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新市民素质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时间:2022-10-29 08:17:42

关于提高新市民素质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

城乡统筹中新市民素质的提高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在城乡统筹建设中,大批农民正转变身份成为城市居民,使全区市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民变为市民并不仅仅是把户口牵进城市,搬进小区,住上新房这样简单,我区最早的一批农转非就出现过把猪、鸡等在小区内放养的事例。推进城市现代化的核心我认为应该是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迅速提升辖区市民的综合素质成为我区建成生态和谐宜居区、文化休闲功能区、新型工业发达区、现代物流发展区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提高新市民素质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今年重庆市的第三次党代会闭幕式上,代表中共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作了题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要着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两翼”,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要发展和加快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创建文明城区是非常重要的。文明城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城市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创建文明城区的工作中,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全面提高市民素质、人人争做文明市民是创建文明城区的关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好,创建文明城区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四有、五爱”是做文明市民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里把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放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

文明公民构成文明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生产力的主体是人,城市的主体也是人。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水平与城市每位市民的文明素质密切相关,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最终只能表现为人的素质的提高。一个文明的城市,不仅要有发达的城市经济、完善的城市设施、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优美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道德风尚。市民素质的提高程度标志着城市文明发展的水平,没有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化的繁荣、环境的优美都无从谈起,更不可能实现。只有城市的主体——市民的素质提高了,才能维护和促进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文明城市建设才能逐步走向深入。如果不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即使城市的外观一时靠突击而有所改观,也难以持久,城市更难以发展。所以,提高市民的素质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关键,是创建文明城区的基础,也是创建文明城区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因此,我们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必须把提升新市民的素质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市民的素质切实提高了,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就有了切实的保证。只有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才能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新市民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是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进入21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还比较少,知足常乐、因循守旧的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以农业为主。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他们突然之间由“农民”变为“市民”,对身份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对城市居民来说,他们是“农转非”,对农民来说,他们是“城市居民”。他们这种处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游离状态和特殊处境塑造了他们特殊的社会心理,他们既是一个心理特别敏感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对社会变革缺乏充分心理准备的群体。对新身份的认可、新环境的适应以及新生活的重新安排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提高新市民的素质,让他们尽快的融入到新的生活中,适应新环境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三、如何提高新市民的素质

新市民面临的心理矛盾与冲突是社会激烈变革过程中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是自身与外部环境冲突与磨合的直观写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变革客观过程和运行误区,要解决新市民的心理问题,一方面要从主体自身入手,引导农民学会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入手,从各方面消除歧视和排斥“农转非”的观念,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我区现有3个镇,其中街镇合一的就有2个,在开展提升新市民素质的活动中以应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为平台,发动新市民踊跃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的讨论中来,通过市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破解社区建设的难题,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结合今年全市开展的“千万市民文明行动”和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这一主题,在新市民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以“讲文明、强素质、树新风,做文明和谐的大渡口人”的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激发和调动广大新市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文明行为成为新市民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一)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政治方向、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方面的特质,包括思想修养和道德行为两方面。这是市民素质中基本的素质,也是素质结构中最高层次的素质。

1、加强礼仪和卫生教育,利用社区居民学校,开展健康、子女教育、生活习惯、

文明礼仪等培训,定期开展新市民卫生知识讲座,培养新市民良好卫生习惯,改变原来的乱丢乱扔的坏习惯。结合我区今年正在开展的创建重庆市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城区的活动,组织新市民到交通路口,居民社区进行文明劝导和宣传,对市民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让广大新市民发扬主人翁精神,参加到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对市民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和帮助,促进区域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2、通过逐步引导新市民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和群众文体活动,让广大新市民在参与、体验、实践的过程中,尽快融入新的生活,在适应新的生活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社区创建工作贡献力量。如:大力宣传我区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增加新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组织新市民参观我区“建桥工业园”,小南海水泥厂、中华美德公园等。结合“千万市民文明行动”,组织新市民开展“人人是礼仪”文明普及行动,“文明在细节”行为养成行动和“洁净新家园”环境整治行动。

3、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颁布6周年,第5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全国正在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广大新市民中深入挖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弘扬“三创”精神,弘扬良好社会风尚。

(二)加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广度和深度,是人民通过后天的学习、锻炼、修养而得到的才识。这是公民素质的基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市民的其他素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一般来说其他素质也就越高。

但是,新市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员,在农村全靠种地,面临突如其来的转变,感觉茫然。针对此种情况加强对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与修养。新市民直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他们的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和发展,而且还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直接载体,他们的文化水平越高,自我修养越好,心理适应能力越强,就能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新市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活过好了将会直接带动和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的成功。

1、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首先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岗位职业能力和经营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加大对新市民的职业资格证书,岗位技能资格证书等的培训。提高新市民的求职能力,激励新市民群体加强自身的学习。

2、区内各级部门应降低对新市民的就业准入门槛。让新市民享有就业平等权。农民与市民应一视同仁,在就业领域、条件和机会面前一律平等。就业机会平等主要包括就业领域、就业工种、竞争条件、就业后的工资待遇等各个方面的平等。这是农民工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和权利,也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核心问题。

3、大力发展适应新市民特点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渠道,免费为新市民发放相关资料,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发挥公共信息渠道的作用。鼓励新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类服务组织和培训机构的培训。

新市民素质的提高,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城乡一体化市场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一个智慧班主任必备的素质 下一篇:软交换技术以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