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序列音乐中的传统因素

时间:2022-09-08 03:15:38

斯特拉文斯基序列音乐中的传统因素

摘 要 斯特拉文斯基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音乐家。他不停变换自己的国籍,同时也不停变换音乐风格,从最初的《火鸟》到后来的《哀歌》,他的作品总让人感到惊奇。有人说他是改革者,因为在他的音乐中总是有许多让人感到新鲜的音乐元素,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的音乐是传承着传统的。本文从调性,织体,旋律、语言与音乐、配器等方面论述他的序列音乐中的传统因素。

关键词 斯特拉文斯基 序列音乐 传统

一、调性上的传统运用

序列音乐自成体系后的最大特点就是抛弃传统中,乐曲以某音或某调式为中心的写作方法,而将十二个乐音的关系平等起来。这让人们觉得很新鲜,也很陌生。以至很长一段时间,包括斯特拉文斯基本人都不能接受音乐体系。随着斯特拉文斯基对序列音乐的认识逐渐深入,和对自己小心翼翼的音乐实验。斯特拉文斯基在序列音乐上走出了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音乐道路。

这首先表现在他在序列音乐中不断的演绎着我们传统中的调性运用。这样运用的最大好处是能将音乐有机的联系起来,同时能照顾到听惯传统音乐的欣赏者的听觉习惯。

套曲《纪念迪兰・托马斯》的三个乐章都基于一个五音序列。如以调中心音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发现三个乐章是以“D”为运动终结的一个向心环绕序列。其中序列的骨干音(1、3、5音)是自然音体系的C、D、E。其他两个音(bE、#C)是骨干音的半音装饰,因此在乐曲发展中体现了以“D”为中心和以C大调为框架不同层次的调性结构功能。

《为莎士比亚诗谱曲的三首歌》的第二乐章中,在歌词“五旬深处躺下了你的父亲”其中的原始序列就是用七个音组成的。他们的排列是bE、bD、bG.、F、bB、bC、bA。这种选择同样是出于调性的考虑,这里明显有bG大调的感觉。

斯特拉文斯基1955年的《祭礼颂歌》将传统调性的写法表现得更为明显。即全曲5个乐章,只有中间三乐章使用了序列,且序列音乐语言在乐章之间的转变,是通过从引子中的泛自然调式二全音阶音响――第一乐章中的多重调性和弦的长时间准备之后出现的。

斯特拉文斯基在序列音乐创作中,还通过轮回序列的方法来获得他音乐的主要音高材料。他在运用轮回法创作音乐时,还喜欢将各序列层的第一个音设置成共同音。这样他很容易的达到强调其中心音的作用,如《重奏曲》。

这些都是在如勋伯格等序列音乐作曲家的序列音乐作品中看不到的。

二、织体中体现出的传统

大多数的序列音乐都姘弃了传统音乐中,旋律性的音乐线条或者纵向的和声织体。在斯特拉文斯基眼里,这些都是传统音乐中的精华,他们能很好的用来塑造各种美好的音乐形象。所以他在自己的序列音乐中还大量运用了传统和声织体来表现音乐,如《颂歌安魂曲》最后两个合唱乐章中的和声织体,运用结合主旋律线的发展,就将祷告中的惧怕和祈求盼望的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在其他序列音乐作曲家的作品中看不到的。

三、旋律在音乐中具有特殊地位

旋律、和声在序列音乐写作中的地位一下变得不那么重要。然而,在走过无数土地,领略过各种不同风光,体验过各种不同音乐味道的斯特拉文斯基看来,旋律是有着特殊重要位置的。他始终认为,在体系的一切变化之后,依然生存着的是旋律。因此,他会为了强调各声部的旋律线条,而不去考虑纵向的和声表现。例如他用序列音乐语言写“大合唱”中的“利切尔卡”,在《七重奏》中的“帕萨卡里亚”和“吉格”舞曲,这些旋律在音乐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弦乐四重奏《二重卡农》以及管弦乐《变奏曲》等,都与传统体裁有着紧密的结合。 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能清楚的看到他注重旋律的特点。

四、语言与音乐的紧密结合

传统的音乐中,语言与音乐紧密结合的作品,较为多见还是声乐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语言在音乐上的重要地位。斯特拉文斯基在自己的序列音乐写作中也将语言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这是他的序列音乐中体现传统的又一地方。

在《颂歌安魂曲》作品中的第八乐章“挽救我”中,还运用了合唱的写作手法。在大多数宗教礼仪中,通常以合唱的方式来结束祈祷,或用来悼念死者。在这里,斯特拉文斯基通过在乐曲中纯和声性四声部重唱的每一乐句,用等时值不变的音高重复与时值最后的延长,用循环反复的节奏,平铺直叙的声调与群体朗读共同刻画了“念念有词”的祈祷气氛。

这种语言与音乐结合来表现音乐情景的方式是斯特拉文斯基序列音乐作品中不愿屏弃的传统精华。

五、独具特点的配器

在传统音乐中,乐器的各种不同组合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直备受传统音乐作曲家的重视。然而在序列音乐的写作中,最为重要的地位是音乐的序列性,所以在其他作曲家所写的序列音乐中,没有特别明显的注重配器所能带给人们的听觉刺激力。可是在斯特拉文斯基的序列音乐中,他发挥了配器的优势。

斯特拉文斯基使用较多的是室内乐队形式。用清淡的音色来适应序列音乐的整体效果。例如室内管弦乐《七重奏》是由管弦乐、钢琴和弦乐三种音色组成的;《纪念迪兰.托马斯》是为男高音独唱、弦乐四重奏和四只长号而作的;《为莎士比亚诗谱曲的三首歌》是为次女高音、长簧管和中提琴而作;男低音独唱的叙事曲《亚伯拉罕与伊撒克》,其乐队也是由室内管弦乐队组成。当然,很多序列作品也动用了大型管弦乐队。如《阿贡》、《哀歌》、《洪水》和《颂歌安魂曲》等。

这些充分说明斯特拉文斯基,在自己音乐创作道路上不断尝试着突破的同时,也保留着传统音乐中的精华。

六、结语

“在斯特拉文斯基晚期的任何一部序列作品中。通过作曲家精湛的配器技巧,富有个性的节奏力量,全音阶,八声音阶和自然音体系和声音响,以及他对音乐独特的诠释等等,都能让人们感受到斯特拉文斯基音乐中的传统特质。”以上的论述正应了我国音乐家黄翔鹏曾经发出的感概“音乐是一条河”,大概就是因为这样,真正伟大的作曲家始终不会忘了从传统的音乐河流中汲取养分。斯特拉文斯基序列音乐从传统中解脱,又在传统中进步着。

参考资料:

1、《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 [美]库斯特卡 宋瑾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5月

上一篇:试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下一篇:设计论理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