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得,点滴沉淀

时间:2022-10-29 01:15:49

学有所得,点滴沉淀

当前书法教育进课堂缺的是学习,缺的是书法理论知识,尤其是书法硬笔指导课的实践。硬笔教学并不是写写字那么简单,一节好的书法课,会让学生学有所得,点滴沉淀,厚积薄发。我的硬笔教学尝试如下。

我先让学生进行基本笔画练习:横、竖、点、撇、捺。要求:脚平,身正,腰直,两手八字放。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看投影上我国的名山图片,这些矗立在我国疆域的名山是多么的秀美,姿态万千。你看世界级名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闻名中外的“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同学们看,山字是象形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和我们今天常用的楷书,山字都体现出峰峦起伏的样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众生移山”。(显示山字的不同字体)

师:那么我们今天先写一个独体字“山”。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它的正确笔顺好吗?

生:“山”字共有3画,先写竖――竖折――竖。

师:好。写范字,山字中的三个竖画,中间的长,两边的短,就像山峰高低不平,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描述一样,参差错落有致。中间的竖与竖折的交点在横的中点,左右对称,中间的竖和左右两竖要等距。山字除了是独体字外,还可以成为合体字的重要构字零件。下面请大家猜个有关“山”的字谜好吗?(投影出示)

形容小而高的山叫( );形容小而光的山叫( );形容高而险的山叫( );形容尖而高的山叫( );形容高而陡的山叫( )。

学生先后回答出:形容小而高的山叫(岑);形容小而光的山叫(岗);形容高而险的山叫(嶂);形容尖而高的山叫(峰);形容高而陡的山叫(峭)。

生1:山字可以作字的左偏旁,如“嶂”“峰”“峭”,还可以作字头,如“岑”“岗”。

师:这位同学很聪明,除了上述的,大家知道“山”字还可以作哪些位置呢?

生2:可以作字底,如岳飞的“岳”,山峦的“峦”。

生3:我知道“山”也可以在字的右边,如我的表哥正在汕头读书的“汕”,搭讪的“讪”。

师:真好,大家都快成为山字专家了,但有点不全。“山”还可以出现在字的里面和外面,比如半包围结构中的“疝气”的“疝”和幽静的“幽”,一个在里,一个在外。可以说,小小的山字可真棒,东西上下和内外,到处都有它的倩影。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山”在合体字的不同位置时,它的笔画和结构会出现哪些变化?我们书写时要记住写什么?

师:我们根据“山”字在汉字中的不同位置,把例字分成上下、左右、内外三组进行比较分析好不好?第一组:山在上和山在下。看例字“岗”和“峦”。大家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类合体字中,“山”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的风韵吗?

生4:当“山”字作字头或是字底时,字形都变扁了,中间的竖较独体字明显变短,相比较来看,山字头比山字底要小一点。

师:不错,请大家再看看第二组例字的“峰”和“汕”,观察分析山字在左和在右时又有什么变化?

生5:“山”在左或者在右,字形变得窄了,左边的山字小,而在右边的山字大。

师:真厉害。山字作左偏旁时笔画的形态变了,有谁的慧眼发现了,谁来说说?

生6:是把第二画的竖折写成了竖提。

师:你真会观察。通过两个例子的分析我们看到,在上下结构的字中“山”要变扁;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山”要变窄。不仅如此,还体现了左小右大,上小下大的规律。(上小是跟山顶较尖、山脚稳而大的自然现象分不开的。)也可以理解为上紧下松,左紧右松的原则。我们写字还有一个内紧外松的原则,看第三章的例字如“疝”和“幽”。

生7:在半包围的结构字中,山在内写得小一些,在外头则写得宽大有气势。

师:真了不起。下面我们根据大家在本课所讲的字进行书写练习。(练习写岑、岩、岗、岔、岱、峦、岭、峰、峭、汕、讪、疝、幽)

师: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在这里给大家讲《三个金人》的故事。(故事略)听完故事,大家知道我们在写字时要学会什么呢?多分析,动脑子,理解字的结构,字就会越写越进步。

师(小结):我们写字时要注意:独体字成为合体字的构字零件时,其结构会因为其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就如我们看到的许多山一样,会有不同的变化。在上下结构的字中相应变扁,在左右结构的字中,相应变窄。在收放关系中,体现上收下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等特点。写字前,大家用心观察几秒钟再动笔,意在笔先,下笔前就有了写字的方向,书写就会达到又快又好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求同“灭”异,后果堪忧 下一篇:那个做梦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