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10-29 12:22:14

实施有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58-02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那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实有很多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看书就能学会的,没必要花太多的课堂时间,更用不着探究。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一个对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就比其他同学先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他的探究欲望更强,他的思考更敏锐,当然他的思维也更有深度,而且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推敲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预习无疑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体验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注重教学目标的把握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要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出示衣服标签和白酒瓶,并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百分数,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每个具体的百分数的含义,然后很顺利的归纳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此案例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教材加以改造和补充,侧重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提取,其优点是尊重学生的经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大量的现实实例中通过比较、概括、信息筛选等,自然而然地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并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编儿歌。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张眼睛12条腿……请学生编出无数只青蛙的儿歌。学生发现应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编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在本节课中,教师借助了学生耳熟的儿歌,组织了一个续编儿歌的活动,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能够看出,学生很喜欢这个活动,因为儿歌这种文学形式很容易被学生所认同,其次续编儿歌又带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所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四、注重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

学生学习数学,要能积极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萌发出学习新知的欲望,进而理解、体会、感知新知识。如《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的教学,我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面近似1平方分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然后剪出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与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放在一起比一比,再剪一次……课堂变得有趣、活泼,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丰富而又形象的学习场景,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五、注重预设与生成

数学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应用题:六年级植树159棵,比三年级植树的3倍少42棵,三年级植树多少棵?在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完成,这是教师的预设。学生的列式有:①159×3-42 ②159÷3-42 ③(159-42)÷3 ④(159+42)÷3 这是预设后的生成。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哪种解法是对的,哪种解法是错的,为什么?然后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首先是找准谁是“1倍量”,其次要分清3倍的对应量是多少。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恰当合理利用了学生的错误资源,注意及时归纳总结,分析了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上一篇:小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目标 下一篇:新课标下函数单调性在非函数试题中的另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