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利用QQ群平台进行英语教学尝试

时间:2022-10-29 09:00:37

网络环境下利用QQ群平台进行英语教学尝试

一、实验构想

《规划纲要》强调“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

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

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

境”,凸显了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的尊重和弘扬。信

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形态发生了变化,获取知识的途径呈现

多元的态势,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规划纲要》的保证措施有一条,就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让新

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作用,要协助学校在课程中融合更多

的技术元素,创造条件让所有的学生能有机会使用互联网。

自2010年7月以来,我校开展了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

验。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室,通过建立以班

为单位的QQ群让校内和校外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这

个平台,我们把学案给学生,学案包括学习目的、重难

点、方法、相关学习的材料。同时,提出预习和探究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完成,并通过网络观察学生预习情况。

QQ群是基于QQ用户而产生。QQ是聊天工具,QQ群就是个集

体讨论组,通过沟通,能及时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你就可

以发起话题,让这个群产生内容,给他们所需要的,积极引导

他们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中来。

大班上课问题一直是英语教学难题。由于课堂空间小,

无论怎么安排,都无法使学生在45分钟内得到充分的训练。学

生想象力受到束缚,创造力受到限制。学好英语光靠课堂这一

环节是不可能的。在网络环境下,这个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

教学中,我们在课程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字、词、句的教学框

框,拓宽了教学目标,延展了教学重点。

经过大家反复的讨论和实际操作,我们确定了利于网络

条件下的英语课授课类型并确定了授课环节。对于课文篇幅较

长,课堂教学必须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讲读课,我

们采用以下环节:

(一)课前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网络学案,把学案

给学生。通过网上字典,查阅生词。在群内探讨疑惑、处理难句。教师

提出预习和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并通过网络观察学生预习

情况。

(二)课堂活动:本环节设计若干个小型的、不同形式的教学任

务;教学任务的完成涉及不同的阅读微技能。任务之间具有相关性和递

进性。不同形式任务,有利于在教学中比较全面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

力。

(三)读后活动:阅读后的活动涉及口语和书面的交流。学案提供了

大量的背号信息,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和书面表达个人的想法提供信息和

语言支持,也体现了网络教学环境中自主学习的特点。

(四)课后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复习探究互动,展开讨论、回

帖。课后网络讨论,对学生的观点,老师、学生可以同时讨论点评、一

个问题可以生成很多学习过程和资源。

二、实施案例(略)

三、教后反思

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个平台,参与的热

情旺,学习效率高,特别是寒暑假期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

了较好的掌控。为了使课外阅读在所有的学生那得到落实,在

2011年的暑期我们布置作业是让每个学生将老师精心准备的约

20,000字阅读材料翻译成汉语。不同的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理

解,有不同的译文形式和风格,他们对文章的处理有着很大的

选择余地,这是一个既能体现个性又能体现创造性的作业。整

个暑假期间,学生们在网上所谈论到的热门话题,就是如何处

理翻译当中的难点句子;交流翻译当中的感想;体会英汉语言

中的语法差别。

学生的回帖中有许多语法问题,不少单词拼写错误。这些

问题只要不影响交流,能达到相互沟通目的,就不要刻意去修

改,过分地强调。在交流中,改错不是重要的环节,重要的是

让学生保持用英语能表达自己热情。

从基于QQ群平台上的英语教学形式来看教师讲得少,学生

活动量大,看似很轻松,但教师并不省心省力,教师作用匿藏

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和为展开话题

向学生提供合适材料支持,是成功组织一次讨论的保证。学法

指导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予以更多关注的一个方面。教师还

要考虑在教学中设计引导学生用最佳的学习策略,在课外的时

间自主有效地学习,把新的教学思路延伸到课外,培养他们形

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为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

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

变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过程,改变教育方法,改变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下,开放性学习方式和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地运

用语言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技能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使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下,学

生和教师是平等的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师生应该在宽松、

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信任、尊重和支持。开放性教育过程将是师

生互动的生成性的和创造性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就是互

联网,互联、互动,将会把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

育融为一体,使这个社会进入到一个学习型社会。信息技术的

发展对教育的改革,对教育的革新将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

上一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四步走” 下一篇:浅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