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区后勤管理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10-29 07:49:56

跨校区后勤管理模式的探索

【摘要】当前,我国跨校区后勤管理主要存在管理体制欠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人才资源较欠缺、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本文就此探索了跨校区后勤管理模式,以期达到最优的管理模式,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关键词】多校区;后勤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使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以几何级的速度发展。一校一区的办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的需要,“一校多区”的办学形式逐渐兴起。多校区的办学模式变得普遍起来。

高校后勤是高校管理部门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如何改革适应当前“一区多校”的办学模式,达到最优的管理模式,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是当前后勤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

一、当前跨校区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欠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

“一校多区型”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一校多区”最大的特点是校区多,规模大,地理位置分布散乱。相应的,在后勤管理上组织结构随着变化,但总体上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是当前跨校区后勤管理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

对于“一校多区型”的高校来说,新校区在机构设置上沿用老校区的组织结构,在管理制度上未根据新校区的特点进行调整。同时,新校区依旧沿用老校区的机构形式,一人承担多职能,在管理职责上并不明确。

(二)人才资源较欠缺、文化素质相对不高

当前我国“一校多区”高校在人才招聘上多采用委派和聘任的方式,对外的人才招聘较少;在人才的选拔之上,多采用内部选拔,在人才资源上较欠缺。同时,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在编制上也相对较少。后勤人员主要有以下四种:临时工、

合同工、集体工、正式工。在后勤人员中临时工占的比例最大,且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而后勤管理人员的学历以及专业技术也并不高,在观念的更新、问题的分析、工作的态度等方面有待提高。

二、高校跨校区后勤管理模式探索

本人认为,高校跨校区后勤管理有待探索新的模式。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跨校区的后勤管理工作更加复杂,需要后勤工作者探索新的适应于跨校区的后勤管理。

(一)细化跨校区后勤管理标准

本人认为跨校区后勤管理应当细化管理标准,即岗位职责细化、服务标准细、员工培训机制细化。

1.岗位职责细化

将后勤工作岗位职责细化,把工作内容细分到每一个人身上,明确每一个人的岗位职责,做到后勤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细化后勤岗位职责不仅有利于对每一位员工进行量化考核而且能够优化后勤管理工作的展开,最终提高跨校区后勤管理工作。

2.服务标准细化

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最大的工作职能就是为高校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保障高校后勤工作的有效运行。服务质量是衡量高校后勤工作最重要的标准。对于跨校区后勤管理工作来说,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的复杂,细化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标准更加有必要。

在细化服务标准的过程中还应将后勤服务工作与后勤集团整体的建设情况、各个校区的特点这几个因素结合起来,做到服务标准的可实行性,让跨校区后勤管理工作服务标准落到实处。

3.员工培训机制细化

当前,高校后勤管理队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后勤工作中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培训机制提高后勤队伍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细化员工培训机制,将不同岗位员工技能培训工作列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并认真组织实施。尤其是对新员工,在其上岗前,进行全方位的岗位细化标准的技能培训,对测试合格的新员工颁发合格证上岗工作;对于老员工,定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老员工的服务技能。

(二)健全管理机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对于跨校区后勤管理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说,再好的制度若得不到落实,都将是纸上谈兵。所以,各项制度的落实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对于跨校区后勤管理工作应当健全管理机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力的督查。

在各个校区后勤分中心设置服务质量监督投诉电话,后勤总部中心设专人对来信来访进行接待,对师生向后勤服务工作提出的建议进行详细记录,在下月的工作中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对师生投诉的问题认真查证核实,并按照后勤追责制度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处理结果公布,责令相关责任人整改。

三、总结

跨校区高校后勤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高校后勤工作一项长期的转变工作。跨校区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只有在后勤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积极研究与探索,所有的后勤人不断对跨校区后勤管理进行经验总结,对后勤内部管理进行强化,在现行的跨校区后勤管理体制下,不断的完善跨校区后勤管理工作的内部运行机制、同时细化后勤管理工作的内部管理,坚持跨校区后勤管理的服务宗旨,跨校区高校后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才会一步步得到提高,才能为高校后勤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红:以人为本提高后勤服务质量[J],经济师,2007年版第10期.

[2]方永胜: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经营模式及福利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07年版第4期.

[3]唐华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探析与对策[J],校后勤研究科学管理,2008年版第4期.

[4]苏保君、刘卯生: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模式综述与反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年版第2期.

上一篇:对《艺术与认知》的理解分析与探索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艺术品营销前景的双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