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9 11:34:09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500μ g肌肉注射 每日1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改良黄芪桂枝五物汤内服、熏洗。疗程均为4周。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黄芪桂枝五物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0-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发生率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其患病率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1]。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西医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临床上除了强调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外,只有口服或者静滴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此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内服、熏洗治疗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临床症状及体征、电生理检查均符合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2]:(1)有明确的糖尿病史;(2)神经病变出现于糖尿病诊断时或之后;(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临床表现相符;(4)具备以下6项中的至少2项,即:①温度觉异常;② 尼龙丝检查,足底感觉减退或消失;③ 振动觉异常;④踝反射消失;⑤ 神经传导速度至少有2项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1.2治疗方法

1.2.1基础治疗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方案,即控制饮食、运动及糖尿病健康教育,血糖控制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标空腹血糖

1.2.2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500 ug每日1次 肌肉注射,4周为1疗程;

1.2.3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口服,每次150 mL,每日3次,处方:炙黄芪60 g,桂枝15 g,芍药20 g,桑椹15 g,丹参15 g,川芎10 g,鸡血藤30 g,银花藤30 g,生姜3片,大枣3枚,炙甘草6 g。加水2000 mL煎30 min,滤出药液,先以药液熏洗患肢,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浸泡患肢,每天1剂,分早晚2次,每次30 min。

1.3观测指标在患者人院后采集病史,记录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神经肌电图,记录左右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1.4疗效标准参照《实用内分泌学》[3]。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MNCV和SNCV传导速度增加5 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深浅感觉较敏感。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减轻,MNCV和SNCV传速度较前增加5 m/s以下;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深浅感觉及肌电图无变化。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治疗结果

3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的多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引起感觉丧失、足溃疡、坏疽甚至截肢等,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其主要为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NGF)缺乏等。另外,自身免疫因素、维生素缺乏、遗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DPN的发生有关[4]。西医治疗DPN均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补充维生索、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止痛等对症处理,多用弥可保、前列地尔、依帕司他、硫辛酸、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针对性较强,但作用相对比较单一,所取得的疗效有限。

中医虽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名,但分属于中医“消渴”、“痹证”、“痿证” 等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消渴病日久,气阴两虚、络脉瘀滞、筋脉失养所致。虚和瘀是本病最大的两个特点,与中医“久病必虚”、“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理论相吻合。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提出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补虚,温阳祛风治疗血痹。改良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亓鲁光教授的经验用药。本方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阳行痹为大法,临床使用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方中大剂量炙黄芪,味甘,性微温,为补气之上品,故为君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的主要成分黄芪皂甙有一定的抗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小鼠血糖[5~6],且有扩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增强肌肤的营养,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7]。伍以辛甘,辛温之桂枝,温通经脉,通阳行痹,君臣相配,益气通络行痹。合以芍药和营理血;生姜助桂枝通阳行痹,另与大枣合用调和营卫,桑椹养阴生津,丹参、川芎合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配伍鸡血藤、银花藤通络行气除痹;以上诸药相和,温、补、通、调并用,共奏益气养阴,通阳行痹之效。“外治之理即为内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中医治疗痹证,痿证,痈疽,汗证等除常用于口服中药外,常用于煎水熏洗疾患部位,亦即泡洗手足以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理论依据之所在。中药熏洗疗法,通过温度、机械和药物的作用足部反射区,引起皮肤和患部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且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易于被患者接受[8]。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师协会内分泌医师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2009年版).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

[3]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2.

[4]赵衍,余江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21(3):264-267.

[5]喻正坤.黄芪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1995,(2):23-28.

[6]赵克然,杨毅军,曹道俊.氧自由基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569-583.

[7]马兰.养血润肤饮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6):375.

[8]孟庆贺,陈继玲.博可保联合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8):675-676.

(收稿日期:2014-01-26)

上一篇:面瘫辨证施护 下一篇:黄芪建中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大鼠mt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