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范式革命之我见

时间:2022-10-29 08:15:30

高中新课标带来的语文教学范式革命之我见

【摘要】 高中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后,一场语文教学的范式革命是必然会出现的。这种革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教学从有形无意到形意兼备;阅读教学从理解的单一化到理解的多元化;写作教学从为文酿情到以情酿文;学科教学从封闭到开放;学科课程从单一性到多元化。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课标 革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由《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来代替《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并不仅仅是文本上的改变,而是在教学范式上的一场重大的革命。虽然传统的教学范式在语文教育中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新的课程标准在出台后所带来的变革,定然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从有形无意到形意兼备的语言教学

我国在实施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时,在语言教学方面更注重的是对静态语法的分析,尤其是在将学者对语言学进行研究的体系都搬进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后,这种在静态语法上的强调就更甚了。如教师在讲解“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这两句时,所强调的是推和敲都是动词,都能够做谓语,两个词都可以用在诗中,却并不注重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与所用之妙。在进行文言文讲解时,教师强调的是稳重虚词和实词的用法与关系,对于语境义却很少涉及。过去人们强调的更多是对语言进行理性的分析,却忽视了语言是因情感而存在的。

而在高中新课标中强调的却是,让学生在掌握用语言交流的基本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语言符号化,要在讲课时将语言的外形和内在的含义结合在一起,共同向学生传授,让学生在明其形时还能得其意,在语言的学习上做到形意兼备。

二、从单一化理解到多元化理解的阅读教学

中国在阅读教学方面,向来强调的是悟,这主要是因为读者的经历不同,个人文化修养不同,所以会在理解上出现差异。但是在过去,这种差异,这种悟的范围却被人们潜意识的给缩小了。在过去,人们认为阅读就是为了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就是为了对作者的心情进行了解。这种接受阅读的论调在国内存在了很长时间,全国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教参也是统一的,就连教案都是统一的,教师和学生在面对文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而无权对文章的价值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

而在高中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却是个人的理解,它要求教师在讲解写作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理解上的引导,而不是将某个人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它要求学生对作品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被动的,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作品进行解读与再塑造,这样才能与读者的自主性和认知规律相符。

三、从为文酿情到以情酿文的写作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向来是一个难过的坎,虽然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但是写作教学耗时多、效果差却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们每次在讲文章的写作特点时,总是会强调记叙文的六要素、论文的三要素、结构的三环节、说明文的顺序等等,学生能记住的永远都只是这些“形”。除此之外,我们还总是在强调写作的“立意”,即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题,要求这个“立意”一定要是积极的、向上的、正面的、能反映时代与社会特点的。时间久了,学生们在写文章时就有了套路,文章一律体现时代主旋律,创作出来的东西,故事雷同、观点相似,在高考时为了写“坚韧”,有一半的学生会制造出各种家庭悲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充斥的都是虚情假意,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

而高中新课标在写作方面则要求学生能有自己的感悟与经历,要求写作的真实性与创新性。在教学上,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要帮助学生们学会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写作中,要学会有“感”而发,要学会以情酿文。

四、从封闭到开放的学科教学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学都处在科学主义的一项之下,所追求的也是科学化的语言体系,语文学科的范围不断地被缩小,它所涵盖的已经不再是全民族文化的所有了,而仅仅只是民族文化中的一隅,“大语文”被认为的变成了“小语文”。语文教学范围的缩小也直接导致了教学的封闭,语言向来是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是语言学的研究体系,而非其他。但是我们曾经所做的却是不断追求语言的科学化,而越是追求科学化,语文学科就变得越封闭。

但是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却打破了这种现状。它所强调的不再是所谓的科学性,而是要想生活学习语文、向文化学习语文、向语文学习语文,我们要做的不再是单纯的学科科学化,而是学科间的开放与融合。学科的开放已经成了代替学科封闭的必然趋势。

五、从单一性到多元化的学科课程

虽然每个人都明白,语文的存在应该是让学生认识生活,然而人们却集体的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的目标被定为学习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被定为升学和考试。对材内容的统一学习,统一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升学,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的只是一个有一个知识点,和被理想化、高度抽象化的生活,导致学生对真实的生活存在着很大的理解偏差。新的高中课程标准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模式,语文不再只有必修课,它还有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的选修课,这其中有诗歌散文、有新闻传记、有戏剧小说以及语言的表达应用,葛洪在那个课程的交叉教学,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对语文有着更加生活化的理解,而语文学科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能力也将被充分的发挥出来。

六、总结

高中新课标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要想将其变成现实,就需要进行痛苦而漫长的变革,而语文教育的新生就是孕育在这变革之中的。

上一篇:对学校开设方法教育课的思考 下一篇:高中语文仍要重视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