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成职高语文教学任务的认识

时间:2022-10-28 11:57:32

对完成职高语文教学任务的认识

自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时间的增长,由最初的对工作的单纯的热情到现在理智地思考对待,在感慨学生文化素质、行为品德逐届降低之余,我常常思考:如何才算完成了职高的语文教任务?经过几年的思考、总结,我认为若想教好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不应单单只为完成预定的授课进度计划而开展教学工作,还应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

一、将对学生的人品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语文教学阵地提高学生的品行,教会学生做一个有德之人。

“先做人,后做学问”。可见教会学生学做人、做好人比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我院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有许多甚至初中都没读完就来就读,可想而知,在初中阶段他们绝对不会是教师眼中的好孩子,所以他们大都不太受老师的重视,也因此,我院的学生大都对自己没什么信心,对老师也没什么好感,对一味说教的老师甚至会有敌对情绪。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地有着自暴自弃的想法,不愿规范自己的言行,我行我素。为此,我常跟学生们说一些有成就的人,如比尔・盖茨借此告诉他们:一个人学习不好并不影响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但是品行对一个人却至关重要。三国时的刘备,论智谋不敌诸葛亮,论打仗不如五虎上将,却做了蜀国的皇帝,为什么?没别的原因,德行而已。天下有德者居之。

在一次一批青年才子在同一位知名企业家座谈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请问您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要德才兼备。”

“德才两者,哪个优先?”

“德!有德的人至少可以找到适合他的工作岗位,缺德的人我们企业坚决不要。”

“您所指的德是什么?”

“首先是社会公德、人文品行。”

“为什么?”

“没有起码的社会公德、人品素质,这种人不可信也不可用。”

企业家的回答,提出了现代企业乃至现代社会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标准,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好的人品、好的品行?就是教育。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要想学生养成好习惯,就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制定切实可行的言行标准,奖罚分明,坚持不懈,精心疏导,将学生的好的品行逐步培养塑造出来。

二、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能听到学生跟我说这样的话:“老师,我已经好几年没写字了。”可以想见学生的语文基础有多差,而且一大部分学生还有着“我来这所学校就是学技术来的,学基础文化知识有什么用?”这样的心理,所以对语文的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兴趣。我深知,我们的学生三年后大部分不会有接受大学文化氛围熏陶的过程,无论是从完成教学任务还是从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角度看,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教会他们基本的文化知识。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体会到要想让学生能自觉自愿地配合我,学好语文知识,让我顺利地完成授课任务,首先我就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我、信服我、喜欢我,进而喜欢上语文课。一次,一名学生上课迟到,敲门进来后怪声怪气地说了一句:“I am sorry.”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心里清楚,他这样做无非就是在搞怪。我一笑,看着他说:“It does not matter this time,but you must be earlier next.”听完,全班同学的笑声更大了,那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听不懂。”我说:“没关系,我刚刚说:‘这次没关系,下次早点。’”经过这个小插曲,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我再引导提问,回应的就多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在心里已经开始佩服我了,这样后面的教学也就容易进展多了。

至于学生认为文化课不重要的这个想法,我知道单凭说教解决不了这个思想问题,想了许多方案,最后想到了一个就在身边,却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

“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在这一两年内建了许多的高楼大厦,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大楼是直接从平地上起的还是先在地面以下挖一个深坑?”

“先挖一个坑。”

“那是什么?”

“地基。”

“那楼房盖好后,你是住地面以上的楼呢还是地面以下的地基?”

“住地面以上的楼。”

“那为什么那么费事地先挖地基,我们又不住它,不是一点用没有吗?”

“那是为了让楼房更稳固。”

“好,大家也知道地基的存在是为楼房更稳固,即便是以后我们根本用不到它,但是它却对楼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地基就如我们现在所学的语文知识,现在你明白了学校给大家开设语文课的意义了吧。”

解决了这个思想问题,接下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而学生通常不按老师的要求做关键也是缺乏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常常从诱发兴趣入手。比如,在讲朱自清的《春》时,我就针对学生爱上网的特点,投其所好,让学生上网查找跟春天有关的诗句,越多越好,看谁找的诗句跟《春》的内容最接近,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也顺便识记了许多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经杏出墙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就这样把学生由被动学习拉向了主动学习。

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将这些诗词以歌曲的形式教唱给他们,然后举行一个小小的赛歌会,这样既达到了识记诗词的目的,又收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师生良好互动的效果。

在讲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我针对“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做详解。为什么是桃花潭水而不是桂花、梅花潭水?那是因为首先桃花潭是地名,李白友人汪伦住在桃花潭边。汪伦知道李白喜欢桃花,所以在桃花潭种满了桃花,才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一句。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此诗就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加深了理解,帮助了记忆,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路走来,职教事业的艰辛与不易让我更明白职教事业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任务,而且担负着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会做一个有德行、对社会有益的人的重任。只有做到了以上两点,才是真正完成了职高语文教学的任务。

上一篇:瞄准素质教育需求,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下一篇:钢琴快速跑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