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29 09:11:06

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摘要]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评价直接关乎于音乐教育质量的高低,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评价方法和积极的评价手段在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注重音乐素养的积淀,用音乐素养的积淀帮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让学生有音乐学习的满足感,同时促进教师对自己课堂评价认识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有效评价 音乐素养 教学能力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评价逐步受到音乐教育者的重视,但通过近年来的课堂观察,发现教师的课堂评价缺少理论依据,评价自己的课堂不准确,或者就没有课堂评价的意识,这样以来对学生的关注度就会降低,这样学生也就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掌握什么,教师也不知道最终呈现在学生身上的音乐素养究竟有哪些;通过各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发现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仍占据主要地位,主要以教师为主,通过乐理知识、视唱、演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造成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死记硬背一些乐理知识,最终对音乐失去兴趣,教师得不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对传统评价的反思和对教师的观察,认为有必要对音乐有效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使音乐教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

1由过去关注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转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

首先我们的执教者和评价者要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和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知识技能是基础,过程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学。我们的教师和评价者需要带着这样的观点观察课堂和学生,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鉴赏和挖掘音乐中的美,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被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等理想的境界所吸引和陶醉,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通过三维目标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形成音乐素养的积淀,能够用音乐素养体验学习音乐的满足感。

2打造“教师+课堂+学生获得”相统一的评价模式

课堂教学中正确的评价方法和积极的评价手段在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注重音乐素养的积淀,用音乐素养的积淀帮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让学生有音乐学习的满足感,同时促进教师对自己课堂评价认识及教学能力的提高。结合三维目标,在每节课的课后教师要观察“学生获得”了哪些音乐知识或者是技能,效果怎样,然后反思自己的“课堂”,原因出在哪里,课堂目标、环节及课堂调控是不是为“学生获得”服务,反思课堂的得与失,通过“课堂”的得与失审视自己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师素养等反面的不足,并通过反思和实践不断提高。

3获得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实践价值

3.1从音乐教学评价的层面指导课堂,注重课堂反馈的实效性。就课堂教学而言,评价总是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就学生获得而言,评价也是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师及时的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改善课堂教学,不仅推动了有效性评价,对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音乐文化素养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2形成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判断依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能有效性的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的音乐学习,因此,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和“教师+课堂+学生获得”的评价模式是判断音乐课堂是否有效性的依据。

3.3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教师反复的对照评价模式进行改进教学,有准备的、与目的执教,有效课堂调控,学生的注意力直指音乐本身,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能力会不断增强,将对音乐的各种感觉不断“内化”,让学生在音乐注意力、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不断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文化内涵。

3.4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和“教师+课堂+学生获得”的评价模式是一次次不断加以改进的过程,一次次研究课堂教学元素,一次次调整课堂教学手段或方式,可以促进教师研究自己,积累反思教材,分享成长经验,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育学的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等都在螺旋上升中不断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教学评价的不断深入开展,相信教师的理论建构和教学能力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会不断增强,我们的音乐课程也将得到推动和发展。

上一篇:浅谈农村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下一篇: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