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情感教育目标,加强中职班级管理

时间:2022-10-29 03:45:40

明确情感教育目标,加强中职班级管理

摘 要: 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需要明确教育目标。本文从班级成员之间的归属感、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三个方面论述了情感教育目标的确立和情感教育过程的实施。

关键词: 中职 班级管理 情感教育 归属感

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应用情感教育,把情感教育的过程及理念贯穿在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家”的归属感,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增强,使整个班级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较强的凝聚力。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从心理层面来分析,生理成熟与心理不成熟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情绪波动大,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较为严重。从学习层面分析,入学前,对就读的专业及今后职业了解较少,学习目标不明确。由于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与中学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式有较大不同,要求中职生必须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与手段,这给中职生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入读中职学校前,中职生大多没有经历过住校的生活。进入中职学校后,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中职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集体生活给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更多的摩擦。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这种人际磨合中,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关爱。

通过班级情感教育,能使中职生在集体环境,在现实处境中成长。根据上述特点,可通过以下情感教育方式,加强中职班级管理。

一、强化班级成员之间的归属感,营造班级良好人际关系。

归属感是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团体认可和接受时的一种感受。对于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职学生来说,归属感这种心理需要显得更为突出。每位中职生从中学走向中职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都会面临适应新环境和重建人际关系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归属感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文化载体,是学生入校后最先接触的团体。对于中职生来说,只有在接受并认可自己的班级、对于班集体产生归属感之后,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适应感,才可能积极面对学业。归属感的建立可通过构建班级文化这一重要途径。

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到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对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归属感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在性格、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要想尽快培养学生们的归属感,就要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比如每位班级成员都能参与的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在这些人人参与的过程中,班级成员作为班级一分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会自然而生,其对班级的认同和归属也会自然加深。另外,归属感还与人际关系,是否受到尊重、得到别人认可有关,如果一个学生能与班级其他同学融洽相处、互相尊重和信任,自己对班级的建议能够被采纳,对班级的贡献能够被认可,同时能感觉自己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那他对班级的归属和依附就会不自觉地日渐深厚。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一些团体心理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在活动中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使学生相互之间能产生亲近感。另外,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如才艺表演、文艺晚会等。设计多种活动,让每位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优势方面,使班级的其他同学对他有积极的评价,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对班级的亲近感,营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二、体验职业、认知职业,激发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形成班级积极学习氛围。

中职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中,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单一做法,使许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并对学习缺乏相应的兴趣。进入中职后,部分学生还是以原有的学习态度应付学习,甚至厌倦学习,这很可能会使整个班级学习氛围受到影响。另外,多数学生在报考职校时对于专业并不了解,对所选专业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并不了解,对将来岗位要求的情况也不清楚,更缺乏对职业的发展规划。因此此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动力,学习长期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地位,很难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实践课程及见习安排都是中职学生提前体验职业、认知职业的重要途径。中职新生入学之初时,可利用专业教师对班级进行专业教育的机遇,让整个班级对专业、职业有初步的认识。也可在整个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时,以“我爱我的职业”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班会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每位以表演的方式体验职业,感受职业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亦可较早安排在今后工作的岗位上进行见习。通过上述方式,唤起学生对职业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进而在整个班级形成较为统一的对职业的信心,使得整个班级成员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从而形成整个班级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发挥各自特长,提升自尊感,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当代职业教育理念倡导育人为本,发扬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发展,并提出了“人人有才,都可成才”的教育理想。

“人人有才,都可成才”这一教育理念可放入情感教育中,用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依照此种理念,每位中职学生都是可塑人才,应在班级管理中,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他们的自尊感。

1.改变中职生对成功的认知观念

部分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班级管理中要通过各种活动,改变中职生对成功的认知观念,使其认识到,不是只有学习成绩优异才是“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展现自己优势的机会,发挥自我优势,对自我来说,就是成功。具体来说,每个学期,通过整个班集体成员的集体评选活动,根据每位同学的个性、兴趣爱好等多种维度,授予每位同学相应的荣誉,使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从而改变对成功的认识。

2.提升中职生的自尊感

自尊感是指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一般来说,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部分中职生自尊感不足,常常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得不到其他人的关爱。研究表明,影响自尊感的因素有学生的安全感、归属感及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学生的外在环境有关,因此自尊感是可以在情感教育中改变的。除了使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在班集体中进行展现外,还应当使学生把个人的自尊感上升为整个班集体的自尊感,甚至上升到对整个国家的自尊感。中职生由于年龄偏小、长期关注学业等方面的限制,对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与发展过程,对于科技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关心不够。这种视野的限制,易使中职生看待问题较片面化,并以自我为中心,而难从大局出发,看待自己的不足与遇到的困难。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网络、手机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社会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可以促进学生自尊感的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营造班级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班级积极学习氛围、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这一系列的情感教育方式,使中职班级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从长期效果来看,中职生将在班级情感教育的实施中,改善学业表现,增强人际处理能力,提升自尊感,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华道金.自尊感与完美人格的实现[J].中国德育,2007,(6).

[2]李飞,杨坤.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6,(9).

[3]孙式文.加强自身“四心”建设提升班级管理水平[J].职业,2010,(18).

上一篇:浅论普通本科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策略 下一篇:做学生精神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