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夹缝中求生存

时间:2022-10-29 11:50:25

武侠剧是人们接触最早的电视剧类型,港版《霍元甲》、《射雕英雄传》成为一些人心中无法复制的青春记忆。但武侠剧这种脱离现实,仅供娱乐的电视剧类型因无力承担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被长期忽视。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港台武侠小说及港台影视作品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武侠作品几乎成了中国符号的象征。在这种情境下,第五代导演们纷纷拍出了自己心目中富含文化表征的武侠大片,从而也带动了电视剧的“宏大”武侠时代。

一、中国内地武侠电视剧概念厘清

本文所指的中国内地武侠电视剧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或联合制作,体现了中国传统侠义文化,通常是根据武侠文学改编,以“江湖”为故事背景,用较为虚幻的手法塑造拥有“器”“术”的侠客或义士,表现遵从“义”的他们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内心的冲突,以及善恶二元力量冲突的作品。

武侠电视剧,顾名思义是有“武”有“侠”的作品。韩非子在《五蠹》中提道:“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侠即“有武之侠”,是具有武力即侠义精神的“侠客”或“义士”。“古装喜剧”和“历史剧”与武侠剧有相似交叉的地方,但本质上是不同的。虽然武侠剧表现的都是民国及民国之前的所谓古装剧,而且有“搞笑”和“无厘头”的成分贯穿其中,似乎也是“古装喜剧”,但其与之存在的本质差别,是有“武”有“侠”。例如《还珠格格》、《刁蛮公主》之类,其中虽然有“武”打的场面,却没有“侠义”精神的输入,是一群小儿女的情感悲欢离合的爱情喜剧,因此只能称作为“古装喜剧”。

二、曲折中求发展――中国内地武侠剧的创作发展

1.政治语境下的文化生产――小规模的试验期。

内地武侠电视剧的发展比起香港武侠剧起步较晚,高鑫、吴雅秋在《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中提到,1958年到1981年间没有生产一部反映历史上帝王的电视剧。究其原因,主要是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造成的结果。

从文学上讲,上世纪80年代初期,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大师的主要作品都已完成,纷纷传入内地;1984年1月举办了第一届中日交流活动,这一切都在召唤着武侠电视剧的出现。于是,1983年、1984年出现了《武松》、《杨家将》等根据民间传说和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作品,这标志着文学向电视剧这种通俗文化传播方式靠拢。武松、杨家将是家喻户晓的历史英雄,故而中国内地武侠剧是在缅怀历史中借历史剧的东风而兴起的。1986年是中国内地武侠剧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由纪小黑导演的《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在电视台热映,它通过武功高强、经历传奇的保镖的故事框架,再现了侠的匡扶正义、锄强扶弱的精神。这部片子题材新颖,获得极高的收视率,成为不少人童年的记忆。

2.夹缝中求生存的武侠生产――独立制作的发展期。

1994年提出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电视剧创作的宗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弘扬主旋律”的内涵做了界定:“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在这样的主流意识形态下,中国内地武侠剧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因此,此时出产的武侠电视剧很少可以在重大的电视节中获奖,可是一旦推出,还是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1991年出品的《江湖恩仇录》颇具里程碑的意义。它以系列剧的形式,展现了侠士李小刚和向春华与恶势力黑凤凰的殊死搏斗,这样善恶二元对立的结构是武侠片的经典结构,虽然在武术设计上显得稚拙,音响音效有模仿《西游记》的痕迹,结局处理过于仓促和突兀,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部没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在虚构的“江湖”中营造故事的原创型武侠剧。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几部根据新派武侠小说改编的作品,如1991年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浴血狼山》和《多情剑客无情剑》,1994年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同名武侠剧《书剑恩仇录》,以及1995年根据萧逸小说改编的《甘十九妹》和《饮马流花河》。这一时期根据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作品依然广受好评,如1994年的《新七侠五义》和1995年的《白眉大侠》,而1998年的《真命小和尚》更是开创了武侠片跨国际合作的先河。

3.新世纪的“主旋律武侠大片”创作――大规模合作的兴盛期。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体系还不完备,很多导演没有电影拍,为了生计,不得不转而拍电视剧,这些电影导演的加入无疑使武侠剧的创作融入了电影的元素。例如在国际上获得无数奖项的黄健中拍摄了武侠剧《笑傲江湖》,周晓文拍摄了《天龙八部》。

港台导演纷纷来到内地拍剧,港台地区,以及韩日的演员也纷纷跨界淘金,例如香港导演李惠民在内地拍摄了《长剑相思》,王晶拍摄了《雪山飞狐》和《小鱼儿和花无缺》等,港台演员林志颖、钟丽缇等出演了内地版《天龙八部》,韩星车仁表、蔡琳分别在中国出演了《四大名捕》和《杨门虎将》。这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无疑给武侠电视剧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央视版的主旋律武侠大片外,其他版本的武侠剧也深受好评,例如出演过陈家洛和乾隆等角色的郑少秋饰演乾隆皇帝的《书剑恩仇录》,王新民的《马鸣风萧萧》、《连城诀》,等等,表现十分抢眼,其主题也向家国兴亡的主流意识形态靠拢。总之,21世纪是内地武侠剧蓬勃发展的时代。

温瑞安曾说:“武侠要在政治的夹缝中求生存。”由于政治、文化语境不同,曾在香港盛极一时的武侠电视剧在内地的发展显得步履维艰,但只要使其在政治的夹缝中保有原有的精神内核,则中国内地武侠剧大有可为。

上一篇:留学生汉语颜色词词群习得初探 下一篇:古希腊神话对英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