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阅读与写作的藩篱

时间:2022-10-29 04:08:50

打破阅读与写作的藩篱

摘要: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实践和高考阅读和写作的内容分析,从主旨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三方面考察阅读与写作互相联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旨在从观念上打破读与写的藩篱,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达到读写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阅读写作:互相关联

阅读与和写作是语文教学和评价的两大重点.笔者认为.这两者并非是孤立的.从近年来高考阅读和写作的内容来看.这两者还是相互关联.有迹可循的。

从写作角度来看,一篇文章无非是从主旨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这三方面来考察其质量:而阅读也正是探究这三方面的内容:以主旨立意为主,谋篇布局、表达技巧为辅。例如,高考中经常会出现“这个词语(语句、段落)好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其回答就要从表达技巧切入,落实到审题立意,略提一点谋篇布局方面的内容。再如,“这段文字有何作用”之类问题,同样要从具体内容出发,落实到立意主旨,兼顾谋篇布局的内容。反过来同样如此,通过大量的阅读,有意识地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为我所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他人或是立意或是布局或是手法上的亮点。

一、从主旨立意考察读与写的关联

主旨立意可简单地理解为作品所反映的世态人情。世态可理解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氛围、社会环境;人情可理解为作者的思想感情、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从写作来看,所写的文章能否有限度地反映世态人情,这就是衡量作品价值的关键;从阅读来看,一篇文章反映了怎样的世态.表现了怎样的人情世故.则是阅读关注的焦点。这两者又是互相起作用:通过阅读了解写些什么,可怎样立意;通过写作的实践促进对文章主旨立意的理解。

二、从谋篇布局考察读与写的联系

谋篇布局,从写作来看,就是考虑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段落与层次,在具体写作时精心安排行文顺序(包括情节自然发展型、方位转换型、意识流动型、镜头剪接型、总分―分总型、递进型、对比型、规格型)、铺垫伏笔、悬念设置、波澜制造、贯穿线索、先后抑扬等。而从阅读来看,可具体考察文章的标题、开头、中间和结尾等处。标题的作用和特点包括新巧,吸引读者;设疑,引起思考;直接表明观点态度;表明文章的线索;指出文章的写作对象;运用修辞,增加诗意等。开头的作用和特点包括点明主旨,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情感变化的线索等。中间部分的作用和特点包括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衬托作用;渲染、烘托气氛等。文章末尾的作用和特点包括总结上文;呼应上文或开头;点明主旨;含蓄,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使得文章意味深长等。在谋篇布局方面,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这一方法是大有益处的。

二、从表达技巧考察读与写的关系

无论是表达技巧还是表现手法,其本质就是要考察文章、语段、语句的妙处所在,笔者在这里简单地将之分为三大类。

(一)修辞手法

①比喻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②比拟是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使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③借代的效果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④夸张可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⑤对偶可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⑥排比的效果是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⑦反复使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⑧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⑨设问是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⑩反问是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二)表达方式

1.描写。(1)描写的作用:生动形象(逼真、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绘声绘色);渲染气氛;韵味无穷;烘托人物。(2)描写的分类:①写人,包括正面(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和侧面(通过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来侧面烘托主要人物,渲染气氛)。②写景,包括细描(工笔)和白描;动景静景的关系;空间变化(远近、高低、上下、移步换景、视角变换、整体局部);时间变化(晨夕、四季等);色彩变化(明暗、绚丽、黯淡等);感官变化(视、听、嗅、味、触等);对比衬托;虚实相生;联想想象;象征等。③状物,包括摩形内容(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顺序(局部到整体,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有表到里等)和传神(内在特质、内蕴)。

2.抒情。(1)抒情的作用:加强文章的感彩;感染读者;渲染气氛,韵味无穷。(2)抒情的分类: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寓情于事(叙述性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描写性抒情)和寓情于理(议论性抒情)。

3.记叙。(1)记叙人称:①“我”:真实亲切,但不便于反映广阔现实;②“你”:便于呼告抒情,拉近距离,亲切自然;③“他”:自由灵活,但不亲切。(2)记叙方式:①顺叙: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但容易变成流水账,要注意详略。②倒叙能开卷兴波,引人人胜,提高读者阅读兴趣。③插叙使文章有张有弛,显得波澜曲折,但使用过多容易使情节枝蔓,喧宾夺主,情节主线发展缓慢,引起读者不耐。④补叙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⑤平述是分别叙述在同一时间地点发生的相互关联事物的叙述方式。要处理好纵横关系,不可顾此失彼,“时间段”截取不可过于零碎,否则会给读者目不暇接的感觉。

4.议论。(1)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为论点服务,论据是论点的基础,论证是组织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把论点和论据有机结合起来。(2)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证明论点的正确合理。③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④比喻论证:将抽象道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⑤类比论证:通过讲事例、打比方将相类似的事进行比较,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⑥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正误分明:是非明确,印象深刻。

5.说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其方式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6.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①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但不宜多用、滥用。②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③记叙文中的说明起到简要阐明事理,使所叙的人,事,物更清晰。④说明文中的描写及文艺性笔调能点染作品使之更生动形象。⑤夹叙夹议,即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能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使人深受教益。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增强说服力。

(三)语言表达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以上三大类及其下众多小类是我们在阅读与写作中需要关注的。从阅读来说,我们要注意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语文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限制,在时间允许时,完全可从多个角度出发,尤其要关注修辞、描写、抒情、记叙、语言、结构等,力求答得更全面、详尽。同时要注意结合表达效果答题。具体表述可采用三段式:即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从写作来看,可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来指导写作.使写作由无意识的灵感进发转为有意识地文学创作,使自己的文章至少能在某一方面有亮点。

当然,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大量的实践。在此只是提出一个设想,首先从观念上打破阅读与写作的藩篱,将这两者视为有机的整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达到读写的共同进步。

上一篇:作文评讲教学初探 下一篇:培养语感提问文言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