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时间:2022-10-29 08:55:34

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取的青光眼患者69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针对焦虑、依从性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情绪情况、治疗依从性情况和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

关键词:青光眼;护理干预;焦虑情绪;治疗依从性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疾病,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作为共同特征,急性发作时会表现出眼球胀痛、充血、坚硬、视力下降、患眼同侧头部剧烈疼痛,此外还可引发呕吐、恶心等,是临床上一种主要的、不可逆逆转的致盲疾病,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病理性眼压增高[1-2]。青光眼在我国约940万人,而其中有17万因为青光眼而出现双眼致盲,有52万出现单眼致盲[3]。青光眼为终身疾病,需要长期随访治疗,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容易出现抗拒、不配合等消极行为,且往往会担忧自己的病情,使其情绪出现波动,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降低患者依从性,影响治疗的顺利实施。鉴于青光眼的危害性,以及目前青光眼患者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实施护理干预,以改善焦虑情绪和治疗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取的青光眼患者69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在21~52岁,平均(40.1±5.7)岁。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在19~49岁,平均(39.6±4.3)岁。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①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3];②沟通顺畅;③精神状况正常,无智力障碍;④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存在重大躯体疾病者;②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③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④临床资料丢失者。

1.4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焦虑、依从性实施护理干预:①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制定健康知识教育时,内容要注意持续性、系统性和易懂性。教育内容要涉及发病原因、正确用眼方法、不科学用眼的各种行为、自我护理方法等。教育方法:采用一对一教育,应注意引导其共同探讨问题,可将教育内容通过文字和图画结合形式呈现,讲解内容时尽可能实现生动化、故事化,鼓励患者积极发言,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科学用眼行为,应如何改正,激励其积极地纠正自身错误用眼行为,使知识和实践结合,发挥其主动能动性。20~30min/次,1次/d,共2w;②健康教育。宣教健康教育时可适度深化,让其能够掌握青光眼的防治方法、危害性、及时治疗的重要性、规范使用药物重要性、眼部相关护理和如何实施长效管理等,使其能够科学地指导和管理,有助于青光眼的长期治疗以及病情控制。健康教育模式可通过讲座、视频、书本等实施,30min/次,2次/w,共2w;③做好心理护理。强调情绪自我释放的方法,要始终保持乐观心境,切忌表现出焦虑、不安情绪,且日常生活进行自我鼓励和激励,积极配合护士工作;④治疗依从性。要多采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来激励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对依从性差者,切忌强行要求,要先与其交朋友,了解其内心想法、害怕治疗的相关原因,进而实施针对性解释;让其观察同种疾病患者治疗时的状态,以有效地消除心理鼓励;⑤出院指导。出院前,加强院外用药规范事项、自我护理方法等,敦促其要执行医嘱,提高遵医行为。

1.5观察指标 ①焦虑情绪[4]: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焦虑情绪,该量表内容包括14项,分数越高,病情越重,相反越轻,其中14分则存在焦虑;②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即经干预后,可以积极地配合相关治疗与护理;部分依从即经干预后,对于相关治疗与治疗存在不配合或者不情愿行为;不依从即经干预后,完全抵抗相关治疗与护理;③青光眼病情改善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本文数据,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不同干预青光眼患者焦虑情况的变化情况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青光眼患者干预后的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

2.2不同干预青光眼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青光眼患者治疗的完全依从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

2.3不同干预青光眼病情改善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青光眼患者眼内压正常例数、视觉功能未降低例数和眼底未出现继发性变异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青光眼为终身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眼部胀痛、头痛、失眠、疲倦、视力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失明。青光眼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尚且不显著,发病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一旦确诊就以错过早期治疗时期,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由于青光眼会使患者出现各种不适,困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威胁着患者健康。临床上多采用手术、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它可以控制与保存现有的视神经功能。但因为青光眼病程长,部分患者对于青光眼的心理应激能力比较弱,当面对存在的不适、学习生活障碍时,容易出现各种消极情绪,治疗时不愿意配合相关治疗,治疗依从性低,影响治疗效果。此外,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情绪下,会使其出现不自信、懦弱等性格,影响身心发展。所以针对青光眼患者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文观察组针对焦虑、依从性实施护理干预,其中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采取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等方式使患者自觉意识到生活中存在的不当用眼行为,使知识和实践结合;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不断深化青光眼的相关疾病知识,使自己积极地配合治疗,促进病情的改善;通过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态放松,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焦虑情绪、治疗依从性以及病情改善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在青光眼患者群体中,针对焦虑、依从性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胡勇花.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2(7):667-668.

[2]朱玉玲.青光眼患者心理护理35例效果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0(z1):158-158,159.

[3]何娜,李小雪.96例青光眼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3,25(7):1087-1088,1091.

[4]谢瞻,袁志兰.不同手术方式对POAG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影响的比较[J].眼科新进展,2013,33(5):453-456.

上一篇: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健康教育干预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