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探讨

时间:2022-10-29 05:58:37

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探讨

摘 要:产业生态化的相关理论对于地区产业构建生态圈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以此为分析框架,在剖析舟山地区产业生态系统重点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发展路径

关键词:海洋产业 理论基础 重要意义 现状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98-02

近年来,产业生态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地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有力手段,不再独立地考虑某一个、某一类产业的发展,而是把以某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与相关的各种因素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内的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等都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个要素携手打造共赢的产业链、生态链,构建一个健康平稳的生态系统。舟山城市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短、产业群之间有机联系不足,配套服务业极不发达等问题日益凸现,归根到底在于地区海洋产业的整体生态系统问题。

一、产业生态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产业共生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共同强调了产业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强调了产业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了以系统、整体的观念去看待和思考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上述三部分理论是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地区产业发展思路具有重要启示。

1.产业生态化发展要关注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每个产业需要其他产业为其提供必要的生产基础,而其他产业又需要这个产业的产出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正是由于这种错综复杂如网状结构般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各个产业才能正常地生存和发展。

2.产业生态化发展要关注产业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产业的发展需要协调产业体系内部的各个企业,协调与区域内的科研体系、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和社区等多方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了物质能源交换、基础设施共享、技术创新、知识共享和学习机制等内容,从而提高产业的生存及获利能力,实现更好的产业共生效益。

3.产业生态化发展要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产业的共生和关联,要求产业的发展必然要建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生产―消费―反馈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相比,改变了传统的“先污染再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推进。

二、海洋产业生态圈

1.产业生态圈的概念。{1}产业生态圈是指某种(些)产业在某个(些)地域范围内业已形成(或按规划将要形成)的以某(些)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这个多维体系主要包括了生产维、科技维、服务维、劳动维、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维或政府维。

2.海洋产业生态圈。海洋产业系统本身具有自发的组织性,例如造船业为海洋捕捞业提供了生产资料,而海洋捕捞业又为其下游的水产加工业、海洋药业和水产商贸业提供了商品或服务。各类产业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存在着信息、人力、资本、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必然联系。它们不单是纵向链的状态,从链节点产生新的横向关系,互相结成网状关系{2}。

海洋产业生态化,是指海洋产业的一种新的布局和发展模式,是指依据产业生态学、产业关联理论等的指导,遵循海洋产业系统内的自组织性规律,对海洋产业体系内的各组分进行优化耦合,与产业生态环境内的各要素共生共享,以建立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一建立的海洋产业生态系统我们把它称作“海洋产业生态圈”。根据产业生态圈的相关理论,海洋产业生态圈的构成用如下图来表示。

三、海洋产业生态化的重要意义

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种高效的产业系统,强调了在这一生态系统内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产业和环境之间的共生共赢。

1.有利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生态化发展方式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推动和应用,将使得海洋经济发展的关注视角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发展,海洋产业不再从孤立的个别产业的发展来考虑,产业的多样化与组合化,产业之间的伴生、共生和配套服务等都是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布局,势必将推动海洋相关产业链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海洋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有利于提升海洋产业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化发展方式的推动,将使得海洋产业从刚性生产走向柔性生产的进化适应型,所形成的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多维的网状结构,并且产业与所在环境之间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赢的和谐关系,产业系统具备了产品生产、社会服务、生态服务与能力建设等多项功能,系统对外部依赖性低,抗外部干扰能力强,系统整体稳定性高。

3.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发展方式强调生态理念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在推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再重点关注短期经济效益,更关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关注长期效益与区域效益的协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贯彻,将有助于区域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的现状与问题

舟山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为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短、产业群之间有机联系不足,配套服务业极不发达,软件要素不足,基础设施等资源供给压力大,区域创新能力弱等等,都可归根于地区产业整体生态系统问题,本质在于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低,产业有机生态体系没有建立。

1.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缺乏“循环经济”发展意识。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废弃物、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和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舟山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困境分析,舟山海洋产业核心层存在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非集约化的主要问题。主要海洋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消耗率高、利用率低,整体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产业群内部与产业群之间没有建立关联度高、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2.海洋经济科技创新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传统海洋产业依旧尚未摆脱粗放型发展方式,海洋经济发展仍较多依赖产品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大的传统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较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截止2014年底,舟山市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仍为零,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排倒数第2。

3.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系统内布局不合理,产业有机生态体系尚未形成。产业价值链处于低端,配套服务业水平低,供应链系统没有形成有机生态体系,各自独立,没有形成集群竞争优势。从造船到船务服务、旅游服务、租赁服务、设计服务等整个产业链都没有拓展,导致产业发展难以在应对国际形势变化中保持持续稳定。并且,各个产业相互割裂,难以联动发展,比如,大宗物资交易平台的要素很不健全,金融、人才、物联网和货物交易没有协同创新。

五、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

海洋产业的生态化培育与升级,按照产业生态圈的主体结构和发展思路,需要以主导海洋产业为核心,加强产业的生态化培育与改造,加强产业相关生态链的构建、延伸和优化,完善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并优化提升生态环境,使得产业生态圈内的各组分共生、共享、共赢,协同创新与发展。

1.主导企业的培育。作为产业生态圈中的核心层,主导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生态圈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行业生态圈内主导企业的培育和升级,有助于吸引生态圈外部的上下游企业逐渐加入成为生态圈的支撑力量,圈内企业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也有助于企业迅速成长和提升。因此,通过主导企业培育与引领,行业内各类企业会加速向生态圈中心靠拢,不断扩大生态圈规模,提升区域生态体系市场竞争力。

2.产业链延伸与优化。生态圈内的核心企业、支撑企业存在垂直和水平的多种联系,具体表现为上下游企业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价值链上互动,企业之间的信息、知识等要素的流动、传递和扩散,最终都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产业生态圈的整体发展而言,延伸和优化产业链,引导企业之间良性竞争,加强合作,宣传、推广行业生态圈整体品牌,从而提升产业生态圈整体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3.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研究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行业信息平台等,这些生态要素主要为产业生态圈内的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支撑服务,重点包括技术、资本、人才、咨询、培训等等,并推动信息、知识等资源由支撑层、辅助层、附加层向核心层的流动、传递与扩散。研究机构在生态圈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新技术和科研成果为行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培育提供持续支撑;中介机构主要的作用在于由行业协会、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器、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协调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协助市场和政府部门发挥公共服务功能,增强生态圈整体创新活力;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银行、金融组织和投融资机构等为行业发展提供的创新基金、风险投资以及银行和证券会对行业生态圈的健康发展的管理和规制。行业信息平台通常是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指导、监督、协调、服务,促成和健全生态圈内企业及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关联互动机制,推动生态圈内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扩散,提高企业合作效率。

4.产业生态环境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生态环境即产业发展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任何生态系统都必然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生态环境也是产业生态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优化生态环境包括了确立市场主导地位,加大政策支持服务力度,强化区域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等等。

注释:

{1}袁政.产业生态圈理论论纲[J].学术探索,2004(03):36-37

{2}尹紫东.系统论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3):84-87

参考文献:

[1] 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12-22

[2] 范新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及路径选择[J].财经政法资讯,2007(01):3-8

[3] 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4):34-37

[4] 黄志斌,王晓华.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0:14(3):7-8

[5] 袁政.产业生态圈理论论纲[J].学术探索,2004(03):36-37

[6] 孟祥林.产业生态化:从基础条件与发展误区论平衡理念下的创新策略[J]学海,2009(4):98-104

[7] 尹紫东.系统论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3):84-87

[8] 贺丹,李文超.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12):14-42

[9] 王兆华.区域生态产业链管理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9-22

(作者: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 浙江舟山 316000)

(责编:玉山)

上一篇:历史博物馆 艺术大师齐白石的“养生六绝” 下一篇:互联网+教育:一个开放平台的构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