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基本策略

时间:2022-10-29 03:55:27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基本策略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地整合,对改变我们的教学,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要紧扣教学目标与内容;具有启发性、充满趣味性;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创新的思维;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启发性;独特体验;学习方式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如果能在新课程理念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地整合,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便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要具有启发性、充满趣味性

在语文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媒体,不单单是为了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中获得启发,受到熏陶,从而对语文学习更加自信、更感兴趣。

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历史文化及知识经验的不足,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资源的理解上的困难与局限。北方的孩子不易体会椰岛风光的迷人;南方孩子难以感受林海雪原的壮美;现代的孩子,不能理解古人的诗情雅趣;山里的孩子不知大海的浩如烟渺……但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我们便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历史,化腐朽为神奇,把整个“世界”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亦可以从中开阔眼界,得到启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自然日益高涨。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创新的思维

语文课堂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技术水平越高越好,课堂上任何一种信息技术媒体的应用,都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应扬长避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服务。

我看到过许多语文课。教学媒体应用是面面俱到,课件制作技术也很精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是过多的信息技术应用打断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深入研读、思考,注意力常常不是落在所学习的内容上,而是落在了对信息技术演示形式的“赶场”上,课堂上的气氛虽然活跃,但却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二是过多的图片、视频资料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甚至培养了学生不愿思考,“懒得”想象的习惯。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立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交互越来越强大。不仅可以实现“人机互动”,而且可以实现“立体联动”。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取自己喜爱的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对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既可以上网查询,又可以随时向老师、朋友及有关专业人士请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朋友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因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不应仅仅落实在“演示工具”“个别辅导工具”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的方式并非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多元的、相关的。我们只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紧扣教学目标与内容;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创新的思维;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具有启发性、充满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立,那么我们的整合必定是成功的、高效的。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II: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01.

[2]李凤荣.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01.

上一篇:谈三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谈识字方法与识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