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如何转型

时间:2022-10-29 12:42:46

经济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如何转型

经济新常态下,对环保产业要有新的认识。宜兴环科园作为以环保产业为特色的部级高新区,正在积极探索环保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以六次产业理论为指导,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一批有爆发力的环保企业、有竞争力的环保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品牌,全力构建环保产业发展新体系。

六次产业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主要是为了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有专家曾指出,经济新常态下,许多新经济、新业态、新组织产生,三次产业划分理论不一定能完全涵盖,而放在六次产业理论中就显得比较明晰。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很好理解,第四产业是有信息公共平台支撑条件下的电子商务及其服务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第五产业是文化支撑服务平台下的创意产业及其服务业,主要是将人们的精神需求转化为市场附加值;第六产业则是把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形成全产业链垂直整合。

环保产业具有独特属性。不属于第一产业,但农业领域有所涉及;不纯属于第二产业,因为除加工制造外还有技术服务、咨询、设计等三产业属性。因此,环保产业呈现出综合性、交叉性的形态。它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它的核心是人才和技术,关键是商业模式和业态。它是政府推动、政策拉动的产业,每一轮环保产业政策、治理措施出台,都会带来市场机遇和技术需求,形成新的产业和市场。它是以制造业为基础,以服务业为主要形式,但又不是提供一般的服务,而是涉及专业性、创新。

经济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新变化。当前,国家战略瞄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环保产业成为重要产业。随着政策法规执行力度加大,环保由传统的工程验收向环境效果转变,这就要求集成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创新服务元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放在六次产业划分理论大框架下,环保作为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的特殊产业,不但涉及一、二、三产业,而且还需要与第四、第五产业无缝对接,未来更是产业链附加值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产业。

宜兴环科园依托40年的产业积淀和20多年的创新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以环保工程建设和装备配套为核心业务的产业聚集区。当前,环科园在技术合作、产业服务、创业服务和市场对接等方面积极实践探索,努力打造六次产业理论坚实基础。

在技术合作方面: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他们与宜兴企业充分合作、整合,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并完善了部委支持、园区主导、自主培育等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科研机构建设,以自主培育、外引共建的模式,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273家,规模上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环保企业与国内外3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和机构。深化国际技术合作,面向环保先进国家,引进成熟经验、优秀技术、优质团队,建成了中德、中韩、中以、中新、中芬等10个国际清洁技术对接中心。

在产业服务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重点,加强环保产业顶层规划,统筹环保产业协同发展,明晰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引进并整合优质资源,努力打造园区企业左右互动、产业链上下联动的共享新格局。办好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实施全球环保精英招聘计划,健全产业科技金融体系,搭建公共检测检验中心,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在创业服务方面: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为取向,以新技术、新人才、新模式、新业态为导向,出台扶持性政策,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平台和一站式服务。开展环保技术创新创业大赛,吸引200多家优秀企业参赛,为环保未来储备新动力,注入新血液。启动“682”创业推进计划,为所有入园人才、团队、企业提供交流空间,实现创业经验分享、资源共享,力争用6年时间培养80个优秀团队200个优秀项目。建立完善各项创投基金,采用政府发起、市场主导的方式,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市场对接方面:搭建环保产业从线下到线上的“展示―推广―交易”全面市场对接体系,促进宜兴环保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建立国际环保产品展示中心,为环保企业的创新产品提供展示与交易服务。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环保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建立市场配套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法律、财务、企业培训等服务。

当前,宜兴环科园正积极探索环保产业和专业园区的转型发展之路,加快建立环保产业发展新体系,将园区多年来凝聚的资源优势、基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转型优势,打造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产业发展集群。

坚持大开放。环保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关键在于人才。宜兴环科园将牢固确立大创新、大开放思路,以机制体制的创新,积极营造适合六次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依托科技孵化园、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公寓等一批功能性载体,发挥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环保产业研究院、国家环保设备质量检测监督中心等平台的作用,全面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快集聚各类高端人才,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创新创业打下扎实基础。

加快大整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扶持新项目、创造新模式,融合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培育一大批环保细分领域的技术冠军,打造一批既具有技术研发能力、有具备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群。抢抓“互联网+”机遇,加快推动国家专家等一批行业领军人才的落地。加快推动央企国企对宜兴环保企业的并购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围绕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培育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环保强小企业群。

构筑大平台。围绕集聚环保产业发展正能量,着力“高举高打”,积极承接一批部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参与由科技部、团中央等共同推出的“创新品牌行”和“创新产业基金”。抓好国际合作,尤其是中韩、中新、中美、中以4个合作计划,为环保产业的国际合作打开新空间。积极深化对接并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推进中国东盟环保产业与技术合作示范基地、海外分中心建设。

抢占制高点。以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在宜兴的建设为契机,将先进技术引入、落地并形成示范效应。联合宜兴环保企业建成生产研发基地,打造水处理生产型研发中心。以环境标准化工厂建设推动环保装备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高端化、信息化,制定产业标准规范。

追求大协同。在改革大背景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功能定位,重点将环境医院打造成为六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通过建设环境医院实体化平台,提供全流程的一站式综合环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型功能,促进环境医院相关资源有效配置。形成“G2G”市场营销模式,以产业集团为平台,积极对接各地政府,形成政府牵动、企业主动的市场营销模式。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科园管委会主任)

上一篇:石家庄周边县市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纠... 下一篇:坚持创新发展的时代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