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的国内6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耦合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29 08:11:02

基于CNKI的国内6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耦合比较分析

〔摘要〕运用计量学方法,基于cnki提供的数据,对2005年国内6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论文耦合情况进行统计,并就耦合比率、藕荷强度、耦合最大论文、著者耦合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这6种期刊及其载文情况的评价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也从中探寻出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一些特点与规律。

〔关键词〕论文耦合 著者耦合 核心期刊 CNKI 文献计量学

〔分类号〕G350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alysis of 6 Core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hu Zhengyong Jia Konghan Jia Yuwen Dong Yan

Management School of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116029

〔Abstract〕Based on bibliometrics methods and the data of CNKI,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6 Chinese core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2005, including paper coupling, author coupling, coupling intensity, coupling ratio, the paper of most coupling, so as to provide a reliable and objective criter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se 6 core journals. It also discloses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es.

〔Keywords〕paper couplingauthor couplingcore journalsCNKIbibliometrics

论文耦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开斯勒(Kessler)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这个定义是以论文本身为基础的,即以被引证文献为耦合链把某些引证论文联接起来,从而体现引证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1]。论文耦合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技文献之间的潜在规律,对研究情报学、图书馆学、文献学,以至科学学和预测学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几十年来,论文耦合的研究始终因其独特之处吸引着不少学者,而且其理论和方法还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入,但总体而言,我国对论文耦合现象还未全面进行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更鲜有所见。

因此,下本文通过统计CNKI的数据,对2005年国内6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论文耦合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与比较,以期得出一些重要的有益结论。

1统计数量说明与引文基本情况

笔者基于CNKI的统计数据,对其中收录的2005年出版的《大学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和《情报资料工作》这6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统计源,提取其中的4 235篇引文作为统计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CNKI搜索引擎生成的数据,对样本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统计分析。来源期刊中的“动态”、“通知”、“简讯”等消息性文章不计入统计中。在此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本文统计结果全部基于CNKI收录与生成的引文数据,与6种期刊的印刷版本中的原始数据有一定的误差(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2005年6种来源期刊的论文引文率为76.78%,低于2004年6种来源期刊的论文引文率96.12%[2]。这种误差的原因主要是CNKI在论文录入时有引文漏录或CNKI系统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但本文只对具有引文的论文进行耦合比较,不影响结果。

2统计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2.16种来源期刊论文耦合比率

本文通过期刊某段时期论文耦合的篇数占全部具有引文的论文量的比率来反映6种来源期刊的耦合情况,以进行定量的比较。根据CNKI所录的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在内的所有期刊论文耦合比率,统计2005年6种期刊论文与6种期刊2005年以前收录的论文耦合比率及2005年6种期刊的论文耦合比率(见表2)。

《情报学报》和《中国图书馆学报》与其他学科期刊或论文的耦合率最大,分别是6 955%和6 987%,这说明这两刊的研究范围最为宽泛,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更加频繁、渗透更加深入。同时也可看出其余来源期刊与其他学科的论文耦合比率也很高,相差不大,这说明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著者知识面比较开阔,易于采纳其他学科的新思维、新方法,善于借鉴和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与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管理科学等密切结合,产生了相当多的科研成果,使本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大大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2005年以前发表的论文与2005年发表的论文耦合比率最高的是《中国图书馆学报》与《图书情报工作》,其次是《情报资料工作》和《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和《大学图书馆学报》却比较低,这说明《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的论文具有比较高的时间上的科研延续性,论文的某种属性较大,相关性较高,包括论文的主题、引证的数据、资料或背景较为相近或具有延续性。相反,《情报学报》与《大学图书馆学报》的耦合率很低则说明其论文的延续性较低,但开创性较高,研究方向比较开阔与宽泛,创新性强。《情报理论与实践》与《情报资料工作》则位于上面两者之间。

在2005年发表的论文中,耦合比率的顺序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资料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从中可以看出前几种刊物的耦合比率都相差不多,唯独《大学图书馆学报》的耦合比率比较低,这可能与《大学图书馆学报》本身的引文率相对比较低有关。据统计,《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引文率在几种刊物中一直是比较低的。例如,2004年6种期刊的论文引文率依次是:《情报学报》100%、《情报资料工作》99.32%、《情报理论与实践》98.39%、《图书情报工作》97.32%、《中国图书馆学报》96.03%、《大学图书馆学报》82.31%[2]。论文引文率高说明借鉴能力强,反过来论文引文率低也可能是原创性高,当然,这种引文率低也是相对的,《大学图书馆学报》的绝对引文率也是很高的。

从6种来源期刊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论文耦合比率差不多,但相比之下,情报学的论文耦合比率要高一些,特别是在与其他学科的论文耦合上,这说明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联系略强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自身发展演变要快于图书馆学。

2.2耦合强度比较分析

论文耦合强度指被引证的论文的数量的多少,反映了引证论文之间的相关度,耦合强度越大,则引证论文之间的相关度越大。著者耦合强度指被引证的著者数量,揭示了一种学科专业人员在结构成分组成上的相关度,耦合强度越大,则引证著者之间的相关性越高。根据CNKI提供的数据,本文统计出了6种来源期刊2005年刊登的论文的论文耦合强度和著者耦合强度(见表3)。

上。6种期刊中论文与著者平均耦合强度最高的是《情报学报》(1.37),从中不难看出情报学的论文耦合强度要高于图书馆学的论文耦合强度,说明情报学的论文的相关性要高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者相关度要大于图书馆学,被引证的论文与著者的数量多,也反映了情报学的研究更宽泛一些,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更强一些。

2.3论文耦合最大分析

期刊中每篇论文与其他论文耦合所形成的相关网络大小是不一样的,对期刊中与其他论文耦合最多的论文进行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期刊论文的某些相关属性,为包括文献规律在内的文献研究提供分析基础。

从表4中可以看出,2005年6种来源期刊中与其他学科期刊中的论文耦合量最大的是《情报学报》第1期的论文《基于粗糙集加权的文本分类方法研究》(590篇),作者是胡清华,谢宗霞,于达仁;其次是《中国图书馆学报》第2期的论文《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述评(1995-2004)》(558篇),作者是吴慰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6种来源期刊中这两篇论文所形成的相关网络最大,与其他学科或论文的交叉渗透最深,涉及面最广,是2005年图书情报学最为重要的论文之一,其作者也是图书情报学比较优秀的学者,对这个相关网络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图书馆学情报学所涉及的范围。

6种来源期刊2005年的论文与2005年以前的论文耦合量最大的是《图书情报工作》第5期的论文《竞争知识与竞争知识管理――关于情报与情报学本质的探讨》(26篇),作者是龚蛟腾;其次是《中国图书馆学报》第2期的论文《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述评(1995-2004)》,作者是吴慰慈。可以看出,这两篇论文在各自期刊中的传承性较强,与以前的论文形成的相关网络最大。对这些相关网络进行研究,可以分析出各自期刊论文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变迁情况,对图书馆情报学的未来发展能做出某种科学上的预测。

6种来源期刊2005年的论文耦合最大的是《图书情报工作》第10期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的缺憾及思考》(7篇),作者是陆刚,其次是《情报理论与实践》第3期的《论情报学的科学发展观》,作者是向英明。这反映了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情报学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在2005年的论文中具有最大相关网络,某种程度上反映了2005年图情学研究的最大热点。

2.4耦合强度最大分析

对期刊中耦合强度最大的论文与著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期刊中联系最为紧密的论文和著者,能为学科中的论文检索与学者之间的交流提供方便,可以组成相关著者群,为进行学术交流建立通讯网提供线索。从表5中可以看出,《图书情报工作》、《情报学报》、《情报资料工作》的最大耦合强度都为4,《中国图书馆学报》与《情报理论与实践》的最大耦合强度为2,《大学图书馆学报》中凡是有耦合关系的论文耦合强度均为1,因此可以分析出,图书馆学情报学2005年联系最为紧密的是表中耦合强度最大的几篇论文,他们反映出2005年图书情报学研究最为一致的主题。例如《图书情报工作》2005年第7期的论文《当代图书情报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及应用研究取向》就与第5期的论文《图书馆学的科学化与合理性》有很强的相关性,两篇论文应该结合起来研究。表5中论文的作者可以建立必要的通讯网,加强之间的学术交流,读者在阅读本主题的论文时,可以集合起来阅读,收益会更大,同时,也可为学科专业课题提供定题检索的途径,提高查准率和查全率。

参考文献:

[1]罗式胜.文献计量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197-211.

[2]王学勤,潘继进.2004年国内6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自分析与评价,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1):49-51.

上一篇:信息生态链:概念、本质和类型 下一篇:国内外网络内容分析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