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以教促学

时间:2022-10-29 05:57:52

教学相长,以教促学

高效语文课堂,唯有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构建起教学相长的教育氛围,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学习互动和思维互动,从而以教促学,达到相互促进,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情感互动,引导激发,调动学生参与兴致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要实现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一环。我认为,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语文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通过恰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例如:《秋天》的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

生:喜欢!

师:说到秋天,你们想到的是什么?

生1:红红的枫叶。

生2:金色的麦浪。

师:你们说得都对!

出示秋天的风景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秋天的美妙,孩子们都兴奋地看着屏幕,引发了学习期待。

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吸引了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以教促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师生互动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又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设师生互动的氛围,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的双方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例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在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认识以后,我开始直接提问:“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写于1982年”和“十多年前”几个时间段,并抓住“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中的“那时”发问:“那时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生:(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十年“”时期。

师:(继续引导)“”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抓住“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这一句,感知当时的社会状况。

通过科学的导学,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语文能力。

三、及时反馈,反思评价,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见解、新颖的做法以及取得的点滴进步等等,教师都应该作出相应的指导与评价,予以肯定,以此实现师生的相互促动,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孤独之旅》的教学

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开始引导学生质疑:你们认为这个标题取得好吗?如果要给它换一个标题,换什么好呢?为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孤独”的含义)

学生们各抒己见。

师:(及时肯定评价,并引导思考)你们都回答得非常好!现在来说说你们对本文都有什么样的理解。

生1:生活带给我们失败,是为了让我们学会反省。

生2: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考验,是为了让我们学会振作,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宝贵的经历。

通过适时的评价反馈,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师生互动中促进了各白的自我完善。

总之,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的是教学相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握好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情实际,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以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教学相长,从而以教促学,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上一篇:聚焦“言语形式”,落实“言语实践” 下一篇:让语文回归本质,孩子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