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外语院校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时间:2022-10-29 08:44:36

国际化背景下外语院校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摘 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各国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外语院校的大学生可以无障碍地接触国外文化信息;其就业方向往往与专业相挂钩,深受世界经济政治影响,因此,认真思考和探索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化;外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对外学术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但同时大量资源信息的涌入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而外语院校学生因其专业特点,更多的接触国外资源和信息,对他国文化有着较强的包容性和融合度,如何做好外语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政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国际化背景下外语院校学生思想特点

1、政治思想复杂,意识淡化,政治行为冷静务实

国际化的发展加速了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各国的意识形态、文化习俗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政治思想的形成。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呈现由整齐单一向复杂多样的转变,从理想与单纯走向现实与成熟,外语院校学生由于专业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外"接触较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学好外语,开阔视野,但同时由于学生社会经验较少、政治敏感性差,又对外来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导致他们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对主流价值观产生质疑,从而出现偏差,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同时由于外语类院校女生比例大,对政治敏感度、关注度较低,对他国文化的包容度高,因此在政治行为方面又表现为冷静务实。

2、个人价值凸显,社会责任感淡化

国际化以各种途径将多元文化、大量陌生的价值观念汇集于高校。对所学语言国文化的研究,使外语院校学生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呈现价值追求的多层次性。在他们身上非功利价值观与功利价值观互为交叉共存,道德选择多样化,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他们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实现自我为主流价值观,价值标准趋向对自己的实用性,有较强的个人功利主义倾向,集体观念及大局观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

3、认知创造力强,文化思维前卫,与实践能力不对等

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接受海量信息,他们文化思维前卫,易于接受新事物,创新能力强,喜欢独立思考。同时由于他们多通过网络"浅阅读"获取信息,缺乏深入研究,加之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信息和知识的判别能力较弱,欠缺理性思辨过程,最终导致是非判断出现偏差。他们往往想得多、说得多,但缺乏明确目标;有热情,有想法,付诸实践的行动少;心气高,要求多,实践能力差。

二、国际化背景下外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索

1、科学引导政治思想,弘扬主流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外语院校的学生,他们可以无障碍地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渠道接触国外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因此有效的关注、引导学生,科学的分析重大事件,弘扬主流价值观,扩大科学政治思想在学生中的影响,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多元和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不迷失。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国家主流文化的辐射作用,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达到学生思想上的先进性与主流价值要求的吻合;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强化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增强辨别世界文化的能力,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

2、创新教育模式,两个课堂互助培养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的融入使高校获得了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和经验,同时也在教育理念、方式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了较量。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创新教育模式,自觉实践,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发展,以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国际化。要紧抓第一课堂阵地,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研讨、实践、观摩等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并将国外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入课堂。同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自由、独立、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优良的大学校园精神,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有效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成为他们思想和行动的自觉选择。

3、占领网络阵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是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表达情感及宣泄情绪的主要媒介,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优势在于能够便捷地捕捉到学生思想状况,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下与学生沟通。通过开辟学校、学院、班级、学生组织、辅导员个人的四级微博、人人网、qq、微信、飞信等网络交流平台,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对话,把政治工作、思想教育融入网络,使思政网络真正体现出方向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原则,为学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持久助动力。

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思政工作者的国际化水平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辅导员要不断提高国际化素养,开拓国际化视野,掌握前沿资讯,有效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科学分析学生思想特点及发展趋势,有的放矢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要严把辅导员入口关,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和国际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模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实效。

5、探索海外交流学生管理机制,选树典型深化思政教育影响

外语院校海外交流项目多,参与学习交流的学生比重大,做好海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外语院校思政工作的一大难点。首先,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渠道,搭建中外合作办学校方之间、家校之间、与跨境学生之间多管齐下的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在重要节日给学生送去祝福和慰问,让海外学子情感上有慰藉,心理上有指导,以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其次,建立海外学生党员流动党支部,解决党员继续培训教育问题,持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以解决跨境分段式学习带来的影响。最后,选树优秀海外学子典型,让优秀学子成为海外新班级的"党员之友"、"学生带班辅导员"、"心理朋辈顾问"等,顺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在国际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具有理性思维、政治信仰坚定,道德与智力、学识、能力相协调,人生观、价值取向与国家民族利益相一致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外语院校学生的无障碍涉外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更要全面扎实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使其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发的理解、认识和信念追求,在国际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未来,始终具有坚定理想、科学先进的信念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框架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5,(4).

[2]朱振林.大学国际化与国际化大学--黑龙江大学国家化战略前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3).

作者简介:史宁(1982.8-),女,河南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涉外法政学院团委书记;马成(1984.1-),女,天津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涉外法政学院辅导员。

上一篇:我国旅游高峰期景区现状及立法建议 下一篇:浅论公司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