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新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10-29 06:30:36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新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地访问等方法,对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新生在篮球运动中的损伤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新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旨在强化新生的自我防预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运动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篮球;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1 引言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是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和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战术水平都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新生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运用动作的幅度、攻防的强度都没有系统的掌握,并且没有系统的学习体育保健学,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和训练中经常发生运动损伤,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他们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水平的提高,还间接地影响其它学科课程的学习。本文试图通过对体育学院新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新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旨在强化新生的自我预防意识,使新生尽量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的大一新生中,采用隔号抽样的方法,共抽取100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0人,女生30人)。笔者认为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完全可以代表湖北大学体育学院大一新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整体水平。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有关篮球运动损伤和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文章30余篇,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法。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和体院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新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3份(男生63份、女生30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90份(男生62份、女生28份),有效率为96.8%。调查问卷回收后按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损伤部位、不同的损伤原因、不同的发生场合等进行分类统计。并深入新生宿舍与新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运动损伤的一些看法。

2.2.3 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以百分率为主要内容进行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生篮球运动损伤部位的分布特点

表1数据显示,新生运动损伤具有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从损伤部位的分布比例来看,上肢损伤人次最多(104人次,其中男生74人次、女生30人次),下肢次之(97人次,其中男生74人次、女生22人次),头颈部、腰部、背部损伤人次较少。上肢损伤以手指最为普遍,占74.4%(男生占72.6%、女生占78.6%);腕部次之,占21.1%(男生占24.2%、女生占14.3%)。下肢损伤以踝部比例最大,占55.6%(男生占62.9%、女生占39.2%);膝部次之,占27.8%(男生占25.8%、女生占32.1%)。

3.2 新生篮球运动损伤的类型

表2 新生篮球运动损伤的类型统计一览表

表2数据显示,新生篮球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以皮肤擦伤(占60%)、关节扭伤(占58.9%)、肌肉拉伤(占36.7%)、软组织挫伤(占35.6%)为主。其中男、女生大多以皮肤擦伤(男生占59.7%、女生占60.7%)、关节扭伤(占58.9%,其中男生占59.7%、女生占57.1%)为主;在软组织挫伤方面,男生占38.7%、女生占28.6%;在肌肉拉伤方面,男生占45.2%、女生占17.9%。男女生在撕裂伤、关节脱位、骨折这三类损伤少见,另外,损伤的程度以轻、中度损伤居多,重度损伤者甚少。

3.3 新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表3 新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统计一览表

由表3可以看出,新生认为篮球运动损伤原因的排序是:意外不可避免(56.7%),技术动作错误(41.1%)、准备活动不充分(34.4%)、自我保护意识差(31.1%)、身体状况不佳(24.4%)、场地器材问题(17.8%)、蛮干(12.2%)、其它原因(5.6%)、心理状况不佳(4.4%)。其中有一半的新生认为损伤是意外不可避免,这说明新生对运动损伤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会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这就会导致运动损伤轻易的发生。除了蛮干一项外,男女生对篮球运动损伤原因的看法基本相同。

3.4 新生发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场合

表4 新生发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场合统计一览表

表4数据显示,新生发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场合大多是在课外自主练习中(占54.4%),主要原因是课外没有教师的指导,不遵守规则和超负荷运动,并且发生损伤的男(61.3%)、女生(39.3%)比例差距比较大,因为男生在课外主要以比赛练习为主,对抗较多,而女生以投篮、运球为主;新生在篮球竞赛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次之,因为比赛的运动强度比较大,易出现疲劳,动作就会变形,进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男女生在篮球课中损伤的比例,女生较大,因为女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较低;新生在篮球课外辅导中比例最低(占8.9%),由于课外辅导基本上以纠正动作为主,运动强度不大。

3.5 新生在发生篮球运动损伤后的处理情况

表5数据显示,新生在篮球运动损伤后,男女生都以休息为主,占80%(其中休息且治疗占52.2%,休息但不治疗占27.8%);在不休息的新生中,治疗的占6.7%,且都是男生,不休息又不治疗的占13.3%,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表5 新生篮球运动损伤后休息与治疗情况统计一览表

表6 新生发生篮球运动损伤后紧急处理措施的情况统计一览表

表7 新生篮球运动损伤后参加运动的情况统计一览表

表6数据显示,新生在发生篮球运动损伤后紧急处理过程中,冷敷处理是最常用的手段,占75.5%;其余的处理手段采用比例不大,男生多采用外敷中草药和口服止痛剂,而女生采用局部刺血祛瘀的比例较大。

表7数据显示,在篮球运动损伤后,有46.7%的新生偶尔参加运动,有33.3%的新生参加运动,有11.1%的新生经常参加运动,有8.9%的新生不参加运动。从整体上看,新生对伤后运动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好。其中偶尔参加运动的女生(57.1%)的比例比男生(35.5%)大,而有14.5%的男生伤后经常参加运动,说明女生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强。

3.6 新生篮球运动损伤后影响上课时间情况

3.7 新生对篮球教师今后加强体育保健指导的态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新生发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场合大多是在课外自主练习中,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肢和下肢。上肢损伤部位主要在手指、手腕;下肢损伤部位主要在踝部、膝部。且损伤类型主要以皮肤擦伤、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为主。损伤的程度较轻,重度损伤者甚少。损伤基本不影响上课,绝大多数的新生在1周以内可以恢复。

(2)有一半的新生认为篮球运动损伤是意外不可避免,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错误、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差。

(3)在发生篮球运动损伤后,男女生都以休息和治疗为主;在发生损伤后的紧急处理过程中,冷敷处理是最常用的手段;在损伤的恢复过程中,有2/5的新生选择偶尔参加运动,但有1/3的新生选择参加运动。

(4)虽然篮球运动损伤的程度较轻,但新生希望篮球教师今后加强体育保健的指导。

(5)从客观因素上讲,场地因素和受伤的发生密切相关,篮球室外场地大多数是水泥地,所以摔倒后很容易被挫伤,而且由于地面硬度太大,长时间运动后对足踝也容易产生损伤。

4.2 建议

4.2.1 加强思想教育和体育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尽量避免学生在思想上的大意,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不要急于求成。新生在练习中做难度较大或是不熟悉的动作时,易产生畏难和害怕心理,动作犹豫,过分紧张而造成损伤,或是做熟悉的动作时,随随便便,疏忽大意而造成损伤,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尽量避免他们在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另外,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确篮球运动的目的和意义,要求学生自觉的遵守竞赛规则,提倡既打出水平,又赛出风格的优良球风,严禁不讲体育道德的粗野动作出现。

4.2.2 重视运动前准备活动的指导。即使是课外活动,准备活动也要充分。既要注意大肌群的活动,也要注重小肌群的活动,更要针对篮球项目的运动特点,重点进行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的活动以及身体发热后的对抗练习。

4.2.3 重视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 教师对篮球技术要领必须讲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进行规范、正确的示范。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若发现有错误的接球手法和起跳后的落地动作,应及时纠正,避免手指挫伤,膝、踝关节受伤。对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和身体部位要反复强调和提醒,教会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4.2.4 在全面加强新生的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门性训练。篮球运动不仅仅讲究技战术,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基础,因此要加强新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创伤的重要措施,结合篮球的运动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慢跑和有关伸展性、灵活性的趣味性游戏练习,逐渐把身体的内脏器官和肌肉、关节、韧带等全面活动开来,使之达到适宜运动的状态。例如要重点加强股四头肌和足踝部力量的专门性训练,以提高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踝关节和膝关节侧副韧带的损伤。

4.2.5 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篮球技术的水平。通过调查得知,大一新生在篮球运动中受到的损伤较多,因为篮球运动本身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许多动作都是在快速启动、急停、急转、跳起、落地,两人或多人的对抗等多元技术组合的情况下完成的,这大大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再加上大一新生的技术动作没掌握好,动作比较粗野,容易犯规,这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抗能力和技巧,较完备的自我保护经验,提高运动技能,规范技术动作,提高专业素质。

4.2.6 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教学。通过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让新生掌握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医务监督的方法,注意在运动中的动作灵敏性、反应速度和协调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则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减少运动强度等,提高篮球运动实践的科学性,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夏成木,赵兴华.体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5)

2 何斌.体育学院篮球专业班学生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

3 姚洪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芳.试论大学生篮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J].科技信息,2009(11)

5 张新定.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规律及原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5(1)

6 殷学锋等.篮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的防治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

7 曹晖,曹国民.高职院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6)

8 李宏宇,张杰.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

上一篇:逃离贼窝的白字先生 下一篇:关于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