4件官窑换来了两把青铜剑和一些盔甲甲片”。从文物价值看,这样的以物易物或许是值得的,但在当时,30多件瓷器收藏品能卖到不少钱,放现在估算也能卖到近200万元,而青铜器入手便没法再出手了。从经济价值来说,韩之武算“赔大了”。

一幅画换来殷商青铜镜

铜镜被鉴定为是在辽宁少数民族地区铸造的,也是当时东北地区首次发现殷商时期青铜镜。

韩之武的很多收藏品是从古玩市场淘到的。正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展出的殷商时期的铜镜就是逛出来的“宝贝”。

上世纪90年代初,韩之武是当时的南湖古玩市场里的常客。有一天,他又来转悠了,便和这面殷商青铜镜“相遇”了。奈何青铜镜持有人态度非常坚决地说“此镜不卖”,有钱难买心头好,这可急坏了韩之武。有意思的是,青铜镜持有人放话,要得到这“非卖品”铜镜,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能拿画来换。韩之武一听,“妥了”,要别的可能还不一定有,要画小菜一碟。随后他便拿出他和现在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大师宋雨桂合作的一幅花鸟画,最终换得了这面青铜镜。“当时那幅画并不多值钱,要是搁现在,少说也能卖到30多万元。 ”韩之武觉得,如果现在有那样的机会,他还真得合计合计。

记者此前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内见到过被放置在玻璃罩内的青铜镜。细看之下发现,铜镜的边缘一侧已经有些变形,不过韩之武说,经过鉴别发现此铜镜无论大小、厚度、外缘还是纹饰等方面都和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内的铜镜相似,说明此铜镜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据资料显示,已发现的殷商时期的青铜镜数目并不多,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而韩之武手中的这面铜镜被鉴定为是在辽宁少数民族地区铸造的,更显珍贵,也是当时东北地区首次发现殷商时期青铜镜。

从临摹糖纸到收藏青铜器

搬家时,他没敢用搬家公司帮忙,就自己一趟趟用自行车驮到新房的。

搞这么多青铜器藏品为了什么呢?本以为作为收藏家的韩之武会有一番高调言论,岂料他却笑着说,当初捣鼓这些不过是为了画画。

韩之武7岁的时候就迷上了临摹连环画,“就是那种巴掌大的小人书”,一本本看得很入迷,看完就找纸临摹,小人书里的人物都非常小,韩之武是按同比例去临摹,一段时间下来,眼睛累坏了。等后来他才知道,原来画连环画的都是先往大了画,再缩成小版的。临摹不过瘾,韩之武便开始到处找画样,最开始是从各种糖纸上找灵感,后来就以收藏品上的图案为画样。 1974年,韩之武自己创作的连环画正式出版了,并且越画越出名。“有时画连环画需要画兵器,心里就琢磨,古代的兵器都什么样呢? ”就这样,青铜兵器很自然的成为韩之武的画样之一。画的多了,收藏的东西就随之丰富了起来。

韩之武渐渐爱上了收藏,即使到现在,也仍然保持着每周都去沈阳鲁园古玩市场的习惯。“你不让他去,他真吃不下饭!”韩之武的妻子无奈地说。有一次,韩之武又张罗买一件价值不菲的收藏品,跟妻子说完之后,妻子不乐意了,“总捣鼓个什么劲儿,别买了”,这一句话说完,韩之武的晚饭就怎么也吃不下去了,后来狠狠心还是买了回来。

这些藏品都是韩之武的心爱之物,宝贝得紧。8年前,他从铁西搬到了皇姑,新房在7楼,没有电梯,为了不让珍贵的藏品碰损或摔坏,他没敢用搬家公司帮忙,就自己一趟趟用自行车驮到新房的。

1600件青铜藏品都将展出

十多年前,韩之武是打算把这些青铜器全部捐献给中国冶金博物馆的,没想到这个博物馆最终没能建成。

不过近十年,韩之武慢慢从收藏青铜器转向研究、收藏民俗。因为他知道,现在市场上流传着的青铜器,基本不是真品了,再想去逛个古玩市场就淘到“宝贝”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迷上民俗收藏,韩之武说,是受到了当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靳之林的“点拨”。很多年前,韩之武去新疆参加一个关于抢救中国民俗文化的研讨会,碰巧和靳之林教授住在一个房间,“当时挺激动,和靳老从美术就聊到了民俗,聊到半夜3点”,那次的经历让韩之武非常难忘,他始终记得靳之林告诉他的“不管画画还是收藏一定要多吸收民间文化的养分”。这句话让韩之武觉得“一下子就开窍”了,找到了方向。“其实比起离我们太远的青铜器,老百姓可能更喜欢看民俗藏品,贴近生活。 ”韩之武说。

韩之武手里的藏品数量多达1万余件,青铜器大概有1600多件。这些藏品像他的孩子一样,他太熟悉了,每天就跟它们打交道。他曾有过一个惊人的想法:不是把这些“宝贝”捏在手里不放,而是有机会展示给更多人欣赏。可以说,捐献给博物馆,是韩之武很早前的心愿。中国工业博物馆给了他实现愿望的机会。

说起来也真是缘分,本来十多年前,韩之武是打算把这些青铜器全部捐献给中国冶金博物馆的,没想到这个博物馆最终没能建成。前前后后收藏这些青铜器也二十多年了,花了韩之武不少钱,具体多少,他没法算,也算不清。如果全部捐献,会不会觉得自己亏了?韩之武觉得,他没想过太多,能给这些“宝贝”找到一个好的归宿比什么都重要。

目前,中国工业博物馆共展出了不到200件韩之武的青铜器藏品。他手里的1400多件藏品也将逐步展出。中国工业博物馆筹建处副主任侯占山透露,已经在“工人村”新建了一个“工人收藏馆”,目前已进入到布展阶段,将于6月18日开馆。首批引进了7个民间收藏家的藏品,其中就包括韩之武的“宝贝”,除了青铜器藏品,还有代表性的瓷器、玉器、印章和书法拓片等,而他近些年收藏颇丰的民俗藏品也将“亮相”。

上一篇:收藏的不是首饰是爱情 珠宝王国背后的绝美故事 下一篇: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