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时间:2022-10-29 01:44:18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物理课本中的所有物理概念、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同时实验也是高考物理的重头戏。作者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驾驭实验课的能力方面,就如何开展并搞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谈一些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说:“没有实验,任何新东西不能深知。”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操作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接触科学事实的最佳方式,也是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重要手段。在物理学生实验教学中,可以唤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搞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对于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完成实验,并通过实验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是大有益处的。为此,我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驾驭实验课的能力方面,就如何开展并搞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谈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三个方面的实验教学素质:观察实验的素质、实验思维的素质和实验操作的素质,其中实验思维素质和实验操作素质表现在设计和完成实验中,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素质的反映。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选用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协助学生对各种因素进行取舍,对信息进行筛选,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充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听课、评课,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实验教学艺术及组织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有些中学物理老师,在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与操作的心理活动不佳,缺乏实验操作技巧,缺乏设计、改进实验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缺乏考核实验的命题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进行观察研究、探讨的能力,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学生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

一些学生来到实验室,常有吵闹和乱动实验仪器等不良行为,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育。首先,我们要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实验纪律,密切配合实验教师,在第一节实验课上宣读《实验室规则》,同时认真执行一进实验室及时填写“实验卡登记”的制度和“实验室座位定位”的制度,使学生有明确的责任感,对实验器材负责,杜绝学生在实验桌上乱涂乱画,不整理器材、拿走器材零部件等,一经发现及时查出当事者,立即进行教育,并按章赔偿。其次,每个班学生数较多(五十几个),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又把实验简单地理解为“玩”,对实验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为此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大组,二人一小组,团结协作,指派实验大组长、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充当“小老师”,起示范带头作用,从而确保了学生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明确与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高中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在实验中,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实验器材上,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索》学生实验中,学生就特爱摆弄刻度尺和打点计时器,让打点计时器一直处于通电状态。因此教师要力求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出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再比如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对B班(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只要求完成课本大纲要求的实验目标:1.复习使用螺旋测微器;2.用伏安法测电阻;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对A班(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除了上面要求的三点外,第二点要求中增加一种方法测电阻,并能把不同方法测的电阻进行对比。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认真操作。

四、精心做好学生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学生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它主要以测量性、验证性和探索性实验为主,为使学生能手、眼、脑并用,真正进入角色,教师在学生实验课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指导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是学生能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必要条件。通过实验前的预习,使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仪器的使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设计好空白表格在实验中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结论的归纳及个别问题的讨论放在实验后完成,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索》的教学,可列出预习提纲:①“碰鼻”实验:把一块小石块用线系牢,悬挂在支架上,实验者把石块拉至鼻尖由静止释放,实验者立于原地不动,小石块来回摆动。请回家做一做,并做出解释。②让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那么此情况下,二者能量的总和(即机械能)是否有变化?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说说你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实验结论、实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学生做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2.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程度时,应认真地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索》中,提问:打点计时器安装时,两纸带限位孔为什么要在同一竖直线上?实验时,为什么先接通电源,后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后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为什么本实验不需测量重锤的质量?以激发学生思维,达到深化、活化物理知识的目的。

3.反复实验,做好示范操作。

虽然学生实验主要是由学生操作,但有时对个别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需教师示范,因此,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实验的效果。为此,在每一个学生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照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多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过程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师在教学《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时没有先进行讲解,示范操作要领,那么学生往往糊里糊涂,在白纸上测出三个力F、F、F的大小后,作出力的图示,然后将三条线段连成一个四边形,F刚好为F、F为邻边四边形的对角线,就认为实验验证完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五、耐心、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学生实验的关键环节,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指导,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操作,科学的观察方法,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都应给予适时、适当指导。如《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教师需提示:F、F的夹角不宜太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要顺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细线要适当长些、描点要准确、作图的标度可选择大一些、拉力的方向要保持在平板平面上,等等,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提高实验效率。

综上所述,学生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态度、方法和操作技能的重要过程。“百闻不如一见”,我认为还应加一句“百见不如一做”,因为它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教师驾驭实验课的能力是实现这些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尺度,认真组织好学生实验,重视学生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阎金泽,王志军,俞国祥.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杨介信,张大同.中学物理实验大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运用“四法”分析电路的动态问题 下一篇:深化课改,变被动课堂为主动求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