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孝道文化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

时间:2022-10-29 06:24:15

论孝道文化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

摘要:孝道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教育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中华民族教育的根基,使其在中国传统的德育教育体系中占据了最为核心的地位。本文从孝道文化的深刻内涵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发展现状及产生原因,从而阐述了孝道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高校进行孝道德育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孝道文化;高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74-02

众所周知,民以孝为先,由此可以看出孝道是中国传统德育的根基,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因此,孝道不仅对个人,也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能发挥德育教育的职能。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对其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孝道教育作为其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一、孝道文化的内涵

对孝道内涵的解释,现在存在着许多的说法,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且能较好的与传统价值观相符合的是宋代朱熹所作的界定。他在对《论语》“其人也孝弟”一句所作的注解中指出“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可见孝即为“善事父母”。可是“善事父母”说起来容易,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善”呢?“善”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才是真正的“善”呢?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为此,中国古代一些思想政治家们将“孝道”进行了三个层面的划分,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一层,就是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赡养,也就是说,当父母到了花甲之年时,作为子女应该尽到赡养的义务和责任,要使其物质生活得到相应的满足。第二个层次是由孔子所提出的,即对父母的赡养不能只是停留在物质阶段,更要给与其良好的精神生活。第三个层次也是孝道的最高层次,即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不能拘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的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对其进行赡养,也就是说,子女在进行赡养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和颜悦色,令父母畅心悦意。当“孝”的含义与层次除上述划分以外,还有服从父母意愿和继承前人遗志的说法。所强调的是子女在提供物质赡养之余,要“子随父愿”、“子承父业”,不违背父母意志,更不要有损父母名望。“孝”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早已积淀成一种纯洁的道德信念,成为中国人神圣血缘关系的重要体现。一般人的心中,“孝”是针对父母的,“孝”就是“顺”,顺从父母就是“孝”。真正的“孝”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是更广义的做人的品德。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意是说,“孝”,在小处体现在同亲人的关系上;“中”体现在同君主的关系上,在大处体现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道德修养上。敬老养老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它是中华民族都认同的优良传统,子女孝敬父母,使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二、高校德育教育现状及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在经历多年的坎坷后,其生命力依然十分顽强,在倡导现代化文明发展的和谐社会的今天,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孝道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对其道德教育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孝道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现状,其发展趋势和主题方向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可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元素,孝道的缺失就是其元素之一,具体体现在:高校对于道德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常常感到乏味和厌倦,主要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思想报告、政治理论学习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自我价值的取向越来越趋于实惠,对于工作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功利化越来越强,从而使得其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意识淡薄,道德素质偏低;大学生的个人信仰不同,导致其对传统道德观念的理解趋于弱化,尤其是对孝道文化的思想和感恩报德的意识极为淡薄。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孝道的缺失问题是其普遍教育现状,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孝道文化理念受到当代社会价值理论体系及西方文化的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时期,整个社会的价值理论体系发展较为失衡,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此同时,西方文化越来越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快,因此也严重地冲击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两者都使得传统孝道文化的思想逐渐偏离了原来正确的轨道方向,从而也使在校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

2.传统孝道文化理念受到高校德育教育力度的影响。高校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既定的教育目标太过于理想化,大多数高校只是一味地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将人文精神渗透进去,从而使得德育教育的内容十分空洞和乏味,教育方法也比较单一,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厌烦的心理。

3.当代大学生偏激的价值取向以及淡薄的孝道意识。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产生较强的投机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较为浮躁,对于未来的就业问题也是急于求成,从而限制了视野的开阔与胸怀的拓展。此外,由于当代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从而造成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较弱,对孝道的意识问题十分淡薄。

三、孝道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分析和研究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现状和产生原因,认为孝道文化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孝道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可以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作为高校,对于德育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品格修养水平,使其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与传统的孝道文化的教育宗旨是保持一致的。如前所述,德育教育的基础就是孝道教育,同时孝道文化教育也是个人道德素质修养的起始点,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关爱的情感。

2.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际能力。对于传统的孝道文化,主要是指要孝顺父母,同时热爱自己的兄弟姐们和亲人,由此推及对他人之爱。而对于高校中的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提倡学生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希望大学生能够遵循传统孝道文化教育,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也要以同样的感情处理好自己和同学、老师、朋友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上一篇:农业院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改革探讨 下一篇:食品安全学微生物实验技能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