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的传播模式与产业价值链

时间:2022-10-29 12:12:15

网络视频的传播模式与产业价值链

以视频分享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视听节目发展正如火如荼,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最新监测数据,网络视频分享领域市场已经从2006年的高度分散发展为2008年初的相对集中,视频分享网站用户、流量相关统计数据增长迅速,个e指标接近综合门户,成为互联网主流应用之一。

互联网视听节目发展到今天,作为一个行业已经正式被官方认可。按照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2007年底联合下发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是指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以及为他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活动。

互联网视听节目作为网络媒体中的新型传播方式,它符合网络媒体的公共定义,即以网络为传播载体,通过视听节目形式来进行个人、公共或商业行为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这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方式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都呈现出了异军突起的趋势。最直接的体现是,互联网视听节目市场整体规模在迅速扩大。由中国互联网协会、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互联网视频点播/直播市,场营收规模达到8亿元。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的预测,2010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元。

网络视频的传播模式

互联网视听节目发展速度缘何如此迅速?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是由于互联网视听节目的传播模式体现为一种多维的复合传播,因而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这种复合的传播模式体现在媒介形态、传播主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四方面。

在媒介形态上,互联网视听节目融合网络媒体的时空特性与广电媒体的视听特性,网络媒体突破了时空观念和媒介物质属性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网络中每一个成员可以平等地共享网上信息,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计算机,只要与互联网接通,就可以获取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网络媒体让受众感到了空前的平等与民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享受与权力。

广播电视作为次于报刊媒体之后出现的电子媒介,第一次将信息传播过程变得“有声有色”。广播电视媒体兼具声画结合的视听特征,直观生动的视听传播形式天生具有吸引受众的魔力。

在媒介形态的演变过程中,新媒体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兼容旧媒体的既有特性,互联网视听节目从媒介形态的本质上讲,仍属于网络媒体。但它既具备网络媒体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又融合广电媒体丰富表现形式的视听特性,因此是目前为止最具复合性的媒介形态。

在传播主客体上,互联网视听节目汇合“点对面”的扩散特性和“点对点”的长尾特性,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从主体到客体,是一个“点”到“面”的过程。传统大众媒介机构这个“点”,向受众群巨大的“面”,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着“面”的不断扩大,而使成本不断降低,收益则随之不断增加。“点对面”的最佳传播效果是“点最小,面最大”,这符合传统媒体所属工业时代的经济规律。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长尾理论”取代以往的“二八定律”成为新经济时代的规律,长尾上不显眼的传播主体,也能对应数量庞大的传播客体。因此,互联网视听节目在传播信息时,两头都是个性化的独立个体,基本的传播结构是从一个独立的信息原点,到另一个独立的信息原点。当很多人关注到同一个事件时,这些独立的点,将自主地汇集成一个巨大的信息面。

互联网视听节目的传播主客体,一方面具备“点对面”的扩散特性,另一方面更多具有“点对点”的长尾特性。前者如新浪网的播客,借助于具备强势传播优势的门户网站这个“点”,力图使更多的人能看到播客内容,形成更大的“面”。后者更多表现为垂直网站,例如视频分享网站、各种专业论坛、影视类网站等,受众群为各种小范围的共同爱好者,网络视听节目到受众群的传播过程为典型的“点对点”传播。

在传播方式上,互联网视听节目结合单向传播的即时特性与互动传播的反馈特性。平面媒体和广电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都是单向传播,即新闻机构向受众传播,而不能即时接收受众的信息反馈这一环节;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缺少公开就信息发表意见的途径。传统媒体由于“单向传播”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因素导致了反馈渠道的微弱,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沟壑无法填平。

互联网在传播方式上的“先天优势”就是互动传播,即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受众可以直接进行信息反馈。网络视听节目在上传至互联网后,受众即可在第一时间内看到视听信息,同时即可发帖留言,进行有效及时的反馈。互联网视听节目结合了互联网和传统广播电视两者的优势,将互动传播与单向传播的优势结合,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在传播内容上,互联网视听节目整合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个人媒介的原创性。借助于互联网,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空间将大大扩展,任何级别、任何大小的电台、电视台都可实现全球范围覆盖;广播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将得到弥补,受众可随时点播,自主选择收听、收看、复制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具有专业水准的视听节目,将不局限在电台、电视台这样的平台上,受众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能获得。

网络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原创空间,尤其是个人播客的出现,使得网络的原创性优势得到了升级。原创的网络视频需要摄制人员亲自赶赴现场,这更加突出了原创性,同时也增强了其个性化程度。

在传播内容方面,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由传统影视的专业机构制作发展到草根类个人网民短片制作的大量涌现;在平台形态方面,网络视听节目的展现从传统面向用户单向点播平台,转化到用户互动分享为特征的播客形态。因此,互联网视听节目既具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又具备草根时代所需要的原创性和个性化,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网络视频的产业价值链

互联网视听节目因其复合传播模式而成为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进步,在给公众增加通过在线视听形式发表个人意见的同时,还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但是要形成健康有序的网络视听节目新产业必须建立新秩序,形成可循环的产业价值链和健康的生态系统。

广电媒体的产业价值体现为内容优势,网络媒体的产业价值优势体现为网络平台优势。根据互联网视听节目的复合传播模式分析,互联网视听节目在媒介形态上整合了网络媒体和广电媒体的优势,因此其产业价值链的基础在内容整合和平台运营,二者相互影响、互动互通。在内容和平台的基础上,广告仍然是保证整个产业持续发展的利润源泉和前进动力。

内容整合。整合力是衡量未来媒介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整合力是指媒体在出售信息产品之前对信息的生产、获取和重构三个环节进行

上一篇:播客“洋”流全接触 下一篇:风投催化第三轮互联网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