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意语文》 感悟幸福教学

时间:2022-10-29 09:49:49

品读《诗意语文》 感悟幸福教学

摘 要 诗意,就是自由,就是深深的幸福感。诗意语文是一种超越风格、超越流派的教学现象。

关键词 品读诗意 感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62-01

“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 这是王崧舟说的。拿到王老师的《诗意语文》这本书,我就迫切地开始寻找着“诗意语文”的答案,慢慢地咀嚼着“诗意”的内涵。于是我便在诗意般的文字里徜徉,默默地感受着大师的智慧与灵性,倾听着大师的精辟见解。语文课堂是诗意的课堂,语文教师也是诗意的教师。真遗憾自己没有足够的底蕴来学习他的诗意语言、诗意课堂。阅读之际,似乎点燃了我教学的激情和欲望。

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追寻理想和回归本色其实是一回事,是对存在本身所作的不同角度的观照和表达。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贵族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也许这些语句还仅仅是现象的描述,带着理想的言说。但静心想想,如果语文教学没有激情,没有理想的追求,那么她必然面容枯槁,人见人厌。常认为只要把语文知识教给他,只要学生会认、会读、会写、会用就可以了,哪曾想到语文中的奥妙无穷。朴素的语言、朴实的风格、其内在蕴含着无穷魅力的诗意,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不仅学习知识,同样能感受到诗情画意,那是何等的快乐,何等的幸福!

什么是诗意语文?诗意语文不是一种教学风格,也不是一种教学流派,而是一种超越风格、超越流派的教学现象。“诗意”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模糊概念,不同的角度可以有着不同的阐释。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致于太抽象。”如果将“诗意”置于每个读者的主体视野,那么对于阅读文本的体验意义却又是无限的。所以,什么时候将诗意语文解释透彻了,什么时候也就宣告了诗意语文的死亡。

我多次聆听了王老师的课,总觉得意犹未尽。纵观王老师的语文课,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多情”融于读。他的课堂中的“读”既有饱含深情的读,也有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既有融会贯通的读,也有出神入化的读,是多姿多彩的读。读中融合了阅读主体的思想、体验、想象、灵性的情,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王老师的课堂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精神生命的永恒存在,也让我真正走近了诗意语文、诗意人生的殿堂。教师与课堂达到了人课合一、融为一体,语文带给了我精神上的震撼。回想我们的的课堂似乎老师缺少了一双发现诗意的好眼睛,失落了一份品味诗意的心情。

2.“举象”中体味。王老师认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干瘪的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他引领着孩子们借助想象成功地实现了由文字到形象,由形象又到语言的转换。这种引领让孩子“见”到了文字背后鲜活的形象,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情境和感触,从而触摸到文本蕴含的真情再现。文字与举象之间的转换才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终追求。

3.文本细读,倾听文本的灵魂。他改用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名言:“慢慢读,欣赏啊!”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愠不路躁,慢慢品、慢慢赏,让文本与阅读主体亲密接触。当你行走在文本的丛林中,看到了潺潺的清流,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嗅到了扑鼻的花香,你的精神得到了震撼。在文本中你看到自己美丽的倒影,真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佛不渡人人自渡”。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注重情感教学,为什么呢?就是以情带读,读中悟情。“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人的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韵味、读的神采。

虽然我知道自己营造不了他那厚积薄发的诗意课堂,但惟有不断加强自身修为,刻苦钻研业务,无限热爱学生,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会生发出来。我想,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去汲取他形成诗意课堂的某个因素,以此来促进自己语文教学的成长。

上一篇:以课堂巧问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新单词呈现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