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黄土高原的符号

时间:2022-10-29 02:49:19

窑洞:黄土高原的符号

走进西部,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一望无际的黄土地;认识西部,首先要面对的也是这蓝天下一览无余的黄土地;深入西部,无非是去把握和拿捏黄土的性格。黄土的性格、黄土地的情怀,就是西部人的全部。走进黄土高原,所有人都会被西部人的热情所感染,不会不被西部人创造的窑洞文化而震撼。

黄土赋予了西部人独有的性格和居住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西部人有了自己的创造,也谱写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神话。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形式,也是人类最原始的居住方式。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是最吸引外国人的建筑之一。

远古的原始人居于树干之上,称之为盘居;居于自然形成的洞窟中,称之为穴居。陕北人依山挖掘的洞穴,称之为山洞;庆阳人掘地为坑,挖掘的洞窟,谓之地洞。无论是自然形成的洞窟,还是人工挖掘的山洞、地洞,均可称之为窑洞。

窑洞历史悠久。2004年,考古工作者在陕北的吴堡县相继发现了两座原始社会龙山文化时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头城,其中就有窑洞式房址近70座。古人在以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并逐渐形成聚落,这种窑洞雏形的产生距今已有4500年的时间了。窑洞发展到周代还是半地穴式,到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现在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

窑洞的载体是院落,院落的载体是村落,村落的载体是或川、或塬的黄土大自然。所以这种建筑造型艺术特色从宏观的窑洞聚落的整合美到微观细部的装饰美,无不打上“窑”字号的印记。

走进窑洞人家,窑洞墙上挂着农民手工绘制的图画,镂空的格子窗上,贴着剪纸,窗台上摆放着鲜花。每排窑洞门前摆放着石磨、石碾和石桌椅,充满了浓郁的农家气息。在这里,窑洞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它们或以院落为单元,或成排连成线,沿地形变化,随山顶势,成群、成堆、成线地镶嵌于山间,构图上形成台阶型空间,给人以雄浑的壮美感受。窑洞村落的“田园风光”情趣,将黄土高原苍凉和壮阔的背景化呆板、单调为神奇、壮观。在黄土高原人口密集的地方,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其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似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窑洞建筑是―个系列组合。

窑洞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它源于自然,又融于自然,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成功范例。它的产生既是黄土高原上的先民们与自然不断斗争的结果,也是人类在不断改善自身生存条件这一艰难过程中的伟大创举。随着社会的进步,尽管后来有了多种居住形式,但因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其本身顽强的生命力,窑洞得以延续至今。

黄土夯就的古老长城,虽然暴露在风雨烈日中,仍然可以经历千百年的风雨剥蚀巍然不倒,成为中国之脊梁。这些绝无一砖一瓦,全然用黄土坯砌就的窑洞,同样保持了黄土坚如磐石的性格,饱经风霜雨雪的侵蚀,岿然屹立不倒,经年累月遍布在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千百年来呵护着西部人,温暖着西部人,黄土窑洞就是西部人眷恋不舍的家园。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遗存在西部大地上的窑洞日渐消失,被砖石结构的平房、楼房所取代,黄土窑洞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西部曾经的历史、岁月、生活的景象,在人们的漠视与忽略中又将化为黄土,窑洞的影子将会渐行渐远。但屹立不倒的黄土窑洞,依然是黄土高原上独具魅力的民居景观,它与古老的长城一样,以厚重坚实的夯土墙体承担起黄土高原高高隆起的脊梁,窑洞成了黄土高原的―个符号。

上一篇:麦积山:携世俗之美的佛 下一篇:从火光走向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