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演示软件Prezi介绍及其教学应用

时间:2022-10-29 04:51:54

新型演示软件Prezi介绍及其教学应用

【摘要】Prezi采用一张无限大的“画布”作为展示界面,可以嵌入文本、图像、视频等演示对象,利用缩放、平移和旋转的功效来创造非线性的演示效果。通过与Powerpoint的对比,凸显了Prezi在呈现海量信息、非连续性内容等方面的优势。并通过案例来具体说明Prezi可以很好的展示按照时空逻辑顺序、非线性关系、并列关系的教学内容;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和某些教学技巧的实现都具有强大的功能。最后强调了Prezi使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演示软件;Prezi;介绍;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3―0124―05

一 什么是prezi

Prezi是一款基于网络的演示软件。它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幻灯片的演示方式,而是采用用户缩放界面ZUI(Zooming or Zoomable User Interface)技术,只用一张无限大的“画布”作为展示的界面[1]。文本、图片、视频和其它一般的演示对象均可以嵌入到这张“画布”中。由于不必换页,Prezi可以通过平移、聚焦、放大和旋转等功能来实现非线性演示。这意味着,仅用一张幻灯片,即可实现海量内容。

Prezi开发的初衷是虽然内容的讲述是线性的,但人的思维往往具有跳跃性的特点,而传统的幻灯片在呈现方式上限制了思维能力的发散和非线性观点的阐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Adam Somlai-Fischer 和Peter Halacsy开始致力于研究Prezi。2009年4月, Prezi在Peter和Adam的家乡布达佩斯正式的启动。2009年6月,Prezi获得了Sunstone Captial和TED1 Conferences(www.省略)投资,同年11月,旧金山工作室投入使用[2]。

如果把Prezi下载到桌面使用,用户可以免费体验30天,之后必须付费升级到Prezi专业版。但是所有的在线使用都是无限期免费的。用户还可以下载或在网上转载他人已经完成的Prezi作品作为模板直接进行编辑。这种免费版本的Prezi都必须保留Prezi公司的标识。为了促进Prezi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公司还为学校等科研机构提供了专门的教育授权。

二 Prezi的功能实现及优势

1 Prezi功能简介

Prezi的界面十分简洁,看上去也比较轻松活泼。略微有些电脑基础的人都容易上手。

左上角是功能区,分别为“Insert”、“Frame”、“Path”、“Colors”、“Show”按钮,点击任意一个圆形区域,会出现子菜单实现相应的功能。右侧是“放大”或“缩小”的按钮,以保证实现用户满意的大小。

双击“画布”的任意区域完成文本的添加或图像的导入后,会出现一个圆形的“斑马线”,一共由三层构成:最外层起到旋转功能;中间层的圆环可以实现文本的缩放;点击鼠标左键按住最内部的竖直线条,可以随意拖动。通过这些“斑马线”,可以调整结构、位置和大小。上文提到Prezi团队力图打破传统幻灯片对人们思维的束缚,而Prezi就是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功能来传达它独特的理念。

当内容填满整个视窗时,由于“画布”是无限的,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来获取更大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展示巨幅尺寸的内容,还能把暂时不需要展露的区域隐藏起来。

Prezi像一个可以无限调焦的镜头,可以将元素任意放大和缩小。“放大”可以使观众聚焦于相对重要的内容,将演示内容的框架结构一目了然;而“缩小”不仅可以暂时性的“隐藏”次要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将缩小后的文本放大的方式,实现“脚注”效果、给观众惊喜或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

随着Prezi技术的日臻完善,已经可以支持几乎所有的常用格式,如图片(Gif、Jpeg、Png格式)、pdf文件、flash文件、excel表格、Powerpoint、视频和声音文件等。

最近,Prezi又实现了“prezi meeting”的网络功能,可以支持10人同时在线对同一prezi作品进行编辑。还可以通过添加手机、skype或者其他可以发起语音通话的设备或程序举行会议。这些功能有助于实现网络协作与交流,把Prezi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此外,Prezi的专业版还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功能。在免费试用到期之后,用户可以通过付费或者使用教育授权的方式升级到专业版。

2 Prezi的优势体现

Prezi一问世,就吸引了大众的眼球,频频在诸多媒体前惊艳亮相。最近,著名的TED Conference近几期演讲都是选用Prezi作为展示工具。大量的学者在试用Prezi之后,也对其赞赏有加。据全球著名的学习工具软件统计分析网站,英国简哈特(Jane Hart)教授领导的学习与绩效技术中心统计,在全球前100名的学习工具中,prezi自2009年问世以来,2010年已经升至第12位,且目前仍处于上升趋势[4]。有人曾断言,Prezi未来极有可能取代Powerpoint成为演示工具的主流。可见Prezi后来者居上的气势。

Prezi上手十分容易,只要短短10分钟即可学会,而且它可以轻松实现PowerPoint最基本的操作。所以,曾有人总结说,Prezi十分简单,无非是输入、缩放和布局而已。

下面要列举的案例,不仅能体现Prezi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与传统的演示软件(以PowerPoint为例)进行简单的比较:

(1)从展示的尺寸上来说,如果要呈现下面一幅画面:

使用PowerPoint,可能会占用整整一张幻灯片,更不用说细节文字是否能表达清晰。而当选择Prezi时,其无限大的“画布”,不仅可以轻松实现图片的整体展示,更可以通过放大功能使其细节一览无余。具体效果如下:

(2)从页面布局的角度来看:

Prezi不受格式的约束,在“画布”的任意位置双击,均可插入相关元素,布局更加便捷。而PowerPoint往往要受到篇幅和格式的局限。下图中,右图是使用Prezi软件实现。明显看出,此种结构形式使A、B、C、D的关系一目了然。

(3)从表达各部分内容的层级关系来看:

PowerPoint一般采用“黑体”或着重号或改变颜色来强调关键字词,对于应当弱化的字词往往无能为力。下图要表达的意思是,字母A和D是相对重要的部分,而字母E属于次要部分。用Prezi展现这种层级关系,得心应手。有时候E还可以起到A部分内容“注脚”的作用。

实际上,这件作品用Prezi完整呈现是这样的,如下图。刚才我们展示的仅仅是它的局部而已(如刚才那张复杂的图片,位于下图的上方或右下角)。可想而知,如果采用PowerPoint,是难以实现此种表达形式的。

(4)在使用PowerPoint做演示时,尤其是页数比较多的情况下,演讲人经常出现“迷航”的状况。而Prezi是一张无限大的“画布”,不会出现使用PowerPoint时遇到的换页问题,因此也避免了演讲时手忙脚乱找不到相应页面的现象。

除此之外,由于Prezi具有表达层级关系,无限延展等属性,因此某种程度上它也能够实现概念图和脑图的功能。

三 Prezi与教育的结合

Prezi从一问世,就致力于与教育相结合。

1 Prezi网站为教育版块申请了域名,开辟专区。

一方面鼓励自己团队的员工开发支撑教育的演示课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广大的Prezi用户上传其作品。目前,已经收集到经济、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习等20多个门类200多个案例(见edu.省略/education-1)。这些案例有的来自教学第一线,有的是某门学科的爱好者的作品。大量Prezi的用户看到这些演示课件之后,在Prezi网站上发帖留言表达喜爱之情,甚至将其用到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中。Prezi更是与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Blog等社交网站合作,只需轻轻一点,便可实现课件作品的转载。这样一来,更是大大增加了Prezi在全球的知名度。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Prezi进入课堂提供了可能。

网络的普及化为教师日常使用Prezi授课提供了可能。Prezi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免费使用的授权,只要使用带有教育域名的邮箱注册即可。

根据Prezi的特性,它除了可以实现传统演示软件的基本功能之外,对某些内容的表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具有并列关系的课程内容

这里的“并列关系”,是指呈现内容是并列关系,或者是几类教学内容之间并无时间关联,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随机先讲解其中的某一部分。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们在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

1)即使教学内容是并列关系,幻灯片也要按照页码数不得不设计成先后顺序。然而课堂教学往往产生变数,并不一定会严格按照备课时的顺序进行。这时,有些教师尤其是经验少的新教师会因为不能立刻找到相应页面而手忙脚乱。

2)高校教师学识比较渊博,授课自主性大,随意性强,上课时经常不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如果完全依照幻灯片来呈现,难免会有受到束缚之感,影响了教学魅力的产生。

Prezi的出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无限大的“画布”可以任意布局,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随时调整讲解内容。如果想回到预先设定的路径上,只需轻轻一点界面下方的按钮即可轻松实现。

(2) 具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讲解的课程内容

尽管Prezi的问世打破了传统的演示工具被线性思维束缚的局面,但是它对于呈现按照明显的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的内容却丝毫不逊色,就某种程度而言,甚至更为强大。具体的优势仍然是由于其无限延展的界面来体现。无论要讲述的时间线有多长,空间有多大, Prezi都可以通过一张“画布”轻而易举地实现(见下图)。而传统的演示软件,尽管各个幻灯片呈线性排列,但囿于篇幅,不得不分页显示。

图7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解“社会媒体发展简史”。这里的时间线就像教学中搭建的支架一样,为听众建构了理解的框架。我们知道,虽然某些常用演示工具也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呈现内容,但是当显示尺寸过大时,由于篇幅所限,不得不把一条完整的线索分割到不同的页面讲述,在割裂线索的同时,听众对知识的加工也提出了挑战,因为他们必须还要完成在大脑中重新合成的过程。而Prezi的出现,大大的弥补了这些工具的不足。

在讲述各学科的历史演进、地理空间分布或者按照故事线索来讲述时,都可以考虑用到Prezi[7]。

(3) 需要微观把握事物细节的课程内容

Prezi仿佛一台可以无限聚焦的显微镜,将事物的细节一览无余。这种特性对于探究物体的结构十分有利。上面我们已经用图片(见图6)论证了其在缩放功能上令常规工具难以比拟的优势,此处不做赘述。很明显,Prezi的这种特性使得生物、化学、物理及天文等相关内容的展示如鱼得水。

(4) 设置具有开放性答案的讨论

开放性问题(open-ended problems)与封闭性的问题相对,常指结构不严谨的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或简单的答案。它的答案往往带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几个学科或者几种领域的整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目前教学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Prezi对于这种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8]。因为无限的空间可以列举无限种可能的结果,教师可以在设置讨论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时增添答案,而不必碍于篇幅的限制。将多种答案呈现在同一页面上,既可以一目了然,同时也是引发进一步思考的前提。我们不妨推而广之,Prezi适合于任何可以无限列举答案的教学内容。

(5) 需要重点强调或引起学生关注的部分

通常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整体到局部。Prezi就是一种完全符合此种认知方式的呈现工具[9]。首先,先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使其对所学有一个完整的初步认识。如果不想让学生看到任何框架下的具体内容,可以采用缩小的功能,将次级内容先“隐藏”起来(远距离导致视觉分辨率降低);当需要对次级内容或细节做进一步阐述时,放大功能又会将原本看不到的信息表露无遗。

(6) 随时添加脚注

对需要做进一步解释的内容,按照目前常用软件的做法,会在相关词句的右上角进行标识,然后听众的目光也会随之而转到页面的下方,阅读完相关的解释说明之后,再把目光转回到原文。如果页面下方有多个注解,还需要仔细查找对应的是哪一个。有时听众出于好奇,在不需要对脚注进行解读的时候提前进行了了解。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看似平常和简单,其实无意中打断了听众的思路,要稍作微调才可以继续下文。而且对于呈现脚注的方式,一般是文本资料,很难使用图片和视频材料。Prezi则可以很好的改善这种情况。

首先,找到需要做脚注的词句;然后在此词句旁边写上相关的解释说明;最后,利用缩放工具将说明的语句缩小即可[10]。由于可以无限缩小,整体上并不能看到脚注,丝毫不影响内容的排版,只有讲解到此处时,脚注才可以显露出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脚注”这种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材料依据具体情况改用更易于理解的图片、音频甚至视频来完成。具体的效果可以见图5,其中字母E也可以起到脚注的作用。

总之,Prezi的出现又为教学的展示形式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可以说,Prezi与教育的结合,具有无量的前途。

四 使用Prezi的注意事项

文中多次提到Prezi具有缩放、旋转和无限延展的特性,这些优势决定了它适合某些内容的展示,但如果运用不得当,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对于Prezi的操作者而言,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1 课程展示层面

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Prezi来演示,或者说使用了Prezi与传统的演示工具难分伯仲,并不能体现其优势。如果教学内容的各部分没有明显的逻辑顺序或空间关系,就不合适摆放在同一张画布上,不如使用Powerpoint在不同页面展示看上去更简洁。尤其对于大篇幅的理论性内容,与常用演示工具的呈现效果也没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演示工具。这也说明了教学媒体选择的重要性。

2效果实现层面

很多使用Prezi的新手由于对软件的特性不熟悉,喜欢在旋转和缩放功能上做文章而不注意与要呈现的内容相结合。这种缺乏目的和毫无原则的操作,有可能使得原本脉络清晰的内容变得杂乱无章。恰当的旋转效果会让演示生动,但是无休止的旋转,会大大降低演示的可观赏性,甚至会让人产生眩晕的感觉。

3技术操作层面

使用Prezi的方式有两种[11]:一种是通过下载的方式在桌面上安装;另一种可以直接登录Prezi的官网进行编辑。通常两种方式可以相互操作,但是某些情况下会有限制:使用桌面版的Prezi有可能制作的作品所占的容量大于网站分配的空间容量而导致上传失败;如果桌面编辑器中加载了不能被网络编辑器支持的图片格式,在网页上可能就无法正常显示。如果想在网页上展示prezi作品需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The introduction of Prezi[EB/OL].

[2] SUNSTONECAPITAL[EB/OL].

[3] The introduction of TED Conference[EB/OL].

[4] Final top 100 tools for learning 2010 [EB/OL].

[5] How to simplify a complex slide [EB/OL].

[6] Academy: 10 ways to say it with prezi [EB/OL].省略/rhmtbwld0cvy/academy-10-ways-to-say-it-with-prezi.>

[7] Seven Wonders of the Ancient World [EB/OL].省略/kh8oftmvbuxk/seven-wonders-of-the-ancient-world.>

[8] Why should you move beyond slides? [EB/OL].省略/hgjm18z36h75/why-should-you-move-beyond-slides/.>

[9] Thoughts on using Prezi as a teaching tool [EB/OL].省略/rfsnedhqmhqa/thoughts-on-using-prezi-as-a-teaching-tool/.省略) [EB/OL].省略/4jrranugjj6p/powerpoint-prezi-prometisdesigncom.>

[11] Known Issues[EB/OL].省略/learn/known-issues/.>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Style Presentation Software Prezi and Its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MA Me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China)

Abstract: Prezi is new style presentation softwar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ese 2 years. It uses a single canvas instead of traditional slides. Text, images, videos and other presentation objects are placed on the infinite canvas and grouped together in frames. The canvas allows users to create non-linear presentations, where they can zoom in and out of a visual map. Comparing with Powerpoint, Prezi highlighted the advantages of huge amounts of information and discontinuity content. The Prezi is good at displaying nonlinear relation in space-time, parallel relationships, and open questions settings. At last, we listed several precautions of using the Prezi.

Keywords: presentation software; prezi; introduction;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上一篇:桌面虚拟学习环境下的三维交互技术研究 下一篇:RSS信息推送技术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