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艺术

时间:2022-10-29 05:41:55

生活与艺术

内容摘要:艺术的源泉是生活,这是为整个艺术史从原始艺术一直到现当代艺术证明了的真理。本文来谈谈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源泉。

关键词:生活 艺术 源泉

一.艺术来源于什么?古往今来,人们无数的解释、无数的定义,而把古今中外的艺术来源的本质和定义归纳起

来,又不外乎两种基本观点,即再现论和表现论。

再现论的观点认为艺术来源是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的形象反映。如亚里士多德、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艺术观。表现论的观点认为艺术来源是传达感情、艺术就是感情。在现代,如恩斯特・卡西尔、欧盖尼・费尔龙、苏珊・朗格、科林伍德……有的主张艺术是情感的符号,有的主张艺术是情感的形式,有的主张艺术是情感的宣泄,等等。

二.关于艺术来源本质的再现论和表现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所以艺术从根本上说也必然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艺术的内容来自生活包括能暗示生活的自然美。总之生活是第一性的,艺术是第二性的,生活是“原本”,艺术是“副本”。

当代西方艺术虽然极为抽象、离奇,但最终也根源于社会生活。西方现当代艺术中那光怪离陆的色彩、畸形扭曲的线条、不可名状的音响和那难以辨认的对象等等,从根本上说都是现、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如:动荡的社会、混乱的秩序、快速的节奏、畸形的生活、空虚的人生、迷茫的心态和变态的心理的反应。总之,就是艺术的源泉、内容而言,它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再研究艺术本质的时候,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说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但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机械的摹写和复制,艺术

又可以说是人的感情的创造性表现,即情感的物态化、形式化、符号化。如果我们在研究艺术来源的本质时排除了情感表现因素,孤立地强调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那就会滑向机械唯物论很多艺术问题便无法解释。随便举个例子:比如新闻照片也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但新闻照片绝不是艺术。所以,我们研究艺术的本质时就对不能忽视情感因素。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还可以从大量的艺术作品中得到证明。艺术总是包含、浸透了人的情感,情感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从艺术的构成因素看,艺术的构成因素与创造主体的情感也有直接关系。如情感的结晶。从艺术的构成因素看,艺术的构成与创造主题也有直接关系。如绘画中的线条、色彩;音乐中的音调、旋律;诗歌中的文字;舞蹈中的舞姿、语汇等都具有情感表现性。帕克在《美学原理》中说:“扭曲的线条表现冲突与激励”。总之,在艺术中,一切形式的构成因素如线条、色彩、音调、体积、动作……都是表现情感的符号、形式。

四.上面从艺术是生活反映和情感的表现两个方面分别说明了艺术的本质。当然,这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实际上,艺术来源本质的两方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如果我们把二者分割开来,就会是艺术的来源的“再现”和“表现”这两个本质因素陷入对峙和矛盾之中,当然也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到艺术来源的本质。我们只有把艺术的“再现”和“表现”这两者结合起来诠释艺术,才是对艺术来源本质的完整规定和表达。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美学中一些论述,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如刘勰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既强调了艺术的客观因素,又指出了艺术的主观因素。

把“生活的反映”和“情感的表现”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诠释艺术的来源,实际上是把艺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结合起来在艺术来源的主、客观因素的关系中揭示和规定艺术来源的本质。艺术,从客观因素看,它的来源是生活、它的内容来自生活,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如果不坚持这一点,就会在艺术来源的本质上滑向唯心主义。当然,我们在注意艺术来源的情感表现时,也要清醒的看到,情感归根到底也是来自生活,是生活时间的一种心理反映。

在分析艺术来源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艺术中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和艺术作品三者的关系概括为:社会生活――思想情感――艺术作品。社会生活是源泉,思想情感是灵魂,艺术作品是表现形式。还是当年讲的透彻,当有人问到艺术创造规律时,回答:“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一语道破了艺术应来源于生活的天机。

赵宏博,河南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教师。

上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性的分析与探讨 下一篇:“非诚勿扰”电视节目主持人插话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