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浅析

时间:2022-10-10 12:02:37

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道路工程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质量问题。鉴于此,文中笔者针对道路施工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道路施工;问题;路基路面;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近几年不仅在道路工程建设的投资上加大了投资力度,而且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也全面的加大了管理力度,针对道路建设施工通车后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如路基路面出现裂缝等,不利于行车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对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进行施工控制,使公路工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使得道路建设水平在国际化市场中有着越来越高的体现。

一、道路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原因

道路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现就沥青路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讨论。当路面出现质量问题时,我们要搞清是深层次的路面出现的质量问题还是表象路面出的问题,不同的问题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就沥青道路质量问题而言,不管它是出现了哪种质量缺陷,笔者认为它都是因为在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才导致的。例如,沥青路面受到重型车压力下的变形、断裂等因素。究其原因是路基在施工过程中摊铺材料配比不合理,压实度不到位从而导致路基基础不牢固,最终造成以上质量因素。

二、控制道路路基路面质量的管理措施

1.构建科学合理的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众所周知,拥有一套完整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日后的施工质量首要条件。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自上而下的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所谓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即政府有效的监督,工程监理应起到的作用及企业内部自己建立的质量日常检查。同时,我们在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体系前,还要对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架构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在工程施工前还要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分析设计方案的施工目标以及质量控制目标是否符合要求,并结合自身管理体系中的质量管理结构进行综合的整合优化,最终提高道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2.在路基技术工艺上严格把关

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控制道路路基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路基的施工工艺控制上入手,因为路基的施工工艺是提高路基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路基施工大致按“四区段、八流程”的顺序进行。“四区段”是摊铺、平整、碾压、检测区段;“八流程”是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填筑及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型、边坡整修。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测量放样、基底处理、碾压等工序重点控制。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使其具有施工质量意识

就目前较为传统的路基施工过程来看,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培训,但是,由于施工企业中的一线施工人员较为缺乏,施工企业不得不雇用一些临时工,这些临时工,都是农闲时出来工作的农民工,他们往往都缺乏施工经验,更缺乏培训,造成临时工的施工质量意识缺乏。其严重的影响了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因此,只有不断的加强对其进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技术上的保证。

三、施工过程中控制道路路基路面质量的施工措施

1.道路路基土的质量控制

路基土是构成路基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在整个路基建筑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路基土的质量,所谓的路基土就是自然土,在进行施工建筑以前,要对自然土进行一个准确的试验分析,进而了解自然土的构成要素及其每种物质的特性,以便可以指导路基施工及其施工检测。

通过分析有关试验结果可知:土质的颗粒越细,其相应的回弹模量也越低,而砂性土的回弹模量比较高。所以经常说拿砂性土当筑路材料很合适。施工选择取土场时,塑性指标较小的土经常被选择填筑路基。

2.压实度控制

2.1保证土的最佳含水量

从所周知,石灰稳定土具有耐水性并且有一定的强度。因此,石灰稳定土被广泛用作道路的路面施工。然而我们要需要注意的是,石灰土由于常年在外暴露,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自然界的影响而流失水分,我们在施工时,对土的含水量及构成要素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控制土的含水量,我们在碾压时密实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施工作业时要连续作业,避免土因暴晒雨淋而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土的含水量影响道路施工质量。

2.2压实机具的选择要合理

在压实机具的选择上要严格按照土层的厚度选择合式的压实机械,在一般情况下,三十厘米以下何以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因重型压实机械所得密度要大于轻型机械的压实密度。所以三十厘米以下最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而就目前国内道路施工而言,我国所采用的震动压路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震动压路机的好处主要有:当吨位较大采用羊角碾压时,我们可以对震动压路机进行调动,使其压实实度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满足压实度的密度,同时因压力的增加,施工时即便是土的含水量有所下降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因含水量的降低,密实度的提高,使得路基的回弹力更强,此时还可以采用复合式的碾压方式。当羊蹄足深入土里时,因彼此间的压力,从而使得上下土之间的受力很均匀,压实力也很平均,有利于道路路面路基的施工和保证其质量。

3.基层平整度的控制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怎样控制好路面的平整度,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基层,稳定的石灰土作为底基层,其比较容易控制平整度,可以用平地机刮平到合格的平整度,石灰土作为底基层时,其平整度要求一般较低;然而,水泥稳定碎石的平整度控制比石灰土难,要求也要高一些。同时,水泥稳定碎石对面层平整度的影响也较大,面层平整度的好坏影响到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水泥类稳定材料,如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的施工对压实时要求不严,水泥类稳定材料的施工受到终压时间的限制,控制不好就会影响其强度,因此水泥类稳定材料往往接头很多,影响平整度,为了延长初凝时间,我们一般采用缓凝减水剂,通过现场的试验,初凝时间平均为27分钟,这样就可以设计摊铺长度和压实程序。

4.道路路基路面施工中对路基面层裂缝的质量控制

根据实践经验,对于道路路基路面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最关键的就是采用收缩性较小、稳定性能较好的结构来作为道路的基层。而在其施工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这一类型的施工材料出现裂缝的原理。总的来说,其出现裂缝主要就是由于材料的收缩,而材料出现收缩又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温缩与干缩。无论是温缩还是干缩,都与施工材料的塑性指标及含水率相关。因此在施工材料的选用过程中首先就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塑性指标的相关检测和试验,只有当施工材料的塑性指标符合要求之后才能对其进行采购。其次是其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具有缓凝、减水性能的外加剂等措施,以此来保证施工材料能够达到施工所要求的最佳含水率。只要能够确保施工材料的这两项指标参数,就可以基本确保很少出现裂缝甚至杜绝裂缝。

5.水破坏的控制

雨水渗入路面,形成高温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从碎石上剥落下来,两者分离,在行车作用下形成坑洞,所以施工时最好采用粘结力强的沥青和碱性石料。考虑到耐磨,磨耗层宜用玄武岩,另外,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适量的矿粉能够增加其粘结力。路面表层施工应该按防水层进行处理,使水无法进入到结构层内部,从而防止出现这样的破坏。

结束语

道路的路基和路面的施工是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的环节,因此我们在施工时应对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够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使其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行车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俊霞.张家喜.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以邯郸市东环路路面设计为例[M].南京林业大学,2013(09).

[2]赵沿达.高德辉.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3).

[3]王海平.胡益阳.试论公路的路基路面质量缺陷与加固处理技术[J].建筑与文化,2012.(06)

上一篇: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初探 下一篇: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事故特点及安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