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性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实施途径

时间:2022-10-29 04:15:48

高校性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实施途径

[摘要]跨入新世纪,随着价值多元化和西方解放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然而性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却一直是一个空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性教育问题被提上了议程。本文初步分析了高校性教育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性教育;性观念

在高校中开展性教育一直是一个欲说还羞的话题。至今性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也是一个缺失,全国仅有华中师范大学等不到一成的学校坚持开设性教育选修课或相关的讲座。在传统与现代交织更替的时代,在青少年倡导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时代,高校教育中开展性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话题。教育原本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性”也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说,性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1 高校性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性教育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大学生很少受过系统、规范的性教育。进入新世纪,大学生的性教育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高校教育中性教育的滞后性和严重缺失使中国性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少数高校开设了性教育课程,也只是形式上的,表现肤浅,点到为止,根本不能满足大学生知识层次的需要。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性教育太保守或没有健康的性教育,据调查,4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性教育太保守,2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根本就没有性教育,66.9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展性教育很有必要。高校性教育的保守或没有性教育,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中国传统思想及封建思想的束缚

古人云:“食色,性也。”意思是说,食欲和都是人的本性。虽然古人这么说,但是在我国的传统思想中,“性”似乎一直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似乎是一个不敢越过的“雷池”。千百年来的性禁锢和封建思想的影响,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一提到“性”,就把性与联系起来,认为性是、肮脏的代名词。因此,性教育在高校教育中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性禁锢、性保守思想牢牢扎根在中国人的思想里。由于传统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束缚,让每个人都不好意思去涉及这个问题。谈“性”色变,认为谈这个问题就会被别人耻笑,以致人们对这个话题绕道而行,认为不谈这个问题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这是一种逃避,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是在当今大学生的教育中,性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性”已经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1.2 高校教育对性教育的忽视

中国著名性学专家李银河指出,当前大学生性的问题之所以被热切关注,是由于我国教育体系中,性教育的长期缺席。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都把和性科学有关的教育内容排斥在外,学校不愿教,老师不愿讲,大学生很难从学校这个正规途径中获取系统的性知识。

在国外许多国家从小学就开设了性教育课程,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荷兰儿童从6岁就开始接受性教育,等等。然而在我国,大学成了性教育的最初也是最后一站。就是这最后一站,高校对此还是不重视。我国高校中目前没有统一的性教育教材,大学生的正常性知识需求只能转向非正规途径,报刊、影视、网络等传媒成为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据调查:从获得性知识的渠道上,仅有5.43%的学生从父母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66.93%的学生都是在夜深人静的宿舍里卧谈时获得的。另据《当代生活报》报道,黄色影碟成了当今大学生性知识获得的主要渠道。可见,当今高校中没有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性知识学习的环境。

1.3 高校担心性道德滑坡

彭晓辉说,往往学识层次越高,道德水准越高的儒雅人士,对性教育越是持否定态度。受观念束缚,中国高校一直对性教育遮遮掩掩,既不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也不编撰专门的性教材。

高校性教育难以实施,传统思想的影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担心性道德的滑坡。在当代西方解放思潮的影响下,有的高校管理者可能有这样的顾虑,如果在高校开设性教育课,教给学生性知识、避孕的知识,会不会导致他们的性道德出现滑坡呢?在没开设性教育课以前,大学生的都是偷着的,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还不是那么的堂而皇之,学校教给了他们性知识、避孕的方法,会不会放纵他们的呢?让他们以为学校在默认他们的这种行为呢?其实,这样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现在的大学生的思想成熟得很早,同样,他们的极端思想,逆反心理也在快速的成长。高校有这样的顾虑,也是怕出现这种极端的行为。但是,有这种思想的大学生毕竟是极少数的,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希望在学校中学习到正规的性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为他们的性心理健康提供有益的帮助。

1.4 高校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师

我国高校性教育的队伍力量薄弱,各大高校中开设了很多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也有许多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师,但是在性教育这个学科中,却没有专业的老师,有的学校即使开设性教育课,也是其他专业的老师临时充当的,或是从医院中请来的医生给简单讲讲,根本就没有专业的性教育老师。性教育并非谁都能教,高校应该建立一支统一进行性教育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性知识传授,否则就会导致高校性教育途径的混乱。

2 高校性教育刻不容缓

高校性教育的长期空缺,使得性无知、性贫乏给大学生带来了身心伤害,性病、艾滋病在大学生中时有发生,且大学生性犯罪率、性犯罪案件不断上升,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1 高校性教育的缺位,使大学生成为一支人流手术的高危人群

一项针对387名各年级在校大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近10%的大学生发生过,其中4%的大学生正在同居。随着高校婚姻政策的开放,在校生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生育人群,同时也是一支人流手术的高危人群。

据报道,现在寒暑假成为学生休养的重要假期,包括中学生,原因是中避孕的失败和根本就不懂得避孕而造成了怀孕。选择在假期做手术一是为了不耽误上课,二是可以在家里休养,掩人耳目。并且这部分人还不在少数,在学校中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这说明了性教育在中国学校教育中出现了空白。在欧美发达国家,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接受良好的性知识和避孕方法的教育,大学在读的学生基本掌握6种避孕的方法。而我国的中学教育中却没有正规的性知识教育,即使有涉及到的内容,老师也是避而不谈,学生无法从课本中获得正确的避孕知识。学生对“性”产生了神秘猜想以及为了好奇而去实践,越来越多的女生因为人流手术而使心理和生理受到很大影响。2007年12月4日《成都商报》报道,四川一高校女子在厕所

内产子。2008年3月20日《京华时报》报道,北京某职业学校一女生在厕所内产子,事发前老师和父母均未发觉此事。这两起事件说明学校老师和家长忽略了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从而使校园中发生了这样尴尬的事情。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常常会对当事者予以指责,却很少反思我们的教育制度。西方哲学家罗素早就精辟地指出了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主要的生理事实应当在青春期以前当学生们并不激动的时候,简明而自然的教给他们。”而不是等到学生偷尝禁果以后,才当头喝棒“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2.2 高校性教育的缺位,使学校成为一个预防艾滋病的新盲区

据《新文化报》报道,长春某高校进行了以“关注人性关心健康关爱自己”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第一次发生时,100%的大学生没有使用安全套,而且在每次发生时,使用安全套的人也只是少数。15.93%的大学生并不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发生,69.59%的大学生对避孕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或者了解很少。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对性知识了解的贫乏。

《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海淀区的卫生人员到高校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同时免费发放安全套,在不同的学校他们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北京大学,1500只安全套没能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而是被留在了红十字会;清华大学,1000只安全套被留在了校医院;在理工大学发放顺利,在中央财经大学则“供不应求”。不同的对待态度反应了学校对于性教育的态度差异。目前,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学校有必要也有义务提早普及性知识教育,规范大学生的性道德,因为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3 高校性教育的缺位,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大学生造成的伤害,特别是对女大学生的伤害更为严重。任何一次流产都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容易造成习惯性流产或者是终身不孕。很多学生在得知怀孕后,由于害羞而不去正规的医院,而是选择药流或是去不卫生、不正规的小门诊部,从而留下了后遗症。肉体的损伤很快就能修复,但是对学生心理的伤害却是很难平复的。很多学生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患上了精神抑郁症或是精神分裂症,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同时也毁了自己的前程。这种隐形的伤害是对学生最大的伤害。另外,大学生的性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呼吁高校实施性教育,高校性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前期,如果有人被戴上了“生活作风问题”的帽子,就如同判了死刑,无论政治前途还是工作都就此停步,还要受到各种歧视和指责。跨入21世纪,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性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前充斥着各大媒体和网络的是这样的词汇:婚外恋、同居、二奶、、同性恋甚至是“沙龙”,一夜之间,原本躲在隐蔽处的“性”,现在一下子公开化了,变成了“闹市”,谈“性”色变的情景已不复存在。

随着社会走向开放,一些传统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部分,在这一变化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恋爱――结婚――的传统模式,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目中已经越来越淡,三因素之间呈现出多元的组合关系,性开放已经从表层走向深层。大学生婚前、同居,说到底是社会现象,社会上越来越开放的性观念,屡禁不止的等一股股混浊的“黄”流对校园的冲击可谓不小。从教育体制上说,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和引导。极少高校有性教育课程,许多高校的性教育只是给新生放一盘有关生理卫生的录像带甚至有些连录像也没有。对于大学生婚前及同居并不能简单地用“对”和“错”判断之。大学生同居作为一个事实,高校教育必须承认这一点,充耳不闻是对大学生的不负责任。

在大学校园中,当“日租房”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时,有些人就感叹大学生的如何如何,而教育对此却很漠然,刻意逃避。“误入校园深处,惊起一群男女”这是目前流行在大学生中间的打油诗,它说明在今天的高校中,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已十分普遍。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西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被许多大学生视为恋爱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当今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西方“性解放”思潮的冲击给中国大学生性观念、带来巨大影响,而此时中国社会的性道德、性教育又表现相对滞后,这无疑影响着中国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加强对学生性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已迫在眉睫。不仅如此,家庭和社会也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性观念,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3 高校性教育的途径

在高校中开设性教育课,首先要明确性教育的内涵:“性教育是一门综合的复杂的科学,主要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伦理教育、性法律教育、性审美教育、预防性病艾滋病侵袭的能力等。完整的性教育内容必须是一种建立在性知识基础上的性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并不是鼓励学生过早的进行,更不是纵容大学生在性观念方面的开放。只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及时正确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不只是拥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也拥有健康的性意识和性道德,进而成为拥有高尚人格的社会群体。

3.1 教学中的性教育

在教学中进行性教育,是性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的主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大学生对性知识、性道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的性责任感、正确的观和高尚的人格,增强大学生的性法律意识。让他们知道现实社会中什么样的两性关系是正当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使他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衡好心态,使自己的行为控制在法律范围内。把性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去,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建立幸福的家庭做好准备。

3.2 生活中的性教育

生活是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教育,生活赋予人的不仅是生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促进。把性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失为高校性教育的一条有利途径。指导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体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开朗、乐观、进取的健康心态。

校园文化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文化生活。组织大学生参加积极健康的集体活动,举办一系列的性知识、性心理学讲座活动,开展一些专题演讲,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正确的性知识。创建文明宿舍,提倡文明社交,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因特网,避免受各种不健康因素的影响。

3.3 交流中的性教育

在大学生中组建社团,主要以心理咨询,性咨询为主。性在人们思想中是羞涩的,一部分学生被“性”带来的问题困扰着,给学习、生活、心理带来了影响,但是他们又羞于和老师父母交谈,长此以往,形成了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对“性”产生了恐惧感。在高校中创建相关社团就可以解决“性”带来的问题。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缓解压力,而且同学是自己熟悉的人,对于难以启齿的“性”问题也容易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了解性知识,让性教育走进每个人的心中。

4 结语

我国高校教育中的性教育刚刚起步,无论在教材还是在经验方法上都处在一个摸索时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性教育不只是性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要让学校真正成为性教育的主导力量,就要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局限,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加强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勇于创新,相信一定能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性教育体制。

上一篇:中国同性恋研究: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真城为人民 厚德写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