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祭二手书店:走入书的聚场

时间:2022-04-12 02:45:36

草祭二手书店:走入书的聚场

“这是个适于人们做梦、干活、恋爱、结婚悠然过日子的好地方。”此短句摘自叶石涛《台南的古街名》一文,形容的正是台湾古都──台南。草祭二手书店负责人蔡汉忠出生于嘉义海滨,17岁初抵台南,他笑言,从幻想到破灭,一切似乎都发生在这座小城。

台南市占地不大,以古迹和美食著称,街衢巷道之间隐逸着不少风情婉转的老房子,这些年掀起一阵“老屋欣力”风潮,鼓吹活化旧空间,改造成别致的咖啡店、旅社、艺文空间,为城市创生别树一格的风景。座落于南门路上,与孔庙隔街对望的草祭二手书店,即为老屋改造的绝佳模范,自2008年开设以来,迅即成为台南的新文艺地标。

当初蔡汉忠看上这间老房子,跟屋主经过好一阵交涉,才获得屋主首肯,让他放手一搏,自力改造老屋。草祭二手书店由前后两栋房舍构成,有一中庭贯穿前后,愈往内走,愈见奇趣。“我是喜欢玩空间的人。”蔡汉忠说。连结前后栋屋宇之处,仍保留旧有的地砖及浴缸,浴缸里枕着发亮的玻璃弹珠,随侧摆饰青丽的黑松汽水瓶身,另有漫画堆栈其上,既怀旧,又富童趣。

穿过中庭,随即映入眼帘的,是一高耸的书墙,只见一只颀长的木梯静靠着那面书墙,由地底直直穿上屋顶,气势壮阔。梯子,是蔡汉忠一直很着迷的意象。“这个梯子是这个空间里面第一个对象,任何一本书都还没进来的时候这个梯子就进来了。它进来之后让我开始有一些衍生出来的概念和启发。”至于书墙上的精装书册,并不贩卖,纯粹作为店内的一种美好装置而存在。这些书全隶属同一主人,它们何以漂浪至此?想必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书店后栋的空间设计更为繁复多变,蔡汉忠打破一楼和地下室的阻绝,却留下的钢筋支架,像是撑开一张富有力道的知识的网。这屋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全都不假他人之手,非建筑专业出身的蔡汉忠,凭借其过人天分,将其脑海中的画面,化为实质可亲的空间。店内不乏老家具点缀其间,这些乃是蔡汉忠在收书之余,意外的战利品。

从个人书房展开的想象

“我不是那么能够认同教育体制。”蔡汉忠坦承。高职毕业的他,所学与书店营运毫无相关,过去亦不奢望在教育体制内学到些什么。在学期间,他就将社会的期望抛却,径自翻越无形的体制高墙,往学校外的世界去探索。由于家境并不是很宽裕,蔡汉忠自中学时期就外出打工,有机会接触到社会上不同层面的人事物,既能赚些零用钱,又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

“我们村庄没有书店,就算有书局也是卖铅笔、笔记本等文具用品,没有所谓的课外读物。”多半孩子能够接触的课外读物,大抵来自家中兄长的收藏。正因如此,他读的书多数是越龄的,不过彼时并不懂得如何为自己擘划合适的阅读范畴,懵懵懂懂的,总是随手抓了书就看,有时就这样囫囵吞枣地咽下大他十几二十岁的人在看的东西。埋在文字里的意涵,或许懂,或许不懂,“也无所谓,因为同一本书,随着个人的成长背景,每个阶段去看会有不同体悟。”

在那个物质稍嫌贫瘠的年代,没有太多休闲,且网络尚未兴盛,独处的时光里,书往往是最沉静而忠诚的良伴。

高职毕业后,蔡汉忠做过各式工作,受限于学历,过程并不顺遂,不过如今回头检视,他甘愿将之视为一种磨练,无形中,换得某些收获。开书店前,他有长达8年的时间从事人像商业摄影,尽管较为趋近他的兴趣,然一旦涉及商业模式,跟个人创作的初衷难免有所脱离。

2004年年初,三十出头的蔡汉忠启动“草祭水又中心”。“草祭”乃“蔡”字拆开所得,“水又”则分别是“汉”字的左右。“人总是有一种无名的、很难解释的因子存在,就是你体内有一种因子是适合什么东西,只是看它什么时候会出现。或许你脑袋里面有真正想从事的工作,只是缺乏一点资金、勇敢或助力。”

相较于过去的工作,经营书店无疑比较接近蔡汉忠所求,他不再寻觅、浮沉,将重心投入书店,致力于在现实和理想间谋取平衡。“当你刚好找到适合的东西时,那个乐趣的投入就来了。辛苦的层面一定有,只是有时候在找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的时候,在人生里面刚好找到比较接近你要的。”

就个人阅读习性而言,蔡汉忠特别仰赖密闭空间,他不喜麦当劳或公共图书馆等人潮流动频仍的场所,且讲究灯光、音乐、气氛。他的阅读速度极慢,外在环境的轻微变幻皆会影响他浸淫在读本世界里的深浅。于是乎,在规划书店样貌时,他倾向从个人书房的角度展开延伸与想象,“如果书店不只是缩小到我的书房,而是扩大到大家的书房,作为分享,我应该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陈列、去传达?”

我以为弄个招牌,书就来了

他坦承,最初开设草祭的时候,并未经过审慎评估,一径倚赖自身想法去执行,以致一开始的草祭很不像书店。“没有人规定书店的模式一定就是那样,对我而言,在空间的运用有稍微跳脱,完全偏向更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不懂市场管理,经营很辛苦。”初始的草祭水又中心是一幢独立的别墅,四周皆有庭园,有好几个月,蔡汉忠忙于种树植草,至于书,则是到了开幕前夕才慢慢上架。尽管他个人颇为享受该空间,但一两个月下来,业绩时常挂零,迫使他不得不转向思考现实层面的经营问题。

“我很单纯,总以为弄个招牌,书就来了,结果根本不是那样。”回忆起当初的天真,蔡汉忠笑言,他是真的直到开了店,才开始摸索独立书店的市场,四处观摩、考察,累积了一些心得,陆续作出调整。“台湾的旧书店在我开店之前其实没有很蓬勃,后来有一点点蓬来,可是又消失了。”那时候,一般人对于二手书店的印象仍停留于旧时观感,普遍认为二手书店的环境稍嫌脏乱、陈列无序。蔡汉忠认为各地文化有别,书店样态随店主人而异,不见得要循一定模式。

“北部单单台师大两个聚集点,可能就大于全台市场。每一个城市都有不同风貌。很庆幸台南在年龄层偏中年以上的人口当中,阅读风气还满盛行的。”据蔡汉忠观察,作为古都的台南,早年便引入不同文化思潮,现存老龄人口之中,普遍接受日本教育,尽管时光荏苒,学风依旧一代一代传续了下来。除此,相形于台北,台南人更喜欢悠慢地度日子,在缓而轻盈的生活节奏里,自然酝酿着阅读的可能。

“我刚说比较庆幸的是台南还有中龄的市场撑着,可是总会凋零,这很现实,接下来断层拉得很大。说真的,年轻人对阅读比较没有兴趣,他们要的就是畅销书。所以有时候我们要跟着市场走,要更积极地去找畅销书。”历经起步阶段的教训,蔡汉忠也不得不学会正视市场法则。

草祭水又中心开幕翌年,蔡汉忠另辟“墨林二手书店”,位于成功大学学区内,书系偏向多元、大众、通俗,反映着市场需求。草祭水又中心营运初期,选书以古书、日据时期文献、地方志为主,企图做出市场区隔。无奈市场没有那么大,不足以支撑,显见在台南地区经营主题性书店确实有其困难。2006年年底,草祭水又中心关闭,直至2008年4月,重新以草祭二手书店的名号开张,店址则迁移至孔庙斜对面。

2004、2005年,旧书店遍地开花,台南一窝蜂开起书店,2007年以降,又逐一阵亡了。对于冀望开书店的人而言,多半时候是理想先行,可蔡汉忠也一再强调营运管理的重要性。问及经营之道,他说,就努力找书、努力卖书。“其实书到现在还是最大的困扰,货源还是不稳定,不管是主动或被动,只要有收书机会就不放过。家庭、个人、单位、回收场等太多不同管道,但有可能这管道就这么一两次机会而已。可是也因为这样,乐趣才存在。”

因为收书的缘故,蔡汉忠有机会比一般读者更早过目这些再次被流放到市场的读本,出于私心,有时不免会将个人偏爱的书刊径自留下。“前阵子我就把一大批创刊号释放出去了,以前只要是杂志的创刊号我就收藏。”他将这种阶段性的搜集癖称之为“玩”,每个阶段玩的东西不一样,譬如近期他便看上日据时期在台发行的刊物。见有些刊物印刷和编排不错,即便内容不及细究,他亦兴起搜集的决心,若有机会将单一刊物的各期数完整搜齐,成就感便油然而生。有时偶然收到一本绝版书,他也会高兴上几天。就是这些纷呈的小趣味,让他甘于继续守着这个位置。

有走进书店,就多一个机会

论及区位,草祭二手书店邻近孔庙,隶属人潮繁盛的观光地带,有利,亦有弊。利处在于可引来人潮,但也因此,出入份子繁杂,控管不易,有时不免影响店内质量。当草祭逐渐成为造访台南时不可错过的一个据点,好奇的目光多了,蔡汉忠索性在店门口贴上“卖书维生 非礼莫进”的告示。早期,草祭地下室曾开放作为画作、摄影作品的展示空间,一年后,鉴于来客对于空间有失尊重,蔡汉忠便忍痛封锁该处。现阶段虽重新开放,但并不若早先那样便于进出,他至今内心仍纠结着,思虑是否应全面开放。

先不论其它书店,草祭对于年轻族群确实是具有吸引力的。适逢周末,店内不乏人潮,来去之间,似乎有些什么正在催生。“喜不喜欢看书、买不买书是另外一回事,可是你可以看到是有人群在走动的,或许焦点是跑掉的,他不是为了书而进来,可能只是为了空间、为了感受、为了某种流行,或是为了印证外界传闻,看看老板到底有多凶,挑战会不会被老板赶出去,可是我觉得有走进来就多一个机会、多一个认识,如果这十个人或一百人里面,有一两个因此而喜欢上书,慢慢增加阅读的比重,我觉得这就会有不同的力量出来。”

今年,蔡汉忠承租下草祭隔壁的老房子,重新整饬,新辟“小说咖啡聚场”,店面的透明橱窗堆砌着一本本装帧古朴典雅的旧书,包括1957年创办、1965年被迫停刊的《文星》杂志。店内提供咖啡、茶类及轻食甜品,偶有音乐会、电影放映。现阶段草祭和小说咖啡聚场的营运各自独立,蔡汉忠说,未来期望两者相互串连、融通,加以整合,打造成一更具主题性的空间。

“阅读之外,还可以透过酒精、咖啡因、音乐或视觉等等的刺激,激发出不同可能性。”蔡汉忠试着描摹他的愿景,冀望借由分享,凝聚一群或许原先陌异的人,迸发出新的力量。正如店名所揭示的,这是一个“聚场”。未来,小说咖啡聚场内部也会增加更多书的元素,并规划主题书系展示。

上一篇:全日本书店店员一致推荐,一年热卖175万本的幽... 下一篇:胡晴舫:在路上和不纯粹的道德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