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教材新仪器装置 拓展研究整理新高考

时间:2022-10-29 09:53:33

重视教材新仪器装置 拓展研究整理新高考

摘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这是高考试题命题的原则。研究近几年各地的新课改区高考试题,大部分的实验题有的直接来源于教材,有的还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新课程改革后,教材中新增了有些新仪器、操作和实验,这为高考实验题的命题提供了很好的新的素材,必须引起各位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重视。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挖掘和拓展教材新仪器和实验。

关键词: 教材实验 新课改 仪器装置 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增加”的新内容也有被“删减”经典知识 。对于已被删减的内容,教师应放心大胆地抛开,不用顾及原教材中有多重要,而对于新增加的内容则一定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其中的《实验化学》新增了许多新的实验操作,如层析、热过滤等,也增添了不少新知识。这些新增的知识、操作和实验为高考实验题提供了很好的新的素材,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

一、新教材新增的操作

①针筒的使用②减压过滤、热过滤的基本原理、特点、方法器的组成及操作关键,与普通过滤相比有何异同点?有何优点?③层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操作(支持物、固定相、流动相、显色反结晶―――大晶粒生成的条件,④倾析法,⑤电子天平的操作方法。

二、在新课改的高考中考查

这些新增的知识、操作和实验在新的高考试题中已经出现,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例如1:2008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的26题就是利用注射器来考查实验的创新能力.

例如2:2009年福建卷25题【实验二】―――探究镀锌薄铁板上锌的质量分数和镀层厚度该考题几乎就是《实验化学》中“镀锌片厚度的测定”这一实验的重现。

例如3:2010年浙江卷的第27题的实验装置图更是直接来源于“实验化学”的减压过滤

三、巧用针筒改进实验

新教材在实验中出现新的实验仪器和新的实验装置, 教师若能适当地整理和拓展这些新仪器,新装置的使用原理和用途,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针筒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在化学实验装置和习题中出现的越来越多,老教材中没有一个实验用到了针筒,而在新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中多次次出现了针筒: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锌与硫酸反应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等。

(1)研究针筒在实验中的应用

①如何检验这些装置的气密性?

②针筒的活塞是推进去还是拉出来,速度是快些好还是慢些好?

③用针筒有哪些优点?(针筒不仅具有刻度,能造成一个封闭体系。运、用针筒进行化学实验,它具有一般化学仪器所不能代替的特点:仪器的微型化、试剂的微量化、实验的创新性和绿色化。尤其涉及气态物质、假如气体有毒的话,还能消除其对空气的污染,提高实验效果)

④根据针筒这些优点,思考针筒可以取代哪些仪器的用途?

⑤探究还有哪些书本中出现的实验也可在设计中应用针筒,而且能取得比书本中更好的效果?

这样的设计可以将一种实验仪器的通途和用法挖的很透彻,学生不仅掌握了针筒在书本实验中的用途和用法,还可以拓宽思维,在一些习题中、考试中灵活应用。

(2)用针筒改进课本实验

①.减压过滤

比如减压过滤的实验要减小瓶内的压强,用水龙头不仅不方便,效果也不太好,如果改用一个大针筒进行抽气,不仅方便,效果明显,也可增加学生对针筒在试验中的应用的认识。

②.用氨气做喷泉实验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演示实验,该实验操要求预先收集好氨气,由于氨气易扩散,容易造成污染,我们完全可以改进,利用针筒,将实验改进成将氨气的制备和氨气的喷泉实验结合在一起:将生石灰放入针筒内,用另一针筒吸入浓氨水,将浓氨水注入到针筒内,从而收集一针筒氨气;再将吸有一定量酚酞试液的针筒的针头刺入含有大量氨气的针筒内。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针筒不需干燥,适合学生的分组实验使用 。

③.Fe(OH)2的制备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很难观察到理想的实验现象,白色沉淀中往往夹杂着灰绿色,几乎分辨不出。教材由此要求学生推理出氢氧化亚铁很不稳定,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这难以使学生信服,影响了学习效果。此实验若采用针筒来完成,则效果明显:首先用甲针筒吸入约10mlFeSO4溶液,并将针头插入胶塞封闭。 然后将乙针筒吸入的约10ml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推入甲针筒中,最后拿掉乙针筒,将甲针筒活塞左移,吸入一定量空气,可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又变为红褐色的现象。

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材中对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没有实验,不利于学生形成直观的思维。同时教材中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演示实验又要用到NO2和N2O4,因此可用针筒将两个实验一起设计,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用一支针筒(50ml或更大些的)吸入约30ml二氧化氮和四氧化氮的混和气体,并将针头插入胶塞封闭,将针筒活塞反复往里推和往外拉,可以观察到随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当活塞往里推时,混合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又逐渐变浅。这必然是由于针筒内体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增大,浓度也增大,颜色变深。由于化学平衡向着生成N2O4的方向即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因此混合气体的颜色又逐渐变浅了。);将针筒分别浸入热水和冰水中,请学生仔细观察两次实验中的针筒内气体颜色的变化,并通过与原针筒内颜色相比,说明二氧化氮双聚成四氧化氮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通过这些实验的讨论,说明教材中的实验方法也不是十分完美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 逐步培养了学生改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其实很多仪器都可以进行这样类似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相当有效的。

总之,实行新教材改革后,立足于教材实验,重视教材实验,对教材中新增的新仪器、操作和实验为载体,进行充分利用、挖掘和拓展。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敢于对教材知识,实验方案进行质疑、大胆提究假设,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方案的探究设计。从而,创造性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创新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万华 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实验部分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8日

[2] 翟新民 对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思考 中学化学教与学2010 .5

上一篇:如何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