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连锁:美丽故事后的风险

时间:2022-10-29 09:50:25

消费连锁:美丽故事后的风险

在消费连锁的投资热潮中,既有PE成功投资百丽、小肥羊等美丽故事,也有PPG、ITAT等遭遇滑铁卢的昔日明星。这些失败案例反映出消费连锁模式有共同的风险点,投资者可以围绕“加减乘除”法从四个指标考察企业,排除风险,发掘长期投资机会。

近年来,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针对同一类商品,投资销售渠道比投资制造赚得多。比如,2007年5月,卖鞋的百丽国际(01880.HK)在香港上市,发行市盈率31倍;2009年12月,做鞋的匹克体育(01968.HK)上市,发行市盈率仅9倍。2007年10月,卖运动服装的中国动向(03818.HK)上市,发行市盈率是15.4倍;而2009年6月,生产运动服装的361度(01361.HK)上市时,发行市盈率仅8倍。即使到了2010年1月,以渠道销售为主的百丽和中国动向市盈率分别为37倍和20倍,而以生产为主的匹克和361度市盈率分别只有18倍和12倍。

做鞋的不如卖鞋的、做服装的不如卖服装的赚钱,反映当下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对这两类商业模式给出了不同的定价。也许这会让匹克体育和361度的老总感到郁闷,但在中国消费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连锁模式毋庸置疑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当然,这一领域也吸纳了嗅觉灵敏的PE的大笔投资。不过,在最近几年消费连锁的投资热潮中,我们既见到了PE投资百丽、小肥羊等企业的成功故事,也目睹了PPG、ITAT等明星遭遇滑铁卢的全过程。消费连锁故事美丽,风险也不小,投资者需要格外小心。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消费连锁的魅力

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高度关注,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爆发出勃勃生机。在中国改革的前20年,国人都忙于辛苦工作,把中国变成世界工厂,近十年,随着中国逐渐拥有了世界最庞大的民间储蓄和外汇储备,国内消费潮也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人似乎还成了最有钱的消费群体,无论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还是香港的海港城,都有排队购买LV包的中国人身影。中国的消费时代才刚刚起步,从国际比较看,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一直稳定在68%,而中国由于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GDP增长,这一比例还从2005年的38.7%降到2009年的36.1%(图1)。在提振消费和内需的大趋势下,消费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与此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已经迎来30年来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主题从上世纪80年代的解决温饱、90年代的家电,发展到2000年以来的住房、汽车、教育和旅游。伴随这次升级,尤其是新生代日益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消费的产品、内容和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已经发育成熟的连锁企业,正成为消费渠道的主流模式。从餐饮到酒店,从零售到百货,从医疗到教育,连锁已经渗透到中国人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消费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连锁模式易于快速复制又能抵抗经济周期,因此,投资消费连锁行业近年成为PE界的时尚,歌力思、汉庭、俏江南、千禧之星,越来越多的公司获得了PE的投资,美邦、七天、湘鄂情、小肥羊,众多的公司成功实现IPO,为PE带来了不菲的回报。根据ChinaVenture的统计,2005-2009年,中国消费连锁业共发生投资案例147起,涉及投资金额 42.08亿美元;同期在海内外IPO的消费连锁企业102家,募集金额共101.省略。

上一篇:房地产调控:刺激政策开始退出 下一篇:拆解企业长青密码:特殊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