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主旋律――听课

时间:2022-10-29 11:13:53

学习的主旋律――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听课很重要,而会听课则更加重要。看一看下面这些成功学生是怎样听课的,对比一下你和他们听课的方式,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或许你的听课效果就会改善很多。

主人公之一:李全。高考总分:659分。清华大学电机系99级学生。(E-mail:liquan99@nails.qinghua.省略)

观点:认真听课可以弥补知识漏洞。

认真听课会帮助你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帮你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其实,一般学生对高中或初中的知识都能掌握百分之八十以上。尖子生和普通同学的一个区别就在于,能否及时弥补知识上的漏洞。而那些漏洞往往是理解这个知识点的关键,是联系知识点的枢纽。只有补上这些漏洞,才能更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点,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不能看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并分析出题中的未知条件,就全靠它了。这才是在考试、做题时深刻理解题目、答为所问的根本。

以我为例,高一时,我的物理成绩只有60分多一点,而高考时,我的物理成绩达到了满分150分。这就是用心听课,消灭知识漏洞的结果。

主人公之二:李通。高考总分:659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1级学生。(E-mail:)

观点:听课的关键是能时刻跟上老师的进度。

时刻跟上老师进度的前提是做好充分的预习。我从初二就开始这么做,认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和预知本节课将要进行的内容,能让我时刻跟上老师的思路。再通过积极思考,就能轻松地掌握新知识了。

主人公之三:赵志强。高考总分:647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02级学生。(E-mail:zqzhao.省略)

观点:不同学科的听法不同。

如果是理科的课程,我会边听边想:为证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的讲解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果是文科的课程,比如政治,我会注意听清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观点与社会现象的结合。而历史课则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和影响,以及那些必记的年代。总之,不同学科要有不同的听法。

另外,我还有个体会:老师的讲课风格存在差异,作为学生不要过多地受影响。有的老师讲课风趣,有的逻辑性强,还有的讲课信息容量大。总之要善于边听、边分析、边归纳。打个比方,老师这节课讲了100句话,你就要分清楚哪些是结论性语言,哪些是说明性语言,哪些是过渡性语言,这些语言之间的关系如何,重点要记住哪几句等等。

主人公之四:邱洪敏。高考总分:600分。人民大学社会学系02级学生。

观点:上课时应在脑海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老师授课是有明确的目的和策略的。例如,老师的问题有的是在帮助我们唤起记忆,有的是在引导我们朝某一结论思考,有的是在进行某种提示。但是,老师也有可能记错或混淆知识,甚至会由于思考得不够深入而导致对某一问题持有错误的观点。因此,我在听课时习惯在脑海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上课走神的情况大大改善,而且还能促使自己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以获取问题的答案。一堂课的内容提炼出来很可能就聚焦在一两个点上,以它们为核心进行扩散性思考,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什么?老师(或同学)说得对吗?为什么是对的或者错在哪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索方式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供我借鉴,知识也在我心中逐渐系统化了。

当这种思维成为一种习惯以后,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有一种“不轻信”的态度。在如今这样一个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竞争和变化都日趋激烈的时代,用主动的辨证思维去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主人公之五:金怡。高考总分:619分。北京大学德语系99级学生。(E-mail:Fische@163.省略)

观点:积极回答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听课方式。

上课的时候我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获得知识不仅快而且掌握牢固。比方说上数学课,当老师讲解一道题目时,我不仅认真听讲,同时还积极思考有没有别的做法。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我就会向老师申请到黑板前讲给同学听,这样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锻炼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表达能力都非常有好处。

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接受和吸收知识,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性。但是这并不容易做到,无论是谁,刚开始都会感到不好意思,没信心,但是只要你鼓足勇气,老师就一定会鼓励你,同学也会对你刮目相看。有了自信以后,上课就能经常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听课就会变成有乐趣的学习活动了。

(请关注下期话题:记忆的好助手――五花八门的笔记)

上一篇:英语短文填空题应对方略 下一篇:上课走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