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全新的文化空间

时间:2022-10-14 02:57:45

方所:全新的文化空间

2010年,例外在宁波慈城庆祝品牌创立十四周年,例外董事长毛继鸿谈及尚在筹划中的方所,言辞切切,充满期许。一年后,11月25日,方所在广州开幕,离当初的筹划,已时隔两年。

2005年,毛继鸿的台湾诚品书店之行颠覆了他对传统书店的印象。尤其是看到诚品书店为民众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印象颇深。“当初到台湾看诚品,很羡慕台湾民众每个礼拜都有那样一个地方可以分享到一些东西、吸收一些东西,也希望大陆能出现这样一个地方。”毛继鸿虽然从未涉足图书或者出版领域,却由此希冀建立一个平台,为艺术和文化发声,传递文化关照和感动。

后来,毛继鸿通过台湾友人找到台湾行人文化实验室的廖美立女士,谈及自己的想法。廖美立为毛继鸿单纯的心念所感,也认同其所持有的文化理想和胆魄,便应允一同打造一个文化平台。而行人文化此时也正由原本的出版领域扩展至纪录片的拍摄、建立剧本数据库以及文化园区规划等范围。方所,成为其中的尝试之一。

对于两者的合作,毛继鸿说,“一方面,行人文化一直都在从事文化艺术的探索和工作,而例外在服装行业的创作,也属领先的品牌和企业,这些方面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例外和行人文化虽处于不同行业,但在文化理念的认同之下,方所吸纳了两者在创作上的碰撞。

整个方所团队由毛继鸿担任董事长、廖美立担任总顾问、香港著名艺术家/设计师又一山人担任艺术顾问。廖美立的台湾团队负责整个案子的运作,包括人事、产品线以及未来的走向和行销方面的规划。除了廖美立,台湾团队成员中曾有诚品书店、法国法雅客书店、新加坡大众书局相关工作经验的谭白绢,当初正是因为方所的创意,未谈薪资,便欣然前往,担任运营总监;拥有20多年的业内经验的原台湾诚品信义店经理罗玫玲,此次加入方所,负责选书部分。可谓集结之能人联手打造。

近2000平方米的方所,是涵盖了书店、时尚服饰、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在内的一体式全新文化空间。开幕即吸引了众多广州市民,乃至的媒体和文化人的关注。

商业空间的全新尝试

方所首选广州,起初团队颇有疑虑。谭白绢说,“大家很担心,因为广州向来是文化沙漠,在广州很难开的。但是另外的鼓励是,你能在广州开得让人家欢迎的话,你在全中国都可以开了。”

早先的案子将第一家方所定在了北京或者上海,并且考虑3000平方米以上的空间,但是“在商业空间条件、环境等因缘的际会下,广州太古汇的点先跳出来了。因为太古汇提供了一些条件和承诺。而且,毛总觉得当初例外起家在广州,在广州开第一家方所会有不同的意义。”谭白绢说。

作为广州城市时尚新地标的太古汇,汇集了世界各顶级时尚品牌,实可与上海国金中心相媲比。当然租金之贵,可想而知。而方所择址于此,毛继鸿另有考虑。“我们一直在做一些反常规的事情,并且习惯进入这样的渠道。我们其实是希望能在商业里面去做一些改变,提供除了商品之外的,在文化和价值感上面的产品和内容。目前外界评价中国说‘中国人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这其实是对民族本身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否定,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这代人会有一种责任――首先改变人们对商业空间的认识。我觉得商业空间本身是一个公共空间,如果大家都用荷包来衡量它进出的门槛,不是一个太平等的现象;其次我想改变shopping本身,让它变得更有乐趣,更有价值。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对于城市文明的理解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公共空间的构建和传播,这样的模式对现代都市来讲是一种探索。”

早在2008年11月,例外的北京SOGO生态店开业之时,便利用“双面例外”尝试结合了服饰和文化艺术类图书一同经营,并且店面装修和陈设全部采用环保和回收材料,主张文化与服饰的一体两面。但方所,绝非是“双面例外”,一如方所不是诚品。

方所的主力,不在书店

许是因为廖美立身份背景的关系――廖美立早年规划、筹建诚品,并执掌诚品书店发展与经营管理事务长达十九年。故而,在方所成立之初,不少人拿方所同诚品做比较,评价方所是“广州的诚品”、“诚品的复制品”,言下之意虽未含贬义,却并非是方所的本质。方所开幕前后,众多媒体对于方所的报道也大多聚焦于书店部分,谭白绢却辩驳说:“方所主力不在书店。我们其实是想打造一个文化分享的平台。以书为内容的空间才650~700平方米,而且只是用书墙把场子包起来,所以,不能单从空间运用上来平效地看待这件事。况且我们没有指望用书店来牟利。也没有一定的氛围要大家买什么,我们只是想办活动,有咖啡可以喝,然后用植物来传达方所生命的延续力等等,可以带给你生活中不同于一般美学的东西。我们一直没有说它是‘方所书店’。”

方所集结了例外服饰、美学生活、咖啡等文化生活空间,并非只是从书店角度进行打造。“方所目前只是初见雏形,任何一块在未来是可以放大、变化的。”于是,书店是一个变量,美学生活亦是,利用品牌的追随者带动书店或者其他经营。更为重要的是,方所在各种业态的组合下,提倡了一种新阅读、新美学、新生活的理念。

方所的主力,不在书店

许是因为廖美立身份背景的关系――廖美立早年规划、筹建诚品,并执掌诚品书店发展与经营管理事务长达十九年。故而,在方所成立之初,不少人拿方所同诚品做比较,评价方所是“广州的诚品”、“诚品的复制品”,言下之意虽未含贬义,却并非是方所的本质。方所开幕前后,众多媒体对于方所的报道也大多聚焦于书店部分,谭白绢却辩驳说:“方所主力不在书店。我们其实是想打造一个文化分享的平台。以书为内容的空间才650~700平方米,而且只是用书墙把场子包起来,所以,不能单从空间运用上来平效地看待这件事。况且我们没有指望用书店来牟利。也没有一定的氛围要大家买什么,我们只是想办活动,有咖啡可以喝,然后用植物来传达方所生命的延续力等等,可以带给你生活中不同于一般美学的东西。我们一直没有说它是‘方所书店’。”

方所集结了例外服饰、美学生活、咖啡等文化生活空间,并非只是从书店角度进行打造。“方所目前只是初见雏形,任何一块在未来是可以放大、变化的。”于是,书店是一个变量,美学生活亦是,利用品牌的追随者带动书店或者其他经营。更为重要的是,方所在各种业态的组合下,提倡了一种新阅读、新美学、新生活的理念。

上一篇:胡晴舫:在路上和不纯粹的道德相遇 下一篇:清幽宁静潭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