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博物馆缘何成了爱国基地?

时间:2022-10-29 09:38:19

烟草博物馆缘何成了爱国基地?

中国烟草博物馆网站近日刊登一条新闻:《烟博馆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殊荣》。在此之前,它还获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烟草博物馆也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大跌眼镜。中国控烟协会日前也已经向上海发函,要求取消称号。 (2012年8月22日)

无独有偶,前不久中国控烟协会刚给“2011生态中国贡献奖”主办单位中国绿化基金会发了函,建议撤销中国烟草总公司获得的“2011生态中国贡献奖”;眼下又有烟博馆获爱国基地的新闻接踵而来。众所周知,烟草烟雾危害健康已被世界公认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全国有3亿以上吸烟者,还有7.4亿人受到二手烟危害,每年有12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公众对吸烟及二手烟危害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多数人不清楚“低焦油等于低危害”是早已被科学证明了的错误观点,而医生、教师等高教育水平人群错误认识的比例更高。

我们且不论烟草博物馆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是如何通过“严格”的评审程序最终获得以上“殊荣”的,这两个案例再次证明了我国在禁烟方面的失败。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控烟有两个特征:一是外紧内松;二是中间热、两头冷。前者是指,虽然中国政府已经成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向世界作了承诺,一些部门比较努力,也有的部门实际行动不多,总体投入的人力物力还相当有限;后者是指专家、学者对控烟热情很高,一些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则反应冷淡。

或许中国烟草生产商们也正是看到自己生存在这样一个有利而又“肥沃”的土壤环境中,才使得烟草的宣传更加有恃无恐。尽管修订后的《广告法》大大限制了烟草营销的空间,但是拥有巨大资源的烟企仍在想办法拓展空间。除了广告牌、互联网和销售点的烟草广告外,在影视剧中植入广告和赞助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是其最常用的手段。如今,给烟草博物馆挂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头衔更是“绝佳”的一次宣传,“针对性更强”。据介绍,烟草博物馆以宣扬烟草“业绩”、隐瞒烟草危害、增强烟草诱惑、追求最大利润为布展原则,宣传伟人和名人吸烟。这等于鼓励各单位、学校和孩子的父母带领青少年去参观学习“烟草文化”,接受烟草企业的薰陶。这一做法有悖于教育培养青少年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宗旨。一家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针对中国烟草博物馆控烟做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26.9%认为烟草博物馆大力宣传卷烟“降焦减害”技术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85.8%的人认为烟草博物馆大量陈列伟人、名人吸烟的图片会使青少年对吸烟产生好感或仿效;18.8%的人认为吸烟与爱国有关,10%的人说不清。

上一篇:最数字 第9期 下一篇:行世上最小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