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拥有创新意识

时间:2022-10-29 08:24:45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拥有创新意识

摘 要 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入的大潮中,美术课堂应随时展的要求,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大胆变革,就一定会在美术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走在最前列,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营造课堂氛围,激发浓厚兴趣;选择合适教法,提高学习效率等三方面探讨美术课堂之创新意识,并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创新意识 变革课堂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美术课应该为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注射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

笔者反思自己的课堂:很多时候将自己的审美意识、情趣强加给学生,只讲如何去欣赏,不讲怎样观察、描绘,忽略了儿童自身的感受。实际上,有些变形、夸张的儿童作品往往是儿童自己直觉经验的体现,是特定年龄阶段的产物。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在创新意识方面适当地加强指导和训练,进而完成学生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体验,丰富和强化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意识。

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变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呢?下面就我所认识到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主角的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其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教育教学中视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该把教学观念: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美术;多让学生互相交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多让学生讨论争辩等等,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学生,而应是学生学习美术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一道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和学生一同分享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浓厚兴趣

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是学生的一份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轻松、愉悦的环境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就会带来绘画的灵感,必然就会画出好的作品。所以,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在的教学评价主流还是希望学生安静、听话、乖巧,无条件听命于教师安排。孩子围绕着教师转,教师注重教学结果,不容许孩子想课堂以外。学生梦幻的、想象的、童话的、游戏的、异想天开的等等“计划外”的内容统被老师称为胡闹。这种只许学生“带着耳朵”去听,让其他器官都“关机”的做法,极大地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习的兴趣。

拥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学习和游戏不分,想象和真实不分”(马拉古齐语),画着玩,玩着画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在课堂上,孩子边画嘴里边嘟嚷,这不是孩子故意不守纪律,而是孩子画画特别投入的表现,是孩子画画的最佳精神状态,是孩子们的兴趣表现之致!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上称“有声思维”, 不用指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孩子的表达意念,把孩子放在了主置上,让他们内在的兴趣、创造及表现欲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选择合适教法,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别是学生情况和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大胆尝试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老是那固定的几个环节:提问、引导、讲授、指导等。要拥有教学的勇气,要敢于创新,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在遵循教学原则,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敢打破课堂教学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和自觉性。多种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使之产生互补效应。

要变革以往传教式的教法,多采用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讨论式、启发式、导学式,探究式等教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成为“探索者”。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表达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得出的结论尽量让学生归纳、综合和得出结论。

在上《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笔者先抛砖引玉,自编了一个故事,题目叫《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学生个个听得很投入。这时,我发动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觉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太阳王国,产生无限的遐想……作画中,学生落笔大胆、线条幽雅、外形奇特的十几个“太阳”被邀请到了黑板上。从观赏讲评中,大家都争着发言,特别是几个外形、色彩最漂亮的太阳启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他们完全打破以往心目中“太阳就是圆的这个概念”,从形象上引导学生去发展、添加,创造出新的形象和背景,构成不同层次的发散点,使思维往纵向、横向同时发散,创造出神态可笑、色彩大胆的我心中的太阳。

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的征程中要大胆变革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多设计利于创新思维的开放式问题,多设疑、激疑、质疑,让学生多思多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才能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上一篇:乡土文化融入农村美术课堂研究 下一篇:让幼儿“越挫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