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

时间:2022-10-29 11:48:42

【前言】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近年来,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最大变化就是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传统图书馆十分强调吸引更多的读者到物理的图书馆中来,利用馆内的资源和服务。但是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带来的是用户需求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大改变,用户与物理的图书馆越来越疏远。越来越...

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

[摘要]从泛在图书馆的角度认识今天的图书馆服务,提出必须从基于物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转变为基于用户的学科服务。为此,学科化服务需要确立如下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从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到用户的学科馆员;从以利用图书馆为目标到以利用信息和知识为目标;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工作;从信息中介到科研合作伙伴;从提供资源利用的指导到充当用户的信息环境顾问。

[关键词]泛在图书馆 学科化服务 学科馆员

[分类号]G250

1 泛在图书馆的概念与特征

1.1 “泛在图书馆”的出现

近年来,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最大变化就是从以图书馆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传统图书馆十分强调吸引更多的读者到物理的图书馆中来,利用馆内的资源和服务。但是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带来的是用户需求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大改变,用户与物理的图书馆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在本地、在桌面、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当今的图书馆为适应这样一种变化,正在突破图书馆围墙的限制,将服务延伸到任何有用户的地方,通过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的服务,模糊和淡化图书馆的传统边界,创建一种预示未来发展前景的“泛在图书馆”。

英语中ubiquitous一词的涵义是“无所不在、普遍存在的”。泛在图书馆的基本涵义就是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是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即用户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得图书馆的服务。国外也有人将泛在图书馆称为渗透性图书馆(pervasive library)或弥散式图书馆(diffuse library)。“泛在图书馆”(ubiquitous library)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词汇。根据对LISA的检索,1995年,NeaI Kaske在“泛在图书馆在这里”的文章中提到“泛在图书馆的梦想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图书馆”。1995年,Charles B Lowry在一篇文章提出,使用“虚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能准确地描述图书馆正在发生的变化,建议使用更好的一个词――“泛在图书馆”,而该词已经在马里兰大学图书馆使用一段时日了。

未来图书馆发展的理想模式应该是泛在图书馆,它是未来图书馆存在的重要型态和发展模式。w.P.Lougee认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角色是处在前所未有的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开放范式与模式的发展、泛在图书馆的出现。日本的Toshiro Minami认为图书馆在变化,下一阶段的图书馆就可能是泛在图书馆。美国的LiLili在2006年国际图联大会上呼吁“建立21世纪的泛在图书馆”。

“泛在图书馆”的意义不在于提出了一个概念,而是揭示了图书馆存在的本质和未来前景,其意义是深远而非同寻常的。它彻底了图书馆服务只面向到馆用户的限制,而是无缝地、动态地、交互地融入用户的过程之中,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一切有用户存在的地方,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本质和社会使命。正如Andrew Albanese所说,“当前的挑战在于拓展我们对学术图书馆服务的思维定势,将服务延伸到图书馆的围墙以外”。

1.2 泛在图书馆的特征

我们对泛在图书馆的认识还刚刚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服务模式的不断深化,泛在图书馆将表现出更加广泛的特征,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从国内外现阶段对泛在图书馆的认识,泛在图书馆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

1.2.1 泛在图书馆应是基于网络的和24×7的 只有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各种异构的虚拟集成才能消除资源孤岛,使泛在的资源在获取、组织、检索、存贮、传递与传播方面实现共享,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提供对信息随时随地的利用,不受叫间、地点的限制。没有泛在的网络环境,就不能实现全球式的分布协作。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泛在图书馆是一个高度技术依赖型的知识环境,因特网和万维网是泛在图书馆存在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正是因为依托于网络平台和各种先进的技术,泛在图书馆在资源与知识的获取、组织、检索、存贮、传递与传播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泛在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动态的、无缝的、交互式的信息传递与传播方式,用户感受到的是最方便、快捷、无障碍的服务模式。从服务的载体形式来看,泛在图书馆通过多载体形态、多种动态渠道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泛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传播终端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还可能通过平板电脑、PDA(个人数字助手)、掌上电脑、高清晰发电视和手机等一切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置设备,极大限度地体现用户获取信息途径的泛在性。即使是到物理的图书馆,图书馆借助于FRID(射频识别技术),用户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查找或借还图书。

1.2.2 泛在图书馆更加体现图书馆的本质和功能 图书馆无论以何种犁态存在,其本质都是为用户服务,而无论用户在哪里。图书馆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需要。图书馆无论怎样变革,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适应用户的需要,以更好的方式为更多的用户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在印本时代,人们所创造的流动书车、送书上门,在网络时代,人们所建立的数字图书馆,都在突破和延伸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领域,但无论在理念上、程度上、还是型态上,都不能与泛在图书馆相提并论。

在理念上,泛在图书馆强调服务的无处不在。有用户的地方,就应该有图书馆的服务,可能在物理的图书馆,可能在用户的实验室,也可能在用户的虚拟社区。从程度上看,泛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用户对信息的查找、信息的获取以及信息环境的建设的需要。从型态上看,泛在图书馆可以是隐性化的,完全处于后台。它不强调实体,而是无形的、完全嵌入到用户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甚至嵌入到日常生活中,用户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2 面向泛在图书馆、基于用户的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而推出的一种贴近用户一线的新的服务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按照文献工作流程组织科技信息的方式,而是按照科学研究的学科、专业、项目、课题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使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学科化服务以新一代的学科馆员为纽带,通过网络、电话、到研究所、到课题组、到现场、到虚拟社区的服务方式,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用户群中,融入用户的科研过程中。因此,学科化服务渗透着泛在图书馆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学科化服务就是在创建泛在图书馆,是泛在图书馆功能的体现。从泛在图书馆的要求出发,必须从基于物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转变为基于用户的学科化服务。学科化服务需要我们在理念、态度、流程和系统上明确和确立与泛在图书馆相适应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2.1 从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到用户的学科馆员

传统学科馆员的服务往往是从图书馆的业务出发,工作重点常常是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服务,如收集、整理、评价某个学科的网络资源并建立链接导航,为对口用户提供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培训,帮助对口用户进行相关信息的文献检索等。他们的服务通常是以“本地化”的到馆服务为主,是一种单向被动的信息服务模式,因此称之为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而泛在图书馆的环境下,“学科化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使信息服务从基于图书馆端的系统过渡到基于用户端的系统,从作为第三方系统过渡到成为具体科研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科馆员的服务定位与服务模式发生转变。学科馆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大量的、散漫的信息整合成集成的知识体系,将用户从“信息富有”而“知识贫穷”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主动地深入到科研用户之中去,伴随在科研用户左右,随时为科研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学科馆员以满足科研用户的需求为最终服务目标,通过泛在的服务方式为科研用户提供学科化的知识服务。

2.2 从以利用图书馆为目标,到以利用信息和知识为目标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背景中,科研用户的信息行为已不再是纯粹地以图书馆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为目标,他们更需要的是从不同渠道、利用不同方式获取泛在于各种载体之上的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信息与知识。他们的信息行为从单一地以利用图书馆为目标,转变剑以利用广泛存在的信息和知识为目标。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界线越来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呼唤泛在图书馆这样的超越时空的服务机制。

从学科馆员的角度来讲,作为用户信息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学科馆员不能单纯地从图书馆角度出发,将某一个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简单地推介给用户。学科馆员的任务不是推销(marketing)某一个图书馆,而是要将泛在的信息系统化、知识化,并通过无所不在的服务模式帮助用户构建用户需要的信息环境。例如I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在重视到馆的服务,为用户建立“研究生学习交流室”(informationcommons)的集成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还为不到馆的用户提供“服务到人”的学科馆员服务,责任到所、服务到所、考核到所;同时,还将用户培训的课件放到“空中课堂”,在“科苑星空”建立图书馆专版。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户可以无缝地、“一站式”获取本馆的资源、本系统的资源、第三方资源和网络资源。用户无须关心复杂的信息来源,无须关心复杂的检索策略,无须关注经济和技术限制,而置身于一个个性化定制的信息环境中,将资源与服务与用户的科研环境有机嵌接。

2.3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工作

传统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模式决定了他们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独立服务于各自的学科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越来越明显,信息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科研用户对专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然,这种各自为战的工作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用户深层次、跨学科领域的信息需求。以此信息环境为背景的泛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应该是一个具有新的组织结构、在功能上相互协作的团队式工作模式,只有这种工作模式才能形成以各种类型人员和部门结成的服务网络,体现泛在图书馆24×7的服务特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为科研人员提供跨地区、跨学科领域的系统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这种团队式的工作模式包括学科馆员之间的协同、不同部门间的协同、不同图书馆间的协同、总分馆间学科馆员的协同及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协同。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自2006年3月组建后,其组织结构及服务模式正逐渐体现泛在图书馆的特点。目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由总馆(北京),三个分馆(兰州、成都、武汉),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国30多个城市100多个科研院-所。这种网状的组织结构使得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服务机制覆盖了各个地区、各个领域。而其在此组织框架的基础上依靠各种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协同,相继推出9 9(每周7天、每天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全天12小时)的原文传递、9-9(每周工作日上午9点到晚上9点全天12小时、周末每天6小时)的实时参考咨询;在馆际互借方面,也积极建立了与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全国农业图书馆、全国地质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并逐步扩大京内外借阅的范围。

2.4 从信息中介到科研合作伙

过去,学科馆员扮演着信息与用户之间的中介的角色,在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与用户的需求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起到图书馆与用户之间联络员的作用。泛在图书馆环境下的学科化服务,要求学科馆员仍然要保持信息中介的角色,将广泛存在的、无序的信息进行提炼、组织、加工,提供给用户使用。但同时更要以科研合作伙伴的角色深入到科研一线,面向重点科研用户,主动与科研用户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科需求,密切跟踪学术研究动态与学术前沿,利用信息分析工具,对学科发展现状、比较研究和发展态势等经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给用户,作为其确定科研战略的重要依据。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就提出了两个“一部分”的论点:文献情报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图书馆员是科研人员的一部分。这一直是图书馆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从泛在图书馆的角度看,用户能始终不弃,将学科馆员作为其科学研究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必须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并将这种服务渗透到课题预研、课题申请、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课题结题、课题评奖以及社会影响评价等科研的各个环节,提供融入科研过程的全程式知识服务,为其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有效的知识环境构建。

2.5 从提供资源利用的指导,到充当用户的信息环境顾问

提供对资源利用的指导,开展用户信息素质教育,一直是学科馆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科馆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向用户讲解图书馆使用方法、文献检索与利用技巧等。在信息资源数量剧增,信息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的形势下,用户常常是不知所措、无能为力。学科馆员作为专业的信息服务人员,应充当用户信息环境顾问的角色,为用户应对信息环境的变化和更好地驾驭信息环境出谋划策和提供指导。这是学科馆员和图书馆的新职能,超越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界限,但它是用户所需要的,学科馆员责无旁贷,社会中也没有人比学科馆员更适合履行这一职责。

学科化服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支撑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而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用户不仅要关注科研课题本身,而且还要关注影响其科研过程和效益的多方面因素,比如学术出版的发展与变化、向国内外科技期刊投稿的策略与技巧、作者的个人知识产权、支持科学研究的各种新的工具等等。因此,学科馆员要向科研人员介绍国内外期刊的投稿指南,使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速度最快、效果最显著地得到发表。要向用户介绍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和机构仓储(institutionalrepository),并阐明用户在自有知识资产方面所享有的权利,保障用户及所在机构合法、合理的权益。学科馆员还要善于教会用户使用各种方便、高效的信息工具(如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等),提高科研用户的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与过去主要面向到馆用户提供服务的传统服务相比,直接融入用户过程的学科化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这种学科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泛在图书馆理念的渗入,打破了图书馆服务的物理馆舍的限制,提供了一种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服务,为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赋予了新的契机、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正在推出的学科化服务,通过学科馆员下所到利研一线提供直接的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某种意义上是在创建一个无所不在的泛在图书馆,将泛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应用到服务过程当中,提供一种无缝的、动态的、交互式的服务模式。从泛在图书馆的角度认识学科化服务,不仅需要在理念上确立新的服务思想,而且在服务策划、服务组织、服务机制、服务能力、人员队伍建设上,都需要运用泛在图书馆的思想指导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从传统图书馆真正完全转变为泛在图书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具有泛在图书馆理念的学科化服务受到科研人员的普遍欢迎,充分证明泛在图书馆和学科化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市土化模型:高阶因子结构与测... 下一篇:上海情报学硕士教育发展现状调研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