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背外侧综合征4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时间:2022-10-29 10:35:11

【前言】延髓背外侧综合征4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 2 临床表现 本组42例患者中, 急性发病36例, 6例为亚急性发病。首发症状为眩晕或头晕者40例, 1例交叉性感觉障碍, 1例顽固性呃逆。临床表现为眩晕或头晕40例(95.2%), 交叉性感觉障碍32例(76.2%), 恶心呕吐31例(73.8%), 呛咳及吞咽困难30例(71.4%),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4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延髓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将4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或头晕、交叉性感觉障碍、恶心呕吐、呛咳及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声音嘶哑、眼震、霍纳征、眼震等。MRI可显示延髓背外侧和/或小脑病灶。38例患者MRA检查21例(55.3%),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椎动脉病变或先天变异。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MRI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学支持 。

【关键词】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MRI;MRA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在1895年由Wallenberg首先报道, 故被称为Wallenberg综合征。该病是由于椎动脉颅内段远端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延髓背外侧区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综合征, 是脑干梗死的常见类型。小脑后下动脉是椎动脉解剖变异最多的分支, 因而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现将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4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共收集到2008年4月~2013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且临床资料较完整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42例, 所有患者从发病到入院均在一周以内。其中男31例, 女11例。患者年龄51~78岁, 平均66.7岁。既往患有高血压32例(76.2%), 糖尿病23例(54.8%), 高脂血症22例(52.4%), 脑梗死8例(19.0%), 心房颤动3例(7.1%), 心肌梗死2例(4.8%)。有吸烟史24例(57.1%), 酗酒史10例(23.8%)。

1. 2 临床表现 本组42例患者中, 急性发病36例, 6例为亚急性发病。首发症状为眩晕或头晕者40例, 1例交叉性感觉障碍, 1例顽固性呃逆。临床表现为眩晕或头晕40例(95.2%), 交叉性感觉障碍32例(76.2%), 恶心呕吐31例(73.8%), 呛咳及吞咽困难30例(71.4%), 共济失调28例(66.7%)。声音嘶哑26例(61.9%), 霍纳征23例(54.8%), 眼震22例(52.4%), 顽固性呃逆6例(14.3%), 偏身感觉障碍3例(7.1%), 周围性面瘫3例(7.1%), 复视2例(4.8)。

1. 3 影像学资料 所有42例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仅3例提示脑干梗死, 故于入院第1~8天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42例患者的MRI显示延髓背外侧斑点或条索状长T1长T2信号, 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 11例患者同时伴有小脑梗死。38例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 病灶同侧椎动脉狭窄8例(21.1%), 病灶同侧椎动脉闭塞5例(13.2%), 病灶同侧椎动脉纤细4例(10.5%), 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7.9%), 病灶对侧椎动脉纤细1例(2.6%);正常17例(44.7%)。

1. 4 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脱水、降纤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调脂、活血化瘀及并发症治疗。

2 结果

39例患者预后良好, 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完全自理。3例病情进展, 梗死面积扩大, 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最终死亡。

3 讨论

椎动脉起自右无名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分为四段, 第四段(V4)为颅内段, 仅有V4段发出分支向脑干和小脑供血。小脑后下动脉自椎动脉外侧分出, 其近端主干向延髓外侧供血, 其远端分支内支与侧支供血给小脑的下部, 并与同侧小脑上或前动脉有吻合支。小脑后下动脉的解剖变异多, 还可从基底动脉分出, 其延髓分支可分布到面神经和听神经。椎动脉也可直接向延髓背外侧供血, 故椎动脉V4段和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近端闭塞均可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 2], 从而引起如下典型的临床症状:眩晕、眼震(前庭神经核受累);交叉性感觉障碍(累及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脊髓丘脑束);病灶同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或小脑受累);病灶同侧霍纳征(网状结构中的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声音嘶哑、呛咳及吞咽困难(疑核受损)。本组病例中有眩晕或头晕者占95.2%, 交叉性感觉障碍占76.2%, 另外超过50%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呛咳及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声音嘶哑、霍纳征、眼震等典型症状, 有利于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然而, 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的延髓穿通支闭塞则仅表现出部分症状[1]。同时由于血管变异的存在, 还可出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病灶侧三叉丘系及对侧脊髓丘脑束受损)、周围性面瘫(病灶大或在延髓上段累及邻近的面神经核或面神经纤维)、复视(可能与前庭神经核受损有关)、呃逆(呼吸中枢受累)等少见症状, 使临床表现复杂化, 给该病的及早诊断在带来困难。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多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形成、动脉源性或心源性栓塞引起,少见病因有延髓出血、脊髓血管畸形、动脉瘤、巨细胞动脉炎及椎动脉夹层等[3] 。本组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史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 支持动脉粥样硬化是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本组4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CT阳性率虽低(3/42), 但CT对除外延髓出血有重要价值。所有患者的MRI均显示延髓背外侧部异常信号, 说明MRI可准确及时地发现延髓及小脑病灶, 明确诊断, 尤其是DWI可发现早期缺血病灶, 为临床医师及早确诊, 积极治疗争取时间。

过去认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 本组38例患者的MRA 检查发现21例(55.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椎动脉病变或先天变异, 提示椎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源性栓塞可能是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与有关文献相一致[1, 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预后较好, 少数病例可进展恶化。因此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 包括采取溶栓、抗凝等措施, 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德新.哈里森临床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17-218.

[2] 胡伟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900 问.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550-551.

[3] 刘昊,阚泉,李世英.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26 例临床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11(8):1171-1172.

[4] Kim J S.Pure lateral medullary infarction: clinical-radiological correlation of 130 acute, consecutive patients. Brain, 2003,126(8): 1864-1872.

上一篇:1129例体表淋巴结结核针吸病理标本抗酸染色涂... 下一篇: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