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均衡促社会公平,让晋中教育在全省领先

时间:2022-10-29 04:05:04

以教育均衡促社会公平,让晋中教育在全省领先

晋中作为山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进市,把不断推进教育均衡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举全市之力,创崭新之路,取得了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在比国家确定的目标提早两年实现区域教育初步均衡的基础上,全市教育均衡正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推进。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教育,晋中市在全省首家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启了均衡教育全面推进的序幕。3年来,晋中市通过探索实施教师交流、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均衡编班、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等一系列改革之举,逐步消除校际差别和班际差别,使均衡教育成为惠及万千学子和家庭的“民心工程”。

教师交流制度是在晋中市最先试水的一项改革措施。他们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制度,鼓励在同一个岗位干满6年的校长、中层干部以及50岁以下的男教师、40岁以下的女教师,按照自愿报名、统一调配的原则,从超编学校向空编学校、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到目前为止,全市共交流教师8900人,公选和交流校级领导840人。教师交流制度不仅均衡了各校的师资力量,还使不同的校园文化、管理理念和教学风格彼此融合,校际教学差距逐渐缩小。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择班、大班现象,他们于2009年,首先在该市寿阳县的县直初中实施均衡编班试点,通过科学划分班组,均衡搭配教师,现场抽号组班,全程接受监督,坚持“三个一样”,即教师配备一样,管理水平一样,班容量一样,做到了时间、办法、程序、要求、考核“五统一”,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称赞。之后,这一做法在全市中小学进行推广,义务教育阶段招生编班工作实行电脑排位、均衡编班,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操作,纪检监察、纠风办、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新闻媒体等现场监督。

与此同时,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也稳步实施。从2008年起,晋中市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40%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2009年将到校指标扩大到50%,2010年扩大为60%,2011年扩大至80%。按照规划,2013年全市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将全部合理分配到城乡学校。

作为检验均衡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参照,曾经火爆的“择校风”在晋中得到遏制。据统计,去年全市有2300多名择校生自觉回流。

榆次五中曾是晋中市的明星初中,教师交流制度实行后,该校物理学科带头人李富变等6名不同学科带头人,被交流至薄弱中学榆次八中。五中的校长刘琳玉开始有点想不通,为此还哭过几次:先是最优秀的老师交流到别的学校,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后,成绩好的学生却去不了优质高中。

然而,教师交流的效果逐渐显现。一个学期后,榆次八中初三年级在全区期末考试综合考核中上升了3个名次。

“教师交流相当于师资扶贫,学校培养的教师能帮助弱校改善师资,我也很有成就感。”刘琳玉说,在此基础上,指标到校后,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评估体系,将工作重心由全面抓升学向全面抓办学转移,注重课程的开全开足,注重巩固率、合格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和创新为他们赢得了荣誉。晋中市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先后获得2010年度山西省教育工作第一名、“十一五”期间教育督导工作第一名、2010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任务完成奖、山西省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在2010年全市政风行风综合考核中,市教育局位居市直单位第一名,全市教育系统位居社会管理部门第一名,被列入下一年度免评单位。

晋中市教育局局长鹿建平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更加主动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他介绍说,根据晋中市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今后推进均衡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实现以县城为单位的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力争到2015年,晋中市比全国提早5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张璞点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应该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我们实行的均衡教育,是从人人都有学上的低水平均衡,到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初级均衡,再到人人都能上好学的全面均衡。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加大投入,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努力培育与形成富有晋色的教育文化,要让晋中的教育在山西全省领先。

上一篇:三千年来说幸福 下一篇:何不将“治安高危人员”扔到火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