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9 09:40:48

北京市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北京支农资金使用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政府应继续加大支农资金投资总量,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渠道、优化投资方向、强化资金监管,逐步形成资金足量投放、投放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营高效的机制。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北京农村;支农资金;绩效评价

1 北京支农资金低效现状

自2006年北京市开展“新农村建设”运动来,北京市政府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农村投资资金达609.8亿元,同比增长36.5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476元,同比增长11.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95.7亿元,同比增长9.0%。同时,京郊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逐渐得到体现,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迅速发展。

然而在分析北京市历年支农资金规模和结构后,我们发现支农资金效率并不是很高:(1)从农村投资的历年增加额来看,总量并不是逐年增加,在2008年和2011年均有小幅下降,同比增长很不规律,时高时低(图1),说明支农资金投入金额并不稳定。(2)在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投入中,用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占比仅2%左右,而用于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用占77%左右,可见科技促进农业方面受到限制,也由此可见支农资金结构并不合理,这会影响资金运营的整体绩效。(3)图2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较,可见北京农村居民收入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4)整体来看,农村投资与农业GDP比重可以衡量资金投入的效益。2012年,农村投资与农业GDP比例为4.06,可见产出1单位的农业生产总值,需要投入4单位资金,说明农村资金投入低效。

图1 2006-2012年农村投资变化

图2 2006-2012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变化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

通过对2006年至2012年农村资金投入规模与产出的效益分析可以发现,农村资金投入的效益不高,投入总量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挪用、管理模式滞后、绩效评价指标不明确等都从不同角度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完善北京支农投资资金运行体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完善北京农村投入资金运营体制的对策建议

2.1 拓宽支农资金来源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北京的新农村建设不能仅靠政府投入,因此积极拓宽支农资金来源对于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健全金融体系。截至2012年9月末,北京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达1823.6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28.3亿元,同比增长18.97%,但是仍不能满足北京农村资金需求。目前,北京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已经颇有成效。首都率先构建“十农”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就包括了完善农业信贷体系、构建农业投资平台、建立农业产业基金等多项促进农村资金投入的渠道。2008年北京市首家村镇银行在延庆县诞生,开业前就已经对一些龙头企业以及政府扶持的项目考察。至2012年北京辖内村镇银行经营稳健,然而其科技力量还比较薄弱,并且地方政府对这些村镇银行扶持力度欠缺,影响了其发挥作用。另外,北京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也满足农业贷款“少、快、急”的特点,但还需要在控制风险方面有进一步创新型探索。

BOT的投融资模式。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是对一些项目通过契约方式转让给私人投资者或外国投资者,许可由其经营建设,在约定时间里,由投资者通过经营项目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合同期满后,将项目产权转让给政府的方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迫切需要建设改造,具有较大正外部效应的项目,政府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对这些项目尝试BOT模式,政府需要在保证投资者收回投资的前提下,加强监督,防止其谋取私利。

2.2 构建支农资金整合平台

在分析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结构后我们发现,用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最少,支援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最高,但是对于科教兴农、建立都市化农村的发展要求来说,农业科技三项的投入的边际回报率最高。减少农业基本建设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用中的浪费,加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即加大对农业技术、良种推广等示范项目的支出,重点投入种子工程、中小型基础项目,如中小型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维持对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投入。

另外,着力优化资金投放分配机制,重点加大对延庆县、平谷区、密云县、大兴区以及门头沟区中贫困县、区资金投放政策的倾斜力度,适当增加其他地区农业农村资金投放,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资金投放机制。同时,各个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产业和区域发展,认真制定项目建设的规划,构建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资金整合平台。

2.3 严格规范支农资金管理

资金多头管理、多层部门下拨过程中,常出现资金被截留、分割、挪用以致无法足额到位的情况。一方面,需要加强区域政府和财政部门对资金投入和使用管理,做到每年对县区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考评,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另一方面,政府要实行资金专门管理,专人、专账、专户,尝试由财政部门直接拨款至需求单位,减少中间环节。同时,加强基层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办事人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服务队伍。对于资金从审批,投入,到使用过程全程监督,强化落实意识,建立以及完善预算执行(下转第389页)(上接第360页)监督机制。

3 总结

北京定位于国家首都、文化名城、经济和政治决策中心,更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经验。北京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契机,以县域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为基础,完善“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机制,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业产出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扩大支农资金渠道、优化投资方向、强化资金监管,逐步形成资金足量投放、投放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营高效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农村财政研究会课题组.广东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对策研究[C]//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10).2012-09-16.

[2]北京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郭善民,李喜梅.河南省财政支农资金运用效率的DEA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

[4]苏月霞.淮安市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效率和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2(6).

[5]钟德仁,梁俊凤,王茜,等.制度变迁中财政支农资金低效锁定研究[J].财经论丛,2012(4).

[6]龙菊.对完善京郊支农资金运行体制的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12(1).

上一篇:郧县董坪钒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下一篇:试论现代日语中的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