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目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时间:2022-10-29 09:05:17

如何做好目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摘要:守好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红线”是永恒的主题。这不仅是建设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民生问题,更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和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保证。为此,无论是支撑发展、增强后劲的重点项目,还是面向基层、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和建设程序,严格监督管理,严肃法规纲纪,保证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保证投资效益,保证廉洁透明,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

关键词:工程质量;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变得愈发艰巨,其工作要求日益规范化和系统化,本文将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

一、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虽然也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但在执行过程中,质量管理意识淡薄,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

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员问题和材料问题。其中人员问题包括:项目经理学历不高,粗放式管理,缺少系统培训;指派与工程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员任项目经理,但工程管理经验不足;后勤人员分工不明确,找不到责任人。材料问题包括:没有按照设计.业主或监理的要求进货,不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材料进场没有进行检验或匆忙检验,导致用不合格材料进行施工;材料保管和使用不当,材料用量发生变更,导致材料用量和配合比例不对;材料错用,材料混合堆放,导致工程实体强度和刚度的改变。

2、现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场施工阶段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在该阶段会出现人员问题.机械问题和方法问题。人员因素:文化程度偏低,实际文化程度与学历不相称;技术等级较低,技术业务尖子少,高级技工短缺,难完成高.精.尖技术含量的过程,同时对新技术.新机械.新材料的使用参在一定的困难机械因素;机械使用率不高,生产率低下;机械选用不够,机械性能不好,由于缺少技术创新支持,新型机械的应用力度不够。

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创新监管模式

1.1全面推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巡查机制。建立以巡查为主要手段、以行政执法为根本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管模式,积极实施“关口前移,防控并举,重点治理”的工作方略,积极推行“四不两直”的动态工作检查方式,认真落实“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明确工程参建责任主体及人员的质量终身责任,提高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1.2持续推进分类监督和差别化监管。突出对“重点企业”管理薄弱项目的预警预控监督管理;突出对重点工程、重点环节的监管;突出对质量、安全行为不规范以及社会信用度较差责任主体的监管,将有限的监管力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致力提高监管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1.3建立市场与现场联动的监管机制。加强建设工程监理、施工中标后的合同履约管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执业人员的现场履职到位,将现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与招投标、施工许可、资质资格管理结合起来,把建筑市场准入、施工现场规范运行、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动态监管与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依法核查其资质条件和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实际运行,加大信用惩戒力度,把不良行为的记载作为现场执法检查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切实扭转目前资质挂靠、人证分离、报建资质等级高现场人员素质低等换汤不换药的恶性循环模式,从单一的注重资质等级向注重企业诚信

和人员履职转变,实现理论与现场的无缝对接。

1.4规范用工制度。督促企业采取劳务用工实名制,推行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银行直接支付制度,切实维护建筑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大力营造公平、有序、规范的建筑市场环境。

2、突出监管重点

2.1加大对住宅工程的监管力度。根据工程特点编制科学、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监督实施方案,从工程报建审核、隐蔽验收、分部验收、节能验收、功能检测等方面有的放矢地开展监管,强化专项检查和巡查的频率和力度,确保主体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完善,提升住宅品质。

2.2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深入贯彻《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后监管薄弱、转包和违法分包、不认真履行监理责任,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以及建设工程不报建、不验收、不备案,恶意欠薪等突出问题。

2.3强化对重点工程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建筑节能、深基坑、高支模、大空间结构、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技术难度较大、危险源较多工程开展重点整治,切实提高风险意识,着力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逐步开展初步设计文件安全专项审查,落实质量、安全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方案论证制度,提高监控量测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防范低于成本价中标和擅自压缩合理工期的机制,保证工程合理工期和造价,确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3、强化执法力度

3.1进一步规范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通过优化监督检查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促进执法检查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使检查项目更加规范化,更具可操作性,确保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2监督检查要做到三严三实。监督检查一定要认认真真,绝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就是为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为了弥补各个环节、各项制度、各个方面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就是为了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3.3监督检查要严格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一定要铁腕执法、严肃处理。对于不重视工程质量、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照有关规定,该通报的通报,该罚款的罚款,该降级的降级,该清出市场的清出市场,让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感受到切肤之痛,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我们的监督执法才有威慑力,才能真正起到规范参建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行为的效果。

4、开掘监管深度

4.1督促建设单位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合同约定,认真担负起项目工程的第一责任;严格施工企业认真落实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和规范,确保提供优质合格的建筑产品;鼓励施工企业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和装备,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4.2全面提升工程监理单位履职能力。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工程,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依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工程监理合同,对承包施工企实施全面监督,加大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项目部技术、质量、安全等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现场尽责履职监督力度。

结束语 :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当前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以落实参建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创新监督机制为着力点,以强化监督执法、专项治理为手段,整合建筑市场资源,提升工程质量、实现安全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变化,以新变化带动新发展,积极服务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玉东:《浅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05期

[2] 莫之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研究》,《江西建材》, 2012年02期

上一篇: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事故特点及安全对策 下一篇:电气节能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